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摘要:医学生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暑期社会实践是其传播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培养锻炼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当前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活动参与度低、未有效结合专业特色、缺乏专业指导、团队效能低下、活动持续性不够等问题。基于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海健康公益传播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探讨,通过统一思想认识、紧密结合专业、加强专业指导、增强团队效能、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

关键词: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健康

中国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医学生来说更是其进入工作岗位前重要的一课,这一课堂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结合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特色活动开展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帮助学生与实践地区实现双向受益。

一、南通大学“江海健康公益传播社”暑期社会实践概况

1.项目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积极投身健康中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海健康公益传播社”师生多次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社区联合义诊、健康知识宣传、交流座谈、走访调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团辅、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洪灾疫情应急演练、居民健康素养调研、救护技能培训、走访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等十余项活动,在当地传播健康养身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团队简介

南通大学“江海健康公益传播社”成立于2019年初,依托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业师生力量,以“健康传播、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为指导,以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基础,以新媒体传播为路径。社团成立后,即收到社会需求,学院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江海新媒体工作室”,不断创新媒体内容,传播健康知识,并通过南通市疾控中心传播平台辐射全南通。在传播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团队成员深入农村地区,发挥医学生专业优势,在当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3.实践意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医学生提前进入工作氛围,深入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有利于培养其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艰苦的实践环境更能激发广大医学生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塑造人格。同时,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学好课本知识,更要加强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而暑期社会实践正好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条件[1]。

二、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分析

1.多方认知偏差,活动参与度低

学校层面,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资金分配不合理、考评机制存在偏差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师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医学生自身由于繁重的学业,即使在假期也会将大量时间投入自主学习或者做科研,对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不了解,实践意义不认同,缺乏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许多活动实践地对实践团队预期低,认为活动开展对当地起不到真正帮助,对活动避之不及。在多方认识产生偏差的情况下,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和信心被严重削弱,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提高。

2.实践形式单一,专业结合不紧

由于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少、活动开展规模有限、活动持续性差,难以为继,许多高校实践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社会调查、理论宣传、乡村支教等方面。医学生实践内容多数与自身专业脱节,为其他学院其他专业学生都能做的通识性活动,弱化了专业素养,未能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实践内容的高度、深度难以进一步拓展。

3.缺乏专业指导,活动深度不够

当前,许多社会实践团队仅有思政工作者作为指导教师,没有专业指导教师。思政工作者确实能对活动开展的环节、流程、实践地对接等方面作出指导。然而,在活动开展的专业性上有心无力。医学生社会实践为了确保实践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更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

4.队员分工模糊,团队效能降低

目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人员数量,人员分工上未考虑周全。有的团队人数较少,导致团队缺乏观点碰撞失去活力,活动设计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有的团队人数过多,容易导致“社会惰化”现象。当团队成员没有明确分工或者分工不合理时,个人活动积极性受到打击,团队效率下降。医学生社会实践由于专业性要求,更需要在人员数量和人员分工上合理安排。

5.活动偏重形式,成果难以巩固

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实践活动的持续性不够。许多院校根据政策要求办活动,当年组队当年宣传当年结束,实践经验与启示未得到总结与传承,实践成果与特色未得到巩固与凝练[2]。对实践队员来说,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活动感触不深,未能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对于实践地来说,短期的健康帮扶,活动效果仅停留于当下,未形成帮扶长效机制。对实践活动组织者来说,没有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系统性的品牌活动,无法拓宽活动的深度与广度,难以挖掘活动亮点与典型示范,进而在学生中形成感召。

三、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提升路径

1.统一思想,做好前期保障性准备

要切实增强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效果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学院注重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社会实践先进事迹分享会、优秀个人、优秀团队表彰会,提高全院师生对社会实践价值意义的认同感。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积极争取校外企业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3]。学院与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获取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资金,合理安排经费预算,做好实践团队物资保障。同时优化考评方式,将结果考评与过程考评相结合,多方面评估实践成效,做到考评管理的公平公正;学生在正确认知暑期社会实践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实践内容,结合专业及兴趣,有针对性地报名,确保实践团队组建的稳定性与专业性;团队活动指导教师提前对接实践地,寻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等单位协助,了解当地在卫生健康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实际期望,设计适合实践地的活动开展方案,避免盲目性、无效性、重复性,提高活动质量。

2.紧密结合专业,实践催化育人

学院在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以及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系列活动:主要通过政策宣传、调研献策、社区义诊、特殊关爱、健康知识宣传、救护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拓宽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同时精准定位当地需求,通过访问政府网站、咨询当地疾控中心、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实践地常见疾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在健康知识宣传、救护技能培训等环节,针对当地职业病、地方病进行科普,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村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专业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提升队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激发队员内在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潜能,变服务型实践为研究型实践,在实践中产出科研成果[4]。

3.实行“双导师”制,提升活动质量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海健康公益传播社”配备包括活动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在内的双导师,分别负责实践活动的组织保障及专业知识指导。指导教师明确目标,合理分工,对活动进行全程、全方位跟踪指导,包括活动前期项目书的撰写、实践内容的确定、实践技能的培训;活动开展中现场氛围的把控、活动问题的纠偏;活动后期经验分享、材料总结、活动凝练等。同时,为确保指导的专业性,对指导教师进行选拔、培训、考核也尤为重要。通过指导教师传帮带,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年轻教师,在全校形成一支覆盖各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导师团。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促进指导质量提升。

4.打造高效团队,增强团队效能

团队成员形成梯队,由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点的成员组成。既有善于交际、善于协调的团队领导者,能够很好地凝聚团队,落实分工,解决矛盾冲突;也要有心思缜密、行动力强的活动执行者,他们对工作要求较高,注重细节和效率,能高质量完成任务;还要有思维活跃、创新性强的团队“智多星”,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表达,能够调动整个团队氛围,为团队发展建言献策。在团队成员落实基础上,采用活动项目负责制,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及个人特质进行分组,主要分为理论宣讲组、技能演练组、新闻传播组、材料归档组等;做到理论宣讲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技能演练表达流畅、易于操作,问卷调查设计严密、易于分析,活动宣传及时有效、扩大影响。充分发挥每位队员自身优势,实现团队功能整体优化。

5.打造品牌活动,建立长效机制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及时做好实践资料和成果整理工作,包括实践日志、实践总结、访谈记录、调研数据、图片视频资料等,做好新闻报送和网络宣传工作。此外,对实践内容进行纠偏,包括活动内容是否精准定位当地需求,受众是否有效掌握健康知识、实践技能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果凝练,重点打造品牌活动。良好的实践效果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学院与实践地共建南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如:团队成员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QQ、微信、电话等形式对儿童进行学业指导、心灵关怀、情感陪伴,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心灵深处,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建立自信。四、结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学生、教师、社会等应共同发力,使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成长诉求、社会进步需求和时展要求,引导广大医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增强实践技能,培养家国情怀,成为有灵魂、有温度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子蕊.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6-28.

[2]张丽娜.高等医科院校学生党员“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6):111-113.

[3]冯英华,王保志,韦炜.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与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8(4):84-88.

[4]张铁成,包慧君.“三全育人”理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与启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81-84.

作者:陈碧君 单位: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