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无可替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更是如此,因而完善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协同体系必不可少。然而,当前学校与家庭协同模式的设定流于表面、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出现责任分歧、协同式教育活动缺乏连续性。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家长参与高校育人体系的机制不健全,高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有效推进家校协同的建议是:(一)高校应积极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的大环境,构建长效沟通机制以及动态监测学生在校成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家校协同,引导家庭参与家校协同教育;(二)辅导员应积极推进落实家校协同的各项工作,坚持开展实地家访活动,定期开展校园家长会活动,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推进家校协同;(三)家长应积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的重要性,帮助学校更细致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助力学生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协同
随着高校思政教育中“三全育人”①深入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多方力量的有效融合,其中,学生家长的力量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现如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之下,协同育人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已是必然趋势。然而,目前家庭教育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家庭与高校的交流联系也有所欠缺。实际上,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提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与大学生家庭之间应增强沟通交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补充促进,教育资源相整合,教育环境与形式互相补充,促使双方协同发展进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打造全新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格局。
一、家校协同的内涵及理论意义
新时期,高校承担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诸多职能。然而,学生家庭对高校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以及高校所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了解甚少,学生家长无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良好的结合。正因如此,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意义非凡,家校协同育人可以使得教育过程与方法有良好的交流补充,使得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学校也能多方面接收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反馈,为学生成长发展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使得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助力高校做好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协同效应”认为在现代社会,个体生活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家校协同式教育正是以此为理论依据,家庭学校两者力量的动态补充是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效果的基础,其中家校之间的双向沟通是关键。家庭和学校是培养教育学生的两个重要阵地,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社会单元。家校协同育人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充分的交流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拥有相同的权利也承担相同的义务,二者形成育人合力。细化来看,家校协同育人可以看成两个方面:其一是学校教育协同家庭教育,本质上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力量,学校教育资源有效融入,使得家庭教育更加系统科学;其二是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入能使得学校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与实际问题,并针对此进行更加适合且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无论哪个方面,受教育的主体都是学生,目标都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方可形成“1+1>2”的整体功能效应。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作用发挥现状与成因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作用发挥现状
1.学校与家庭协同模式的设定流于表面。在目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高校的教育几乎占据了全部,家庭教育之中几乎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甚至大多数学生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毫不了解。学生大学入学之后,面对陌生的大学教育,大多家长出现了“不愿教育、不敢教育、不会教育”的情况,大多高校面对此现象选择采取“延续型”家校协同教育,即参考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因此,当前家校协同育人远远未达到完善的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很长的发展路径。2.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出现责任分歧。面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现象时,学生家长与学生辅导员持有明显不同的看法。学生家长大多认为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己,家长与学校教师已经尽了应尽的责任,是学生自身未能达到教育要求;或认为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够充分细致。然而辅导员普遍认为学生的不良表现是由学生的家庭教育造成,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影响巨大,在校期间已经难以对学生的思想与习惯作出明显改变调整。由此可看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责任分歧是普遍存在的,面对这种情况,双方针对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形成的性格特点进行相互交流,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案非常必要。3.协同式教育活动缺乏连续性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家校协同育人的阶段性过于明显,在新生报到、毕业生落位时期显著集中,其他时间少有交流,呈现出“重两头,轻中间”的特点。此外,大多数高校对于家校协同式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整体思路也显得僵化,缺乏连续性与创新性。另外,对于家庭而言,家长从未接受过有关家庭教育的理念的系统性指导培训,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简单零碎,也几乎没有实践机会,对于科学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理念更是难以实施落实。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作用发挥现状成因探析
1.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受中小学传统教育影响,家长“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德育的重要性被严重忽视。此外,由于高校与学生家庭所在地之间相隔较远,存在客观阻碍,导致高校与学生家庭双方的交流联系明显不足。随着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为了更加方便直观地了解学生情况,进而有助于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高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应当日益增加,但是对于大多高校而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认知与肯定,家庭教育并未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在学生家庭与高校的两个层面,家庭教育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对学生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2.家长参与高校育人体系的机制不健全。高校的育人体系发展迅速、逐渐完善,然而对于高校在校学生家长而言,高校的育人体制机制是否有变化并无直观感受。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校与学生家庭协同模式并未得到高校的统一领导,而是依托于各个院系专业展开,正因如此,高校对家校协同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各个院系面对家校协同模式的构建想法不一。而且家长群体也存在着主动远离避让高校教育管理的现象存在,不可能参与到完善高校育人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而家校协同育人务必包含学校与家庭双方的良好互动,只有高校搭建起相关平台使得家庭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了解学校动态,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育人体系当中,才能真正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功效。3.高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沟通。高校与家庭之间普遍存在双方交流沟通不充分的现象。由于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学校与家长两方面多采用线上沟通,因此难以做到充分交流。此外,相当一部分家长持有“不给学校添麻烦”的想法而有意减少与学校沟通的次数。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由于缺少学校对家校协同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加上辅导员日常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群体与家长主动联系的次数也不多。长此下去,高校与学生家庭之间也就难以达到协同互动、共同育人的目标。
