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就业指导社会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就业指导社会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就业指导社会学论文

一、问卷调查分析

(一)理想与现实的求职单位、薪酬

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好,其次是工作稳定、收入较高,最后是与自己的专业对口(有3.6%的同学所学专业与签约岗位对口,比较对口10.9%,一定程度上相关69.1%,不对口14.5%)。同时,学生最想去的单位是机关,其次是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教育单位,再次是去其他企业,希望去国家基层和地方基层的几乎没有,即使选择要去的也是第三志愿,即万不得已才去。而实际上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学生他们中仅有14.5%所签的单位是机关、事业单位,18.2%所签的单位是国有企业,34.5%单位是中外合资企业,没有人签约的单位是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如社区、农村基层)。同时据统计2011年回乐山原籍报到并实现就业的有4728人,其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仅有610人。问及“您对职位薪酬的期望”时,32.7%学生对职位薪酬的期望是每月2000—3000元人民币,11.5%的人期望是3000—4000元,期望是1000—2000元的仅有3.8%,但是实际上,40%的已签约者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是在实习期满后的正式薪酬为每月1000—2000元(人民币),34.5%的每月是2000—3000元,而3000—4000元每月的仅有9.1%,这些薪酬与当地水平的比较中发现,有58.2%表示薪酬只是刚刚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7.3%表示薪酬不足基本生活,仅有5.5%表示其薪酬在其工作当地较高。当问及“您是否已与用人单位签约”时,53%的人回答是,同时这53%的签约者与用人单位之间,43.6%以就业协议形式与用人单位签约,以劳动合同和口头协议签约的分别是25.5%、27.3%,没有任何协议和合同的仅有3.6%。那么,学生对单位、薪酬的期望与是否签约有影响吗?下面是以签约状况为因变量,以学生对就业单位和薪酬的选择为自变量,用Eviews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是:“您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基于”的Prob.=0.0006<0.05,“您对职位薪酬的期望”Prob.=0.0000<0.05,加之R-squared=0.745491>0.5,说明学生对单位和薪酬的期望与学生签约与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户籍与政府公共服务

对“您如何看待户籍对就业的影响”的回答是:仅有14人表示不在乎是否拥有就业城市户籍,有31人认为户籍至少会影响择业,而坚决不考虑不解决户籍的单位有11人,因此认为户籍会影响择业的有42人,占参与此问题调查56人的75%(42/56=0.75)。我们再将户籍与其他就业条件放在一起,签约者们的选择情况如下:仅有13.5%的学生基于能解决户籍,42.3%的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此单位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好,有29.8%的选择工作要稳定,27.2%是基于收入较高和与自己的专业对口,20.2%认为个人发展机会多。由此可见,当户籍与行业发展前景、工作稳定状况、收入高与否的条件放在一起时,能否解决户籍问题所占的比例远不如前面的几个条件,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可能是准就业者对户籍认识不够清晰,在前面的选项中,认为户籍可能会影响择业的占55%(31/56=0.55),正是这一部分人,带来了后面比例的变化,在没有其他因素的状况下,他们认为可能会影响,当有其他条件参与时,他们更多地考虑其他对自己更有利的条件。因此,两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并不矛盾。那么,学生对户籍的态度会影响签约吗?假设签约状况为因变量Y,学生对如何看待户籍对就业的影响为自变量X,回归系数为A1、A,随机误差项为c,则数学模型为Y=A1+Ax+c,用E-views6软件分析。最后一列第二行Prob.=0.0000<0.05,同时,第一列第四行的R-squared=0.651541,表示学生对户籍的看法同学生签约与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0.5<R-squared<0.8时是显著相关关系),而且是正相关关系,因为Coefficient的值均大于零,也就是说单位越不能解决学生的户籍问题,学生与其签约的可能性越低。另外,用2、1、0、-1、-2来分别表示“对社会招聘会求职效果”的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有30.8%的学生表示对社会招聘会的求职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得分大于1),69.2%的学生得分等于或小于1,即对社会招聘会的求职效果表示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之和。在“对社会招聘会就职效果表示非常满意的您希望政府公共就业机构(人才交流中心)为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回答中,这30.8%的学生希望政府公共就业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最需要做的是提供免费的人事和户档托管服务,其次是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提供公益岗位推荐机会,最后是提供招聘会和就业岗位信息;当问及“得分等于或小于1的您认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时,这69.2%的学生认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首先最为重要的应降低人事和户档托管收费,其次是提供更多更加有效的社会招聘信息,最后是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也就是说对社会招聘会的求职效果无论是满意与否,大家都希望政府公共机构加强毕业生人事和户档托管服务。户籍影响着学生的签约,同时很多地方录用大学生仍然存在户籍的限制,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户籍制度的改革,政府公共机构应提供免费或低费的毕业生人事和户档托管服务。

(三)信息渠道与学校就业服务

当问及“您的就业信息获取主要渠道”时,43%的学生表示就业信息来自于学校就业部门(含校园招聘会、宣讲会),28%的学生信息来源于政应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政府网站),仅有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信息是来自于亲友提供的。在“您得到就业创业主要来自于哪些渠道”回答中,学生认为得到就业创业的最为重要的渠道也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其次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再次是同学和朋友、父母与长辈亲属。当问及“您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满意程度”时,表示非常满意的7.7%,比较满意35.6%,一般32.7%,不满意9.6%,非常不满意1%;在“您对校园招聘会的求职效果满意程度”的回答中:表示非常满意的4.8%,比较满意39.4%,一般32.7%,不满意7.7%,非常不满意1%,由此可见,学校就业部门是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服务及招聘会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因此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大力拓展就业市场,积极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政府、高校、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为主导,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

(一)提高就业者素质的结构论视角

结构论视角认为,要提高就业,就得提高就业者的素质,因此大学生们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从上面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单位的选择、对薪酬的期望以及对户籍的看法会影响毕业生签约。因此,即将就业的大学生要去了解就业市场,适当调整自己就业时对单位和薪酬的期望。同时树立自助的意识,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而不是仅仅靠学校及社会的“输血”,因此要增强我们自身的创新意识,努力开拓多种就业渠道,尝试自主创业之路。另外,调查显示,有54.5%的人在找寻工作时曾经遇到过就业歧视,特别是经验歧视,因此作为大学生应以积累经验为抓手,积极主动地寻找各种自我锻炼的机会,通过实践锻炼分析总结进而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推动制度改革的制度论视角

制度论视角认为,政府、学校应以提高就业者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加强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来促进毕业生就业。目前,我国的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就业服务机构基本上是以学校及社会营利性职业中介机构为主体,政府部门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一般不面向学生个体,社会上的人才中介机构与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几乎不存在交流与联系。政府是否可以下发政策,成立省、市、县甚至乡镇的直接面向毕业生的免费或低费的学生职业或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规范就业市场,发展社会的职业咨询服务,鼓励成立民间就业指导机构并加强相互联系,从而形成提供丰富就业信息、遍布全国各地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可以将以问题学生为主要工作内容而进行的个体辅导、个体咨询治疗的传统治疗式和以职业辅导为主要工作内容、采用群体辅导的方法(如借助团体竞赛、集体讨论、群体治疗等方法),为全体学生提供各种辅导,以及为离校学生(包括毕业生和中途离校的学生)提供追踪服务,协助学生通过服务社区进行自我辅导,促进自我成长、自我训练的社区学校式工作模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社会中介等的联系,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实习、见习。在推进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和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就业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中心,用启发的方式协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

作者:杜玉英 张建建 高恒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