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美育创新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与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美育工作越来越重要。若要使文化自信落到实处,使当代大学生真正通过美育塑造高尚的人格,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切实落实美育的要求。介绍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第三课堂”的应用以及健全美育教学资源为主要方式的美育创新形式,推动高校美育的逐步深入。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创新形式
一、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内容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020年,在大环境影响下,我们面临着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思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动、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二)大学生美育的重要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需要大量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大学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美育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辅助尤为重要,文化和美学的熏陶可以帮助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培养更高素质、更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从社会层面来说,当代社会各种文化不断充斥在学生周围,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中华美学精神的认可度和知识储备,对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软实力。从学校层面来说,美育的开展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品质以及性格特征都能得到良好的熏陶,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水平和质量,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良好发展,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学生就业升学以及校友口碑均有长足影响。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课程思政改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我们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要将学生培养成技能精湛、理性平和、有高尚人格和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好青年。从个人层面来说,加强美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多元发展。大学生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学生扩充职业招聘的广度,增强社会稳定性。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美育,使他们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我满足感。
(三)大学生美育的必要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所拥有的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坚定信心和发展希望。中华美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教育部2018年美育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化高校美育改革,举办全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两项基本功展示。加强高校艺术场馆建设,推进有条件的高校博物馆、美术馆有序向社会开放,建设高校美育联盟。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同时指出,美育要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在中央领导的要求下,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号召。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将书法纳入语文考查范围,同时书法作为一项艺术特长,全国中小学生均可以通过书法特长获得10分特长加分。2019年全国语文考题中书法文化知识的考题占12分,比2018年增长3分。书法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在美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大学生美育创新方法论
(一)加快校园美育实施设施建设的意义
书法与绘画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书法与绘画的传播、运用和交流等,高校学生养成用美的眼光去审视周边世界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因为艺术创作的过程较慢,创作者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不断的尝试才能使作品尽善尽美,因此在书法、绘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沉下心来,慢慢思忖、斟酌,逐渐养成更加踏实稳定的心性和性格,使其将来在社会中无论是处理棘手问题还是心理素质稳定方面都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美育落在实处,就是利用书法、绘画等方式和方法,让高校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有更犀利的发现美和欣赏美的眼光,使学生在学习技术和工艺的同时,能用创造的眼光将技术与美术相互融合,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同时,针对目前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严峻形势,美育的推进有利于学生运用婉转、变通的思维来看待不同的问题,运用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发觉更多会运用美的学生。校园环境和周边基础设施的扩充,不仅能为学校开展不同形式的美育提供平台,更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炼出更好的点子,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和修为,为学生开拓更活泼、更适合自身的业余活动,从而让学生的心理趋于平和,有利于校园的稳定和发展。
(二)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近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日益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形式。“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要求的重要举措。这项活动得到全国各大院校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赞誉。通过这一活动,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吸纳,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对大学生塑造人格美、培养才能美、铸造行为美、推动全面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作用。我国有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资源,许多有形的艺术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很好的视角,在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书法和绘画进校园为例,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能让学生通过书法的载体了解中华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书法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理性平和、恬静知性的素质品质,让学生在浮躁的社会生活中学会面对困难,并能磨炼意志力和观察力。中国传统绘画讲求写实与写意两个方向,在我们阅读相关书籍、浏览相关绘画作品时,发现古人用绘画记录当时的生活场景,是我们学习古代历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书法与绘画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是根据课程思政中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文字内涵、绘画创作、雕塑作品等形式的展示,承载了五千多年中华儿女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是中华民族儿女的自信之源,是传承民族传统、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久不衰的重要保证。传统书法与绘画是中华儿女对天、人、社会、自然等规律的总结与概括,是自然规律的很好体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育体系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形式为载体,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体悟的价值观、审美观与自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和谐,利用自然规律与美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一大重要问题———浮躁,很多大学生在压力、困难面前总是想逃避,遇到事情易产生暴躁情绪,不稳定、善变是很多大学生不能认真正视的问题。美育作为提升学生品格、安抚学生情绪、培育学生气质的重要载体,在学生临帖、临摹、审视等过程中,可以延长学生思考的长度,放慢学生处理问题的速度,从而引导学生放慢脚步、修炼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有机结合,书法和绘画的细腻严密、文明风骨、姿态表现和风格感觉,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和现代美学的综合体现,是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建设的良好途径。
(三)努力拓展“第三课堂”的积极补充作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美育是动态的良性教育,若将动态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美的环境氛围不仅能够展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气质内涵,还能多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各个高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和环境背景,高校校园文化是由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思维文化等组成的,美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不仅具有目标导向、情感激励、行为约束等功能,优美的校园环境还能激励学生发挥潜在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系列的美育环境,从精神、制度、物质文化等多方面着手,从校园硬件施舍、环境储备等方面形成良性布局,将高校校园建设成自然景色、人文环境和美育氛围相融合的校园环境来影响学生。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环境育人(“第三课堂”)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依托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进校园、进课堂,发挥美育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第三课堂”为载体的美育的重视。健全管理体制,设立对内发动与组织和对外联系与协调的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的具体指导。狠抓制度建设,完善书法与绘画的实践教学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评价体系,保障美育教学的有序运行。同时,大学应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的实践内容,挖掘周边的企业、社会的资源优势,将美育课程与专业学习、科技服务、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业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实践基地,突出特色优势,走专业与特色相结合的创新型美育教育教学之路使每个大学生的在校日常生活中都充满美育的氛围。
(四)建立健全美育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缺乏健全的美育的师资队伍,很多开展艺术教育高校的美育师资局限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师又缺乏美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思政教师的美育教学引导,将学生的道德素养、知识储备以及实践活动同课程思政相融合,同美育教学相融合。从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改进入手,将美育的思维、方式和手段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我们可以借鉴美育的教学手段,利用情感沟通、文化共鸣、形式互动等方法,将美育知识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将美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心理课程相结合等,全面和谐推动课程的全面建设。在学生活动中增加美育相关社团,在教学活动中增加美育比例较大的选修课程,在考试大纲中将美育课程赋予更高的要求,办法有很多,也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三、结语
美育与德育的结合,促使书法、绘画等课程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环境育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未来教育培养的新方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价值的提升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晔星.探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J].科技信息,2010(1).
[2]邵萌.善用网络技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2009(32).
[3]翟惠根.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
[4]赵洁.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意蕴和价值彰显[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
[5]栗嘉忻,娄淑华.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5).
[6]马亮.论美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兼论《大学美育》[J].染整技术,2018(9).
作者:钟晨雪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