三、家校协同的反思与建议
高校以及学生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家校协同教育正是将高校与家庭的力量有机结合,以更有效地助力学生的成长发展。只有学校与学生家庭都能正确理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双方协同配合,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克服家校协同过程中的问题。拟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校应积极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的大环境
高校需率先认同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指导,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丰富完善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内涵,结合理论与实践,搭建符合时展需求的家校协同育人平台,探索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引领辅导员和家长走正确的家校协同教育道路。1.构建长效沟通机制以及动态。监测学生在校成长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运行机制对于本项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取得预期效果是必不可少的。参考国外家校协同育人经验,政策法规的完善健全是首要保障,如英国美国以及法国等都曾通过法律法规来进行对家庭教育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的规范指导,深入提高学校家庭双方的协同教育意识。因此,国内高校更应从制度入手,深入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高校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来明确责任义务与权利,使得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可以严格参考文件规定执行。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家校协同。在新生入学阶段,学校的大数据平台应及时构建起来,对于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学校应建立个人信息以及家庭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并归档分析,特别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家庭结构特殊等情况进行系统整理,消除因为家校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息盲点,进而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快手、抖音等小视频软件在高校学生家长的年龄段群体之中已经基本普及,通过视频传播的消息远远比文字更加容易理解接受,诸多网络平台也使得视频的传播更加快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如若将家校协同的教育内容以及优秀家校协同的案例典范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传递到学生家庭之中,使得众多家长群体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教育引领的同时,也感受到鞭策与激励。3.引导学生家庭参与家校协同教育。由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性质,在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之中,高校应主动承担主导者的工作,积极探索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施方案,调动学生家庭的积极性,主动倡导学生家庭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之中,使家庭教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保证家校协同育人工作顺利开展,高校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协同育人内容: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育人理念、学生的培养方案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职业前景;面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高校需定时收集整理并妥善解决处理。
(二)辅导员应积极推进落实家校协同的各项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需要重视家校协同教育及其方式的重要性。辅导员群体拥有正确的家校协同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有助于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联系,形成更加有效的家校协同教育方式。最重要的是,辅导员作为家校协同教育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良好的态度与行为无疑会明显改善家校协同育人的现状。1.坚持开展实地家访活动。家访,是建立学校家庭协同教育的一种传统有效的方式。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使辅导员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思想政治教育者希望通过家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家长则更希望学校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为孩子提供更多更适合的教育,同时学生本身也对家访有所期待。除此以外,面对部分家庭内部有些许矛盾的学生,其本身家庭教育的开展便充满了挑战,学生与家长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通过家访,这类问题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更有学生表示,学校家访之后,在家里和家长的交流明显变多了,有问题也会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在他们眼里,辅导员、老师就像是家人一样。2.定期开展校园家长会活动。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无法像中小学时期能够十分便捷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高校学生家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仅会在新生入学、重大校级活动、大型节假日、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上有着成规模的入校园行为,而高校应该抓住这些特殊时机,把握特殊时间点中学生及家长会面临的普遍问题,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个别家长的约谈,在适当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互通有无,为家校协同育人打下坚实基础。3.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推进家校协同。受限于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以及家庭对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家校协同教育较难顺利开展,并且仅仅依据传统的家访、家长会等面对面的交流并无法满足家校协同育人的需求,所以借助科技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协同育人体系尤为重要。线上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在高校与学生家庭交流的方面,以及家校协同育人的方法创新方面,巧用网络平台无疑是最有实效的手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到家校协同育人体系之中,方可使得协同育人体系逐步完善。
(三)家长应积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的重要性
最后要强调的是,家长应当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教育及其方式重要性,既要做到不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固执己见,拒绝接受高校等外界力量的指导帮助,又要做到不将孩子的教育交由高校放手不管。家庭务必了解协同教育的内涵,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有效且必不可少。而且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之中,只有家庭与学校及时有效沟通,方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受到完全不同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也有着完全不同的体现,要想深入了解、分析学生出现各种情况的内在原因,从学生家庭入手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作为最有效的突破口,能够帮助学校更细致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除此之外,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之中,通过学生家庭渠道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而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拥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双方及时沟通、共同努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面对的各种问题。学校与家庭交流互动之中营造的互相信任支持的良好氛围,非常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助力学生发展成才。
作者:王鑫垚 刘宏伟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