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红色文化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红色文化的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红色文化的发展

高校作为传递党中央精神、培育思想品德端正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高校思政教育需大力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高校思政课堂红色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红色革命基地。学习红色革命精神、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图书并撰写成文、演讲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宣传家乡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的意义:为大学生树立行为模范、改变学生学习心态、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念。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饱经苦难、历经沧桑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徘徊的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2021年,中国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红色文化诞生于党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奋勇斗争、敢为人先的坚贞不屈、浩气长存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基本国情相融合而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精神丰碑;红色文化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追求、鲜明的人民立场、优秀的政治品格,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理念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核。高校作为传递党中央精神、培育思想品德端正的青年人才重要阵地,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高校思政教育要大力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书中的红色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更要在思政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红色文化氛围,加强红色文化认同,深刻学习党史历程。从而帮助高校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延续革命先辈的精神。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的发展

在新时代,思政教育相关课程于各大高校广泛开设,相关方面所投入的师资力量较以往均有显著提升。然而,学习不应只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中,尤其在理论内涵丰富的思政课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除了传授必需的理论知识,更应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比重,促进学生在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中,充分感悟党史历程、体验红色文化。与此同时,在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党史学习频率,深刻感悟红色文化、挖掘红色基因、增设红色社会实践。目前,红色文化在各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的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局面。高校思政课堂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一)走进红色革命基地,学习红色革命精神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堂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时,组织学生来到周边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接受党性锻炼和红色精神洗礼。如中山陵、纪念馆(故居)、新四军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战役博物馆等地,近期接纳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通过组织学生听取现场讲解、观看革命文物、了解历史档案等,帮助学生详细了解那段洒满热血的光辉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在斗争中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图书并撰写成文影视作品和图书能够直接记录具体年生的人和事,在观看时对人的视觉冲击较大,容易引人共情,如同身临其境。比如红色影视作品《霓虹灯下的哨兵》《雷锋》《冰山上的来客》《北风吹》《烈火金刚》《红旗谱》《林海雪原》,比如红色书单《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的红色传说》《“四个伟大”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危局和困境》《保持政治定力共创复兴伟业》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即是对党史历程的客观回顾,客观色彩浓厚。高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图书并撰写成文能够丰富教师课堂教学体系,督促学生在学习观看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加以记录、反思,对红色文化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体悟。

(三)演讲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一段段红色历史汇聚在一起,便成了一代人内心深处的红色记忆。通过演讲红色记忆的方式,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研究这段故事的发展,经过深刻体会、仔细研讨才能将其中的红色文化价值通过演讲传递给观众。目前,许多高校在不同程度范围内开展了“党史由我讲”实践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同时,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表达能力等。(四)宣传家乡红色旅游资源全国各地曾经都有革命的影子,通过组织学生在暑假重返家乡红色旅游基地,宣传家乡红色旅游资源的活动,成为了思政社会实践的又一创新形式。两者的结合,既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家乡背后的红色历史,提高对家乡红色资源的了解,也在宣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当地红色文化。

二、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的意义

(一)为大学生树立行为模范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由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为民族、国家的命运奋勇抗争、顽强拼搏所创造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其中包含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光辉历史。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历史飞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一方面,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利用好红色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习革命先辈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以史为鉴,更好地指导他们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在高校思政社会实践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为红色革命基地、纪念馆、根据地等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重温党史,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行为、行动。

(二)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心态根据前文所提,高校思政社会实践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久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多停留在课堂中,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多是被动的,且思政因其本身理论多而内涵丰富,学生难以理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然而伴随着思政红色社会实践的提出,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能更深刻理解书本上文字的意义。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感悟先辈精神力量,加强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转化学习态度。而通过红色社会实践加深的红色文化自信,能够鼓舞学生获得正向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采取积极向上的行动。

(三)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念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时代背景下的大趋势。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党的发展历程,珍惜如今发展快速、人民生活美好的社会。首先是思想得到了正确引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红色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次,青年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高素质的大学生未来会成为国之栋梁,高校应将培育高素质、思想态度端正的学生作为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思政课堂效率要有效提升。红色思政社会实践的方法能够强化我国新生代人群的整体素质,引导青年人传承红色基因,向正确道路前进。如今“丧文化”在网络中流行,一批年轻人也受到了“丧文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面对生活消极的态度。具体表现为,面对挫折长吁短叹、怨天尤人。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更需要从思政教育入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社会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念的作用。

作者:叶晓凡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