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思维训练营在课程教学中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不仅传授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更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启发其应用中医思维掌握中医理论精髓。因此,中医思维的建构与训练,应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必不可少的专项设置内容,更应是“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今后在中医世界的认知和探索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并对其将来长远的专业发展和临床思维的建立与实践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中医哲学思维
医学教育,是涉及“大国计、大民生”的重要教育支柱,在建设“大专业、大学科”的高等教育潮流中本着“要求高、责任大、任务重”大有可为。特别是中医药教育,更能彰显祖国传统文化精粹,突出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维、医学发展的结晶,而“中医思维”更是中医药教育的精髓所在。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药专业理论体系的“敲门砖”,是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学习和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开端,对于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中医药理论体系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其基本概念、思维方法、理论架构自有其独特性。对于经过12年现代理论教育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在思维方式和概念的理解等方面出现混淆和理解的误区是难免的,这也是本门课程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1中医思维启蒙的意义
1.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地位是中医思维形成的开端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该课程是新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走进”中医世界的第一扇门。该门课程不仅传授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启发其应用中医思维方法掌握中医理论精髓,包括整体系统思维、取象比类思维、辨证思维、中和思维、灵感思维的培养。因此,中医思维的建构与训练,应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必不可少的专项设置内容,更应是“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今后在中医世界的认知和探索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并对其将来长远的专业发展和临床思维的建立与实践有重要的影响。
1.2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育中的问题
从目前全国各个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一般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评价模式固定,考核内容以“熟记”为主,较为单一。教师如何改革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环节的设置,调动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整合学习内容及调整知识结构,是需要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论证的[1]。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设立“中医思维训练营”(思训营)环节,对塑造学生中医思维有重要的启蒙作用。思训营采用启发、互动等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就课程相关知识点,围绕中医经典内容,展开“跨越时空”的交流,鼓励学生采用批判性思维,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有意识地训练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构建中医思维。
1.3PBL教学法在现代医学教育与中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真正意义的PBL临床教学环节,在上海复旦医学院、福建医学院等现代医学院校相继开展,并已经形成常规范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引进了国外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成果和范式,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以下4个方面:(1)对正在学习和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2)熟悉和了解临床病例的范式;(3)通过病例分析过程,梳理内化的知识结构,探索未解决问题和必要的未知信息;(4)建立医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目前医学教育所推的新目标、新思想、新方向[2,3]。相较于现代医学院校,中医院校在教学中开展PBL形式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中医思维,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以传统教育、强化记忆的模式为主训练和考核学生,并不能有效而全面地实现教学目的和目标。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设立中医思维训练营
基于上述现实情况,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中医思维”“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本团队将基于中医学专业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本着边研究、边实践的原则,不断总结、修正和完善,不断推行,以为其他相关科目提供借鉴。在课程环节中邀请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金匮要略等经典教研室的老师及专家,选定展开讨论的知识点,并在讨论过程中有效及时地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引导。让学生从无意识地形成中医思维,到将来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从应用前景来看,学生将是本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一方面对后续的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中医学知识连续性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丰富国家精品资源课程、慕课内容,促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慕课中国建设项目的运行和资源利用;通过学时设定的专门讨论,能够对学生考核的试卷题目进一步丰富,增加对“知识运用”这类题目的设定,加强和促进题库建设。更有意义的是,教学研究应对“中医思维训练营”的学生行长期、远期跟踪查访,从而比较和评估思维训练对于学生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引领作用及学习动力和效果地提升。
3中医思维训练营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1知识点分割兴趣点采集科学选题
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问不竭的动力,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医理论古朴、深奥且抽象,难于理解,缺少直观的诸如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料,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将晦涩庞杂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化分割,找到能够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欲望的兴趣点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课堂案例的选择上,注意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合他们生活和经历或者易于理解、产生共鸣的现象及事件,教师与学生的“调频一致”之后,方能实现有效的施教过程[4]。
3.2课程内容选择与设计
合理设计问题导入式教学法,从导趣、导读、导思、导法多方面入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如何获得真正的知识,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也可运用一般现象和事件,引导学生同理逻辑演绎,理解、掌握并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合理地布置课后任务或巧妙地提出课内或课外问题,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和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拥有的学习资源,去追求新知的重要手段[5]。开放式教学,也适合在“中医思维训练营”中尝试和开展。开放式教学,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开放,力求激发学习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以实现对学习者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可以说是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更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开放式教学中,“教”与“学”在许多方面是相对分离的,主讲教师与面授教师的分离,教学与考试的分离,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分离等。开放式教学强调对学习者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者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旨在实现学习者获取和积累知识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形成性成绩评价能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评估学习者的多方面质素,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善于“留白”,不平铺直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事件,而是提出问题,或留给听者展开遐想的空间,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提出有趣、有创意、契合知识点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问题或技术性的“留白”能够激发想象力,让学生的思想驰骋,不断地思考,去发现问题-求知-解释问题,才能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3.3教改效果的评估与远期效果观察
高等教育理念逐渐转变,越来越注重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不断调整教育和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和综合考评,力求更客观、更真实、更全面的反应每个学生在所学课程中各个方面的水平。目前对于学生的考核,是以形成性成绩为主的学习痕迹评估及考试卷面成绩考核结果的综合评价体系。虽然能够较为客观地体现学生对该科目内容的掌握程度,但是不能对远期学习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从专业课程设置的序贯性来看,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打开方式,输出和构建的思维模式,是学生长期学习以及远期甚至终身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医思维构建和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长期序贯性学习能力和远期学习效果,更需要一个客观、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甚至需要对学生进行长远期(在校期间、深造过程、职业发展)的观察和比较。
3.4督促授课教师专业素质
提升和教学方法改进“中医思维训练营”的开展要求专业教师对本科目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对学生在自主查阅文献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给予解释;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技术和教育理念方面有较高的素养,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和思维训练给予适当的纠正和引导。“中医思维训练营”中师生互动,开放发散的思维碰撞,无疑是对教育者的更高要求和挑战,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更好地促进作用,形成较为理想的教学相长的体系。综上所述,建立“中医思维训练营”,将成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特色模块”,通过围绕课程内容知识点,选择合适的中医典籍材料,能够恰当地对学生思考方向进行引导;保持学生对于知识和规律进行探索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对新的信息和知识技能进行内化的能力;促进学生中医思维模式建立,并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知识信息驾驭的能力。最终,有助于学生长期学习能力和远期学习效果的提升。
作者:李佳 王庆谚 杨芳 朱爱松 郑洪新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