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门当户对的社会学基础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门当户对的社会学基础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门当户对的社会学基础探索

【摘要】“有情饮水饱”,这样的看法主宰着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传统的“门当户对”的择偶原则被更多的年轻人认为是封建的落后思想。然而在现代社会,虽然社会性质和公民素质都发生了巨大的演变,“门当户对”仍然是确定婚姻关系的主要参考条件。在当代,“门当户对”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本文综述了“门当户对”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意义及近年来对“门当会对”观念的研究,力求摸清“门当户对”观念发展的脉络以及对于现代人择偶的意义。

【关键词】“门当户对”;择偶观;社会学

一、“门当户对”的含义

“门当”和“户对”原本在古代指的是房屋建筑上的部件。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显示着其身份、地位、家境,现代用来形容家庭背景、经济条件都相当的家庭。

二、“门当户对”意义的历史演变

苏玫瑰认为,“门当户对”的实质就是“阶层内的婚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1]。几千年来,“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一直深入人心。在封建社会,青年没有自主择偶权,婚姻都由父母来安排。而他们普遍地会选择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与自己对等的家庭来结为姻亲,这反映的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甚至在很多朝代,跨越封建等级的婚姻是违法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分级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相对于经济条件,人们在择偶是更看重对方的政治背景。那时候讲究家庭出身,讲究阶级成分和政治面貌。而经济条件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政治成分不好的人,选择配偶受到很大限制[2]。随着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在不断分化,年轻一代受教育水平在提高,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高速交流及文化的加速融合,现代年轻人拥有更完整的婚恋观以及相对更宽松的择偶环境。此时,“门当户对”的概念和意义也不再仅仅遵循古老的门第观念或者是迂腐的政治血统而产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的“门当户对”遵循两个原则:一、收入、职业、教育成为人们划分社会阶层的新的指标,人们在这个等级划分的标准下,寻求同阶层内的配偶。这种看重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等的条件,仍任是传统的“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二、强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似。这种可以称为精神或者是文化上的“门当户对”。有研究表明,“门当户对”的择偶观更有利于构建美满家庭、提高婚姻质量和构建和谐社会[3]。李银河通过对征婚启事的研究指出,现代人择偶时所看重的共同语言、学历相当、爱好相似、社会生活环境适宜等标准也是现代的“门当户对”[4]。王云云通过研究发现,在现代这个社会转型期,我国人口婚姻的同类匹配却在增加,表示现代社会,人们也很看重婚姻中的“门当户对”[5]。

三、现有的“门当户对”择偶观理论

1.从经济学看“门当户对”门当户对的观念能够深入人心,长久不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符合经济学规律。第一,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来分析,门当户对有利于夫妻双方经济地位的对等。婚姻双方的经济地位对等了,家庭地位就更容易达到平衡,婚姻也更稳固。第二,门当户对有利于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整合。从婚姻的本质来说,男女的结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资源配置的过程。用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的概念来解释,如两个拥有更多社会资源人士的结合,更能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所以从经济学来讲,门当户对的选择是较符合逻辑的[6]。2.从社会学角度看第一,“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得到交换理论的支持。“为了获得最大的回报和利益,人们在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交换。婚姻同样遵循等价交换”[7]。美国社会学家古榕也曾说过:“联姻双方在经济上或社会上的门当户对,往往是两个家庭所能同时接受的条件。”第二,婚姻调适理论支持“门当户对”的择偶观。经济社会地位对等的夫妻,在婚后共同生活时更能相互理解,相互适应,自然相处[8]。双方需要适应和迁就的地方少,互相理解能加深夫妻之间的感情,使婚姻达到美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长辈的意见可以防止年轻人只看重感情因素忽略现实条件而为以后生活带来的危机。价值观、生活环境相当的人在婚后更容易整合家庭,避免差异产生的不适,提高婚姻质量。第三,角色理论支持“门当户对”的择偶观。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9]。在同一个社会来说,不同阶层的人对家庭角色期望不同。只要事实与人们对家庭角色的期望相近,其他因素对婚姻产生的影响就会很小,婚后也不易出现感情危机。3.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有相似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双方,往往消费观念,处事方式及生活方式相近,双方在文化认识上能相沟通,家庭生活中能相互理解,这样还能增加心理的愉悦。双方能有共同话题也更少出现分歧,这样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如果家庭背景相差太远,成长环境有太大差异,双方的生活方式、待人原则也会大不相同。家庭生活中一些琐事上的分歧会为两人在现实中的相处增加很多麻烦。另外,从众心理认为人们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倾向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择偶是一种社会行为,肯定受到他人的认识和看法的影响。若旁人觉得相配,会坚定个人的想法。若被周围人认为不般配,人们也会屈于从众心理产生压力。因而,若双方阶层环境相近就更能得到正面的评价[10]。这对个人的择偶也会产生影响。

四、“门当户对”择偶观的现实意义

对整个社会而言,在选择配偶的时候讲求“门当户对”还是存在着极大的积极意义的。对于个人来说,与爱人类似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使夫妻双方有一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志趣爱好,这样沟通会产生愉悦感并有助于身体健康。“门当户对”仍然是当今社会婚恋择偶最多的选择。欧阳军对广州地区的调查发现,作为“门当户对”意义的一种隐性表达,78.3%的人选择“门当户对”的婚姻,即经济社会地位的对等,而只有21.62%是非对等结合[11]。但还有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维系家庭稳定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门当户对”。2014年针对年轻人的一项调查发现,“相互忠诚”成为婚姻幸福最重要的因素,而“门当户对”排在最末一位[12]。所以人们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光门当户对还是远远不够的。综上所述,作为我们这个受上千年文化传统影响的中华民族,在其婚礼择偶观念上,“门当户对”的存在是有其深厚的民俗和社会基础的。不但在千百年来检验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在当今社会仍然是婚恋择偶的主流指导思想。但是,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需要有更多的生活智慧,还需要更多人的积极投入、实践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苏玫瑰.转型加速期门当户对婚姻的错位与危机———阶层封闭视角下离婚率上升的新解释[J].西北人口,2008,5.

[2]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20世纪30—90年代的冀南农村[M].三联书店,2006:121,117.

[3]李飞龙.从“门当户对”谈起:论中国农村社会的择偶观(1950到1980年代)[J],晋阳学刊,2011,4.

[4]李银河.当代中国人的择偶标准[J].中国社会科学,1989,4:157-183.

[5]王云云.社会转型期我国人口婚姻匹配结构与婚姻质量的实证研究[D].2013,5.

[6]郭芳芳.对“门当户对”的经济学解释[J].湖南农机,2013,11.

[7][美]戴维•波普若.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杨善华.家庭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田雅琦 单位:长江大学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