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优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青少年时期处于人生塑造的重要阶段,正是形成、确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环境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影响最为深远,优化环境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方式。学校、家庭、社区、舆论、网络外部环境担当起“培根筑魂”的职责使命,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养成搭建社会教育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共筑携手育人、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环境优化
环境的外在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个体而言终其一生都不能不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自古就有名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充分说明一个良好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是不可估量,它影响着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人生观念以及人生走向,可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夯实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环境,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主渠道。学校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融入主题活动、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实践养成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第一,优化学校物化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完善教学资源配备,创设和谐、充满人文色彩的教育环境,体现校园环境育德、益智的作用,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发挥教育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第二,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学校要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校园环境文化,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LED大屏幕等载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理念时时处处呈现在师生的眼前;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通过各类课程教学让青少年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学校通过升国旗、唱国歌、主题班会等常规化活动,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体察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校园、热爱集体、向上向善的原动力;学校通过严格执行各项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约束师生的行为,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学校要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容、完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保障体系,开展评教赛讲、家访助学、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造就一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身正为范、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在教师为人师表中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优化家庭环境,强化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
父母是孩子启蒙老师,是家庭教育的发动者和施行者,孩子更易信任其父母长辈的教育,这种熏陶作用往往发生于不知不觉中,却又会伴随终生。“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2]第一,家长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平。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创办家长学校、完善家长委员会、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交流会、给家长的一封信、优秀家长论坛等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积极提升尊老爱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和科学教子能力,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为孩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榜样。第二,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孩子。父母要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遵循教育科学和个体成长规律,宽容孩子成长中存在的不完美,欣赏他们成长中取得的进步;父母要跟孩子平等沟通、倾听其心声,及时纠正孩子在价值观方面出现的偏差或者扭曲;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父母借助红色资源、时政热点、志愿者活动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孩子深切感知革命者的忠诚担当、敢于牺牲、勇于胜利、团结奋进等革命精神,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主人翁意识,塑造他们自尊自信、自爱自立、奋发进取的高尚人格。
三、优化社区环境,深化社区教育的渗透作用
社区是青少年除了学校、家庭外重要的活动区域,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和风气,对青少年心智成长、道德品质的养成、全面发展和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社区教育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和举措。优化社区环境最重要的是发挥社区开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提高社会成员综合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和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将社区环境建设成理想的国民文明素质教育平台。社区把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艺术休闲等社区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与社区文化建设进行融合、对接和统一,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与优化提升,使社区居民的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在更高层面上给处于不同文明素养的居民以统一管理和约束,推动他们创建诚实守法、惩恶扬善、爱国爱民、热爱劳动的社区环境和精神氛围,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外部居住环境,以更接地气的培育方式使得核心价值观与每个青少年“贴心”又“贴行”。
四、优化舆论环境,发挥舆论教育的导向作用
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才会使核心价值观培育把好导向关、质量关。第一,舆论工作者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标准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认清责任使命,坚持精益求精,创新方法手段,充分利用报纸报刊、电视、广播、手机、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通过表扬先进、塑造典型、公益广告、专题报告、专栏评论、专家解读等方式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各项决策部署,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大力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专题教育,深入宣传报道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模范和高尚精神,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弘扬社会正气。第二,媒体和影视工作者运用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语言,努力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对接点,为青少年爱创作爱听、爱看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作品,让青少年在欣赏文化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己日常行为准则。
五、优化网络环境,营造网络教育的辐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生活实践发生密切关系。网络成了当代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兴阵地。青少年作为网络时代主体网民必然会与网络充分互动,但是因青少年缺乏对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毅力和行动定力,给青少年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养成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甚至使他们的价值观判断混乱。因此,宣传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优越性,掌握网络话语的表达权、领导权和主控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基础,规范网络传播内容,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主导地位网络传播阵地,充分利用好网络的普及性、及时性、开放性、多样性,通过QQ、微信、抖音、短视频等网络方式,用社会正能量和先进文化壮大主流思想网络阵地,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网络生活正向功效的福射作用。加强网络信息维护与制度建设,用有规可依的法律制度、有章可循的道德规范,禁止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等场所,及时查处和惩罚违背社会公德的网络行为,动员一切社会力量自觉抵制、规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网络信息干扰,不断为青少年的学识增长与价值观养成提供正面引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
[2].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02).
作者:吴绍珍 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