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机制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当前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现状分析
(一)社会氛围与舆论支持有待改善首先,部分民族地区的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社会实践认识明显不足,不少人会认为大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书本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对学习知识和增加才干没有关联。而这些思想与理念,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实践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媒体对于民族地区高校实践教育的宣传缺位,在当前的媒体报道中,民族地方高校的校园建设、学生就业等内容仍是媒体宣传的主要内容,对实践立人教育内容的宣传报道明显不足,如此难以确保民族地区高校营造良好的实践立人教育的社会氛围以及舆论环境。
(二)规章制度有待完善近几年,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以及相关文件,展示出政府对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在具体的执行和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完善,使高校大学生实践立人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很难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三)民族地方高校未能展示出主导作用首先,实践立人教育,其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具有一定关联性,但在一些民族地方高校中,客观上,因受当地经济等因素影响与制约,开展的实践立人教育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欠缺一定联系,这样难以发挥专业内容的特色,不利于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相应保障机制有待改善。当前一些民族地方高校,尚未将实践立人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必修课当中,也并未对实践立人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导致实践教育流于形式,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在实践立人教育中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在当前的民族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从事实践立人教育的师资有所加强,但因缺少充足的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整体而言,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新时期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机制的建立策略
(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强化社会实践立人教育的外部环境首先,民族地方高校应转变大学生在群众心中的印象。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出“学术型”的大学生,同时也要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基于此,当前的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教育,其开展的领域将不再局限于校园之内,而是要有效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当中去。其次,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为社会环境的建立提供保障。相关政府部门应增强对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相关的支持,对大学生实践立人教育机制的建立加大投入的力度,并制定合理的规划与部署,进而保障社会大众能够转变以往的思想与理念,营造良好的实践立人教育的外部环境,让大学生能够在充足的实践中强化自身能力。最后,有效发挥媒体的舆论力量。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关键引导者,新媒体时代,通过有效地借助新媒体,来增强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立人教育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大学生实践立人教育的重要性,并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下强化自身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优化相关规章制度与评估体系我国要针对民族地方高校中的大学生实践立人教育体系来制定专项的法规以及制度,结合实践立人教育的开展时间、相应地点以及经费等给予相应的引导,而且对于社会各界的权利以及义务内容也应做出规定,进而为大学生实践立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并制定出完善的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机制。我国教育部要针对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实践教育的评估系统,针对民族地方高校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情况,开展监督以及指导等。而且教育部也要结合高校开展的实践立人教育活动的时间、效果以及经费的运用等,对高校开展定期评估,及时把评估结果进行社会公开,由此让公众对高校社会实践立人教育给予一定的重视度,并确保高校建立监督与制约机制,为高校实践立人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三)民族地方高校应展示自身主导性作用首先,高校必须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针对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机制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对学校中开展的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并在校园网站、校报等媒介和宣传平台设立相应的专栏,定期对其内容进行更新;在借助校园论坛、社区等开展社会实践立人教育宣传以及互动等活动,由此增强师生对于实践教育的关注度,确保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活动当中。例如,高校可以开展社会实践的立人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并坚持“立德、立志、立业,树人、达人、惠人”的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演讲、社会调查、学习参观中不断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并从中强化自身品德素养,由此满足实践立人的效果和要求。其次,民族地方高校应建立明确的社会实践立人教育的内容,为活动有效开展奠定坚实保障。当前我国民族地方高校已经开设了很多类型的专业课程,因此社会实践立人教育的内容也要相应的进一步得到丰富与优化。高校应将自身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建立符合社会需求、大学生特点的活动体系,也要结合地区特点来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机制。高校应以大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可以满足其年龄特点、性格、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立人教育内容。再次,制定完善社会实践立人教育的保障机制。在民族地方的高校中,应把社会实践立人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并建立合理的学时、学分以及成绩测评制度,保证社会实践立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高校教育的经费保障工作,高校要通过拓宽思路,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式解决实践教育的经费问题,进而保障社会实践立人教育工作良好进行。而针对安全保障工作,高校要充分明确新时期的社会实践立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事故处理的机制和体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前期要告知学生集体的活动注意事项,体检要求等,要结合实践活动来制定严密的安全保障计划与措施。最后,建立完善的评价以及激励体系。对于民族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立人教育工作,要根据实践活动具体要求,制定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并把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成绩作为优秀大学生评选、奖学金评定等活动的关键依据,由此对大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大学生实现全面素质的发展。另外,在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评定中,要注重学生在实践当中的创新,结合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等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可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之下,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步,就必须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教育机制的建设,以此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民族地区高校应注重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立人教育活动,通过制定完善的教育机制,落实立人教育要求,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品德素养的提升,满足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灯,蒲瑶.新时代民族大学生实践教育有效实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3):211-214.
[2]方正泉.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实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9):79-82.
[3]谢建宁.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路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8):23-24.
[4]任强,王嘉.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构建研究[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19(03):284-288.
作者:罗江华 单位: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