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理与路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理与路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理与路浅析

摘要: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人格塑造、行为养成等具有重要影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立德树人、增信育人、督行促人、解困助人、以文化人的丰富内涵,要在思想引导、行为养成、情感渗透、评价激励“四位一体”的内在理路下,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需要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队伍素养、创新实践方式等路径,不断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路径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程教师,他们与学生接触多、交流深,对学生最为了解,具有独特的距离优势、沟通优势和情感优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集教育、服务和管理于一体,通过思想引导、行为养成和素能提升等实践方式,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能综合发展,引导大学生成为德优品正、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准确把握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理路,积极探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具体路径,是应新时代发展之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之义。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理路

科学把握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理路,是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集思想引导、行为养成、情感渗透、评价激励于一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知行合一、持续发展。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其内化于心。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思想引导为核心,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正确认知、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具备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首先,帮助学生科学认识是辅导员进行思想引领的第一步。辅导员通过解读政策、宣讲理论、讲述历史等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奠定基础。其次,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是辅导员进行思想引领的关键点。引导大学生从客观反映走向本质认知,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立场增添信念力量。再次,帮助学生自觉认同是辅导员思想引领的落脚点。辅导员通过带领学生梳理知识、归纳经验、总结教训、探寻规律、设计规划等,引导大学生将本质认知逐渐内化为个体关于世界、人生、价值的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解决“要怎样”的问题,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行动指南,这也是辅导员思想引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2.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使其外化于行。行为养成是将人的认知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人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教育环节。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行为品质、行为能观察思考力和行为意志促成大学生行为养成。首先,优秀的行为品质是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内核。行为品质反映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通过教育在学生内心世界的转化程度和被接纳水平,是学生一切行为活动的“指挥棒”。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品质,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的行为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个人发展要求。其次,良好的行为能力是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行为能力确保了学生的行为活动按照既定的要求规范有效进行,是学生顺利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硬功夫”。辅导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再次,坚强的行为意志是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力。行为意志反映了学生在行为活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制约着学生在行为活动中的投入程度、控制效度和持续力度,是确保学生行为活动目标达成的“调节器”,主要包括积极乐观的心态、艰苦奋斗的作风、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敢于直面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和挑战,在困境中磨练自己。

3.善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使其感化于情。情感对辅导员顺利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辅导员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在精细的日常工作中感动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困难资助、心理疏导、学业帮扶、寝室管理等日常事务工作,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辅导员无微不至的关爱,增强其对辅导员的信任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重要前提。其次,辅导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精心的陪伴呵护中感染学生。这主要体现在辅导员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熟悉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话语方式,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按照学生的需求和习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被理解,认同辅导员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能够与辅导员在思想上同频共振,这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有效影响的重要基础。再次,辅导员要引领学生的生活风尚,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辅导员是见面频次最多、接触距离最近、交流程度较深的群体,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榜样示范作用,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道德素养、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都会被学生直接感知,从而对学生的知、情、意、行产生重要影响。

4.加强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使其修正提升。评价是人们根据具体的行为表现或活动的结果对某人或某事进行价值判断并得出相关结论的认知活动。在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运行中,评价起着反馈、调节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把握好三个实践维度:一是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是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社会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标准,凡是有利的,都应该保持,继续发扬;凡是不利的,都应认真分析,及时修正。二是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统一、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统一、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统一、正向评价与负面评价相统一的多视角、多样态、多渠道的综合性评价,使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更精准、更生动、更具影响力。三是要始终符合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意见,深化学生认识,强化学生行为,并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与学生的道德操行考核、评优评奖、推优发展、违纪处分等综合考虑,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涉及自身发展利益的重要活动。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路径

1.完善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集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个性服务于一体,涵盖政治意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情感心理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内容,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首先,高校应明确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细则、途径载体、评价指标等,统筹性地开展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其次,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行政任务和日常管理事务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造成了辅导员重管理轻教育、忙事务少关爱的失衡状态。学校可以通过完善辅导员工作条例、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强化辅导员的角色意识,为辅导员聚焦思想政治工作主业,提升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提供强劲的制度支持。再次,高校要推动和完善“三全育人”机制,积极发挥和增强辅导员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的纽带作用和联动效能,学校机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一方面通过辅导员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将部门工作和学院建设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动员和组织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和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建设、寝室建设、学风建设、班团活动开展等,不断增强协同育人的资源力量和浓厚氛围,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加自信、更有底气、更具实效。

2.强化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素养能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素养能力上必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品格正,才能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首先,辅导员要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下功夫,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政治立场,展现政治品格,成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其次,辅导员要在学生工作实践上下功夫,主动走近学生,通过听课、走访寝室、参与学生各类活动,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贴近学生,通过谈心谈话,同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交往关系和沟通渠道,敏锐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和关注的热点话题,及时引导他们的看法、想法,排除其思想上、心理上的困惑。再次,要在工作总结研究上下功夫,勤于总结,提炼好的做法、特色亮点,形成经验进行推广,或分析失败案例的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工作的再次失误;勤于思考,深入研究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发展需求,深入探究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模式创新,深入研究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理论、新情况和新问题。

3.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方式。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青年成长的规律,满足青年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的方式。从当前青年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情况来看,交互式、沉浸式、教练式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首先,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面对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辅导员要因势而新,采用交互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运用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多维联系和平等交流,运用学习强国APP、优秀思政网络微课等优质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更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理解和认识。交互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思想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更易于被大学生接收,调动学生参与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其次,依据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大学生多数处于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可能陷入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的心理困境。面对大学生这一成长特征,高校辅导员应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参与学生的各类活动,陪伴学生的成长历程,培养大学生爱的品质。沉浸式的思想教育方式能够让辅导员设身处地关照学生,真情实意地帮助学生,与学生同频共振,不断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亲和力。再次,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在学习规划、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与家人相处等方面遇到许多难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分析问题、正确辨别是非曲直、正确认识事物本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操心事、烦心事,顺利走出挫折困境。

作者:曾玥蓉 韩冰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