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路径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路径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路径浅议

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成为网络传播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也开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如何用好用活新媒体,探索网络条件下新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体系转型重塑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一、新媒体是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重要抓手

随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的不断延展,以及贯穿整个过程中的范式转换,通过新媒体这一新工具来探索新途径、构建新体系,切实提高时代性和感召力,是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必须回应的现实问题。

(一)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新课堂。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蕴含其中的自在优势切实发挥出来、自为特点充分彰显出来,是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办好新时代军事教育的现实需要,是构建“思政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具体实践。新媒体助力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打破了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推动教育方式从“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教育格局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教育手段从“理论化”向“实践化”拓展,通过深度融入日常生活让教育走进官兵、让官兵喜欢教育。

(二)推动“最大变量”转向“最大增量”的新途径。实现这一转变,既是深刻把握网络传播规律的认识论,也是切实用好网络手段的方法论。要注重用主流价值观占领网络新阵地,“用光纤传递光鲜、让流量赋予能量”,使网络空间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要深刻把握信息网络的时代之变,借助新媒体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之变、方法之变、力量之变;要更加注重精准施教、更加注重官兵参与、更加注重双向交互,让新媒体真正成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主流价值发声的新喉舌、官兵精神成长的新平台。

(三)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新阵地。去年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集训时提出,要“着力提高灌输授课质效,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走深走实,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实践证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还是最终往心里走,都要直面网络、依托网络、用好网络,让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所不包。要立足新媒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新特点,实现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权威性、科学性、低熵性的优势互补,构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显性灌输与隐性熏陶、“饱和打击”与“精确制导”深度融合的体系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二、以新媒体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的方针原则

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实施、教育边界等维度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新媒体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就要主动求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不断强化网络形式、网络载体、网络平台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匹配度。

(一)契合教育对象“网生代”特点。如今的青年官兵成长于网络时代,大多信息都从网上获取。以新媒体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就要把握这种趋势变化做到有的放矢。适应知识获取碎片化供应短平快产品。青年官兵在获取信息时更关注简短精练、及时迅速、方式新颖的内容。因此,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短平快的传播特点,用图文、音频、短视频等形式,从手段、形式和内容三个层面增强吸引力。适应信息涉猎广泛化推送足量正面信息。青年官兵在网络上可以便捷获取的海量信息,往往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通过新媒体转发国家主流媒体信息、推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数字产品,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地塑造。适应探索行为开放化抢占搜索流量。“网生代”普遍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特别是对那些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资料检索和探究学习。因此,要注重增强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新奇性,从激发兴趣入手强化青年官兵探求真理的自主性。

(二)契合教育实施“圈层化”特色。网络时代,教育受众圈层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以新媒体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就要立足媒体自身定位,精准识别主流受众,实施分众化传播。着眼主体本身差异性实现个性化供给。青年官兵受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影响,对网络信息和网络媒体的接受和偏爱也会产生差异。要注重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媒体使用偏好来调整教育内容和投放形式,增强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着眼算法推荐封闭性实现破壁化推送。应用算法推荐极大减轻了信息筛选负担,也增强了媒介平台的信息供给能力,但大量类型相近属性相似的同质化信息可能导致“回音室”效应和“信息茧房”,并在算法自我进化与迭代升级中反复强化。要有意识地定期推送不同类型的信息,打破客观形成的信息壁垒,前瞻防范自我极化现象。着眼圈内个体互动性实现社交化交流。媒介形式演变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社交功能的日益强化和网络社区的逐步构建,借助新媒体自带的社交功能,圈内个体赖以沟通交流的话语体系往往基于共同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对同类问题更容易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愿意相互之间交流观点、分享故事、表达看法,为开掘自我教育新动能开拓了全新视角。

(三)契合教育边界“模糊化”特性。新媒体对青年官兵“衣食住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媒介即生活”,形象地表达了网民沉浸在网络之中的状态,在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直观、形象、饱满的同时,也让一些过去相对清晰甚至泾渭分明的边界日益模糊化。以新媒体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就要善于“跨界”,将面临的挑战转化为难得的机遇。聚焦网上与网下边界模糊化强化交汇融合。从Web1.0发展到Web3.0,网上已不再仅仅是网下的辅助和补充,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建构起来的“元宇宙”更将成为打通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的“虫洞”,网上与网下愈发难以截然分开,将逐渐演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要依托这一有利条件,实现网上网下相互贯通。聚焦主体与客体边界模糊化强化双向互动。新媒体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教育过程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导,而是双向的信息交互,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将成为常态。要尊重网络对青年官兵的赋能与赋权,在平等交流中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治、自律与自洽作用,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从“实然状态的自我”向“应然状态的自我”转变。聚焦课上与课下边界模糊化强化全程育人。网络的普及能够打造“全时在线”课堂,尽管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地位没有改变,但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巨大影响同样不能忽视。要借助新媒体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真正成为青年官兵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的实践路径

习主席指出,“我们要运用信息化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好新媒体发展成果,借助“两微一端”主动占领网络空间实现理论灌注、人格培塑与价值引领,推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范式转换。

(一)教育内容定制化。内容定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实践中,应根据青年官兵个人特点,结合新媒体使用行为,形成基于数据价值挖掘的用户画像,据此用算法构建出多维度偏好模型,不断根据偏好顺序和预设目标定向调整推荐内容和推荐频率。要定位青年官兵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的个人需求,充分整合全网优质资源,有效降低各类网络信息“噪音”,尽量减少甚至屏蔽冗余信息供给,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归类、精准投放,最大限度增加信息供给的针对性、时效性。

(二)教育方法多元化。方法多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然。新媒体形式和类别的多样化,内在蕴含了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多元化。要根据各个新媒体平台不同的受众特点,持续优化教育内容和表达方式。充分发挥主流APP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导流”“把关”功能,特别是自带的“打卡”“闯关”“打擂”等功能在养成学习习惯、浓厚学习氛围中彰显的重要作用。同时,相较于外网媒体,内网尽管在传播时效性方面不占优势,但同样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结合时事热点、关注焦点及时推送专家解读文章或精品公开课,让教育由宽领域向深层次拓展。

(三)教育评价精确化。评价精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使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受制于评估手段,教育开展后,很难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情况进行个性化分析,遑论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等进行相应调整,长期“概略瞄准”难免带来重复和低效。而新媒体多是自带问卷等调查功能,或是本身可以作为加载类似小程序的公共平台,长期累积的用户使用行为数据也是能够挖掘出评价功能的“富矿”,从而不断推动教育评价从模糊向精确转变、从定性向定量转化,形成促进效果提升的闭合回路。

作者:黄彦龙 吴穹 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