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社会实践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社会实践的意义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社会实践的意义

一、高校社会实践为载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知行合一价值

认同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个体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即个体既能够做到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又能够做到外化为自身的行为。中国古代有“知行合一”的传统,王阳明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朱熹认为“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然而正如《尚书•商书•说命中》所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在当下社会,我们经常会看到实践行为与教育中所树立的正确观念相脱节的现象,生活中,所行非所知的现象会经常发生。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难题:少数富于吸引力的教育活动,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些教育活动往往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出现边缘化的倾向。而社会实践活动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受到全面的教育。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将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来扩大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受益面,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同时还能使教育内容外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实现在实践中检验认知、加深理解、纠正偏差、巩固认同。

(二)有利于情感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等内容,通过自觉践行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为人处事准则,这一价值便实现了由“潜”到“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蕴含的价值便也得以实现,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了情感的升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基层,通过身体力行,依靠所见所闻,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领会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活动中把实践经历转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脚踏实地、虚怀若谷,加强修养、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同时,进一步坚定自身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

二、现状与存在问题

尽管目前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是社会实践,但从目前实施的现状来看,工作重点主要着眼于加强暑期“三下乡”的宣传,实践中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一)实践内容的丰富性和实践手段的单一性存在矛盾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教育内容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还包含社会主义荣辱是非观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等内容的培养。但目前高校社会实践中所采取的实践手段和实践方式却十分单一,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这与丰富的实践教育内容和迫切的现实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比,因而难以满足教育设计的初衷和教育工作的需求。

(二)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存在蜻蜓点水、敷衍了事的现象,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相悖,这种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高校对大学生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表现出单纯化、理想化和正面化的特点,而现实中,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其价值观则呈现出多元化、真善美、假恶丑并存的局面。高校学生有时思考问题片面、肤浅,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事物所迷惑。而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却常常对这一矛盾采取回避的态度,教育活动中只谈正面,回避矛盾,对存在的问题疏于指导,这一教育的结果不仅无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更大的困惑,甚至产生反感的情绪。

(三)教育方式上存在以说教为主而实践不足的矛盾

要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中,单靠口头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接受。而目前的现状是,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仍处于重动员、轻落实,重号召、轻行动的阶段,对于实践教育活动的安排和预期设计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做法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在一种被动的、服从的环境下机械地接受思想教育,其结果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倦,更难以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

三、高校社会实践原则与设计思路

高校以社会实践为载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站在理论的高度首先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统筹考虑安排各项工作,在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形成合力,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一)找准社会价值与个体目标的交叉点

高校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建军高校以社会实践为载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教育研究培育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和个人职业理想的关注,重视对学生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只有努力探寻社会价值与个体目标的最大交叉点,并将个体目标融入到社会价值中,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走向现实,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并成为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的行动准则,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反之,如果高校在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时,只关注社会的需求和目标,通过一味的灌输和强制性的授予来要求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相一致,无视甚至扼杀青年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个体的自我发展需求,其结果必然会出现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逆反心理而适得其反。

(二)寻求社会需求与专业学习的切入点

在新的形势下,应该积极探寻和发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与融入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搭建一体化的学习平台。同时,重视教学团队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善研究乐奉献的专业化实践教学团队,并且有一个能够充分施展与发挥教师才能的平台,教师通过担任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保障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而扎实地开展,使社会实践活动真正从书本走向实际、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三)探求基础要求与先进追求的关联点

在社会实践目标的规划与设计上,首先应该关注基础性的要求,即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都能够达到和实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有额外需求的学生设定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基础要求与先进追求在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基础性要求是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基础和保证,而先进性追求则会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因此,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既要关注基础性要求,也要关注先进性追求,实践中努力探求基础要求与先进追求的关联点。

(四)把握实践内容与时代主题的契合点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做到紧扣时展的旋律和社会前进的方向,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如围绕社会中涌现出的“最美”先进典型,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美德正能量的活动;围绕雾霾与空气污染问题,开展保护大自然、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围绕建国以来,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活动。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工作要更科学、更准确的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通过打造平台,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作者:李建军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