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运用

摘要:数字化手术室是现代手术室的建设方向,也是建设数字化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介绍了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应用流程和价值,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手术室管理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RFID技术;开发;应用价值

手术部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作为目前医院的重点建设科室,是服务民众、临床研究、医院收入的核心部门。手术部作为一个高医疗风险的科室,安全性级别很高。一台手术的完成,需要麻醉师、主刀医师、护理人员的互相配合,人员频繁进出手术室,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在人数控制、上下班时间、人员行为、手术服的发放回收等方面。一旦管理工作不到位,不仅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还可能引起感染风险,成为医患矛盾纠纷的形成原因。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对手术部人员的行为进行合理规范,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下针对该系统的开发和运用进行探讨。

1RFID技术的应用现状

RFID技术的原理,是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效果。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电子标签、数据管理模块三个部分组成,技术特点如下:(1)适用性,连接双方不需要物理接触,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2)高效性,读写速度快,高频段阅读器能同时识别并读取多个标签,提高信息传输效率;(3)独一性,每个标签独一无二,和产品是对应关系,可追踪产品的流通情况;(4)简易性,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智能手机也能作为阅读器。RFID技术的应用广泛,常见如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门禁管制、物料管理、生产线自动化等。在国外,RFID技术已经在医疗行业推广应用,集中在用药管理、换药追踪、安全转运、气道内导管位置监测等方面。结合数字化手术室的建设要求,采用RFID技术可以解决行为管理问题。

2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

在专利CN201220261266.8中,利用RFID技术建设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由电动开关门、计算机、中心服务器和RFID认证模块等组成。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的门时,只需随身携带RFID认证卡,即可控制电机自动打开门,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的进出。基于RFID技术下,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如下:

2.1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为多层、分布式架构,由设备层、应用层、数据层组成,每一层都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各个系统相互协作,从而完成指令任务。其中,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关系型数据库、A/S模式,服务器硬件主要有客户机、服务器、客户端操作系统、系统运行载体、支撑框架等。操作系统、数据库均和医院信息系统(HIS)相连,管理中心从HIS系统中,可以将医护人员的信息传输至行为管理系统中。

2.2RFID标签

结合医护人员在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对RFID标签的处理分为两种:一是臂章式,将RFID标签缝在手术衣右侧衣袖上,医护人员正确穿着手术衣,系统能自动验证RFID标签,符合要求就能自动开关门。二是植入式,将RFID标签置于手术鞋内,医护人员进入感应区也能自动验证,符合要求就能自动开关门。

2.3功能定位

(1)手术室门。在门外设置门禁系统,可以视频通话。有权限的医护人员,通过刷卡(工作证)即可进入;无权限的医护人员,通过视频通话由管理人员远程开门。(2)登记处。设置若干台电脑,以及读卡器、视频通话机、LED显示屏等。其中,读卡器用来识别工作证和RFID标签,LED显示屏可实时显示衣柜、鞋柜的空余情况,并披露违规人员的信息,起到警示效果。(3)更衣室。室内设置洗手衣裤回收池,配置RFID读卡器,和手术排班表联动。洗手衣经RFID读卡器感应后,手术排班表上的医护人员姓名颜色改变,间隔24h自动清理1次。如果超过24h没有将手术衣交回,记录下违规信息,相关人员失去进入手术室的权限。(4)换鞋区。分别在入口处和出口处,设置自动感应控制门,配置RFID读卡器,地面埋设感应检测区。医护人员进入时,识别肩袖上的RFID标签即可自动开门;离开时再次识别肩袖上的RFID标签以及鞋底标签,未感应到鞋底标签控制门打开;感应到鞋底标签控制门不动作,防止手术鞋带入生活区。

3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的应用流程

3.1性能测试

该系统开发完成后,在正式运用前需进行性能测试,总结出现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进一步纠正并优化,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具体来看,包括单元测试、多任务测试、临界测试、应急测试等内容。

3.2启用引导

该系统在投用初期,由指导人员向医护人员介绍系统使用方法,并进行亲身演示,帮助医护人员掌握进出手术室的流程,明确相关注意事项。

3.3系统功能优化

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对功能权限进行优化,切实满足手术室管理需求。如果出现应急事件,例如网络故障、数据处理故障,由管理员远程开柜;如果是停电引起的,系统中要配置备用电池,确保在电路检修过程中系统正常运行。

4数字化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

4.1优化进出流程

(1)传统手术室门禁管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在登记、发钥匙、找衣柜和鞋柜等环节,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使用行为管理系统,医护人员刷卡即可进入,并自动分配衣柜和鞋柜,因为不需要使用钥匙,不必担心有丢失的风险。(2)对管理员而言,不需要查找手术安排表,不需要管理钥匙,使用系统可自动核对医护人员的信息。(3)LED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手术安排,以及衣柜和鞋柜空余情况,可引导医护人员迅速到达空余区域,通过RFID标签和衣柜、鞋柜绑定。(4)离开时,系统提示能尽快找到自己的柜子号码。如此,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的流程得以优化。

4.2提高管理效率

刷卡或识别RFID标签,系统能自动记录医护人员进出手术室的时间,统计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以及洗手衣清洗使用次数、回收情况,并对违规人员信息进行披露。通过这些数据,管理员能了解手术运行状况,了解手术人员的状态,为人员管理提供依据,既能降低人力成本,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此外,手术室管理工作复杂,医护人员和管理员之间可能产生摩擦。使用行为管理系统,具有权限控制、流程追踪等功能,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4.3降低感染风险

利用工作证,将医护人员的权限和手术安排表联动,分别在手术室大门和登记处进行核实把关。在手术安排表上的人员,通过刷工作证站可在系统中获得权限,进出手术室门时可自动开启;然后在登记处再次刷卡,系统就能发放手术衣;医护人员后续使用衣柜和鞋柜时,系统将工作证、洗手衣、衣柜和鞋柜号进行绑定。手术安排表上没有的人员,尾随他人进入手术室门,但在登记处刷卡经系统核实,不能发放洗手衣,从而控制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在换鞋区进行二次控制,既能减少手术鞋的清洗量,又能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度,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医护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要求着装,或者和他人同时进出,系统就会记录下违规行为,对工作证权限进行锁定,并在LED显示屏上披露违规信息。

5实例分析

以某医院为例,年手术量超过4.5万台次,其中大型手术占比超过75%。每月进出手术室的医护人员约700人,其中麻醉科和手术室固定人员约400人。该医院在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行为管理系统,对比系统使用前后的手术室管理成果,并对系统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行为管理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登记耗时明显缩短,信息错误率和着装违规率明显降低,洗手衣裤正确回收率明显提高,见表1。(2)调查问卷表明,有392人(98.00%)认为该系统有必要使用,395人(98.75%)对该系统的应用非常满意,382人(95.50%)愿意推荐他人使用该系统。

6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RFID技术,在手术室开发并运用行为管理系统,是建设数字化手术室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过程,具体应用中能优化进出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感染风险,从而满足手术室管理工作要求。

作者:徐栋 单位: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