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论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抽象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社会工作专业是直接以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为内容,以培养职业社工师为目标的实务专业。但《社会学概论》由于知识涵盖面广,基本概念多,基础理论多,对原本就较多强调实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来说,要求比较高,学生缺乏持续性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纯粹的理论讲解相当枯燥无味,加之理论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习的积极性。社会工作对社会学基础知识的“依附”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的社会学概论与重视实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最终导致社会工作对专业理论的忽视。忽视理论则动摇社会工作实务的根基,根基不稳,则影响专业技能在实务工作的发挥与运用。例如,只有理解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社会运行模式、原则以及社会转型,才能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理论联系实际,从对案主个人问题社会成因的分析到关心更多的社会政治责任。当前社会信任、公民道德危机、同性恋等问题都需要社会学做出解释。目前的专业教材在编写中集中于宽泛的理论解释,而忽略了案例,尤其是贴近中国实际现状的案例。例如:关于社会流动若加入农民工现状分析,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总之,教材的外来性和理论性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仅仅形成了理论自觉,而无法将之运用到实践。

(二)相关理论和概念的本土化问题

我国目前的社会学大都依托于国外的社会背景,这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实际与理论的冲突或缺乏契合。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一些社会现象在西方社会学中找不到答案。比如,“单位”便是中国存在的特殊形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体制保留下来,它仍然承担着一些原来单位组织的功能,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若要解释单位现象,那就必须采用本土社会理论。另外,“社区”一词由西方传入,而在中国目前依然停留在熟人社会中的现状,也使得这种陌生人式的社区再解释起来显然于中国实际不相符,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在现实中,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如礼尚往来,姻亲制度,酒桌文化、社会制度,运行方式等,这就要求创造本土的社会学理论体系、适应中国国情的理论架构,而目前本土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中的课程定位

专业发展需要理论基础。理论的重视与强调对当前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上海、深圳等地开始大范围推广专业社工师的职业化教育,但其他城市,尤其是内陆偏远地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因此,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与实务迫切要求社会学理论的学习与普及。《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入门的基础理论,其教学效果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心理学上的“首印效应”和“刻板效应”。《社会学概论》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认同、对理论的兴趣与爱好以及社工师实务技能的应用,因而《社会学概论》的定位愈显重要。

(一)《社会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生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社会学理论,把握基本理论视角(优势视角)、层面、本质及认识规律;从专业角度看,强调专业知识和理论教学,强调学生运用社会学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发展看,该课程应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以认同专业、了解自我和认识社会,帮助学生用社会学知识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二)《社会学概论》对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根基。由于缺乏本土的社会学理论,现阶段我国沿用的理论大都引进于西方。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对于案例的选择也大都不适应中国现实。例如,在社会互动频度的章节讲解中,跟同事的互动内容便有点脱离中国现状。这与中外的文化差异有关,在中国同事之间会更愿意一起喝咖啡、喝酒或用餐。中国的酒文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类似工作上的讨论以及合约的签订也大都选择在酒桌上,所谓酒品看人品,一杯酒,一个友。在对《社会学概论》的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度,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许多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不是理论研究问题,而是实务操作问题。就目前来看,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严重脱节。这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对于《社会学概论》的学习至关重要。首先,《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与《社会工作导论》联系,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在做社会工作实务中以此为方法做好调查工作。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学的发展是相互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这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增强专业社会工作意识,内化社会工作价值认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面临着专业发展水平低,专业认同不高的现状。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新生力量,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学想象力关注新事物,分析新问题,树立改革意识,增强社会工作专业认同,这是《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最后,以《社会学概论》中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做好社会工作服务。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变迁,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研究社会上出现的问题,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农民工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等。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意见。

(三)《社会学概论》的授课计划及要求

在某高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社会学概论》这一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共占4个学分,设置64个学时,包括课堂和平常测试,并采用课堂、平时作业、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比例值进行考核。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大纲,把教材容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组织课堂讨论。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如多媒体、电教片等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围绕教学目标,把最新的学术成果整理归纳,补充进课程。例如,在讲解社会组织这一章节时,可将中国的特殊组织———“单位”进行探讨。收集关于“单位”的资料,如李路路的《论单位研究》。再如,又深入了解霍桑实验对现代组织管理的启示。为了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讲课64课时同时,安排学生课外阅读14课时左右,共阅读社会学经典著作3-5本。与此同时,专业开展成长小组,以旧带新,加深课程理解,增强专业认同。这样从纵向、横向全面了解,更有利于对概论内容的把握。

三、结论与建议

社会工作发展之初至今,与社会学都是紧密相连的。社会学是始终是社会工作专业大厦的理论根基。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特点,将《社会学概论》这一核心、入门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设置授课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理论的兴趣,培养学生应有的社会学理论功底,为将来社会工作实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中,《社会学概论》的基础理论课的定位不可动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切不可理论与实务严重脱节。因此:一要明确理论基础课的地位。这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受社会学理论的课程,是入门课程,根基地位不可动摇。二要知晓专业引导的作用。理论指导实践,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对于社会工作导论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要改革当前对《社会学概论》的教学方法。参与教学法,积极进行课堂讨论,结合时代背景与时政话题,从社会学视角,对社会学理论进行深度剖析。培养学生的社会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社会学理论的热情。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成绩,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目的。

作者:程鹏立 宋亚荣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