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摘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在引领新时代青年学生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通过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丰富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创新实践育人方式方法,更有利于厚植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关键词: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适应与融合;育人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同学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因自身母文化与汉族主流文化的冲击和摩擦而产生文化疏离感。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共同的民族文化,因此,面对文化差异,要从培育家国情怀为引领,以红色文化浸润,以大育小,以小见大,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从适应到接受,进而实现文化融合。笔者所在二级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共计78人,占2020级学生近半数,其中维吾尔族36人、满族25人、蒙古族9人、哈萨克族3人、回族2人、藏族1人、苗族1人、锡伯族1人,尤其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苗族的41名学生,来自偏远的新疆、贵州、青海、安徽、福建、四川等地,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加之只身远赴千里之外,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未知与忐忑,同时,他们身处新鲜的环境,脚踏陌生的土地,面对热情的脸庞,内心对满载希望与挑战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此时,辅导员作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离他们最近的人,因此,要率先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通过耐心引导、贴心陪伴、真心关爱,用始终如一的真情付出让背井离乡求学的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1牢记使命担当培育少数民族学生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到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班级和生活区文化建设、习惯养成等引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耳、入心,见诸于行动。如带领学生利用班报、晨读、课前5分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常态化。在校园活动开展和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并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促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强化“四史”学习和红色教育,让新时代大学生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光辉事迹和革命历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基地、文化服务站等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实践调研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利用好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烈士陵园等,通过共同瞻仰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英雄壮举,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并引导学生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深深激发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家的热情,坚定追求,勇担时代使命。

2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奉献社会和回报家乡的情怀

近年来,“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已呈遍地开花之势,实践内容涵盖关爱儿童、扶贫助困、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抗疫医疗、乡村金融等多个方面。此举既可以帮助学生用最有意义的方式充实度过假期,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城市发展建设、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因此,要建议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返乡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并确保前期准备充足,如组建实践团队并设指导教师,通过在线保持及时有效沟通、确认活动形式、收集典型实践案例,通过校园新媒体发布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效果。大学生的暑假忙碌而有意义,更能够使他们内心富足,满载收获。亲身实践帮助大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参与的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将成为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能够实现技能与实践的双丰收,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精神、勤于奋斗的作风、乐于奉献的情怀,进而今后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通过理论引领和实践教育,大学生可亲身感受伟大祖国的发展变化、见证新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大型企业的崛起、城市的高速发展,更好的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伟大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尽毕生之力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决心。

3零距离关爱学生为需要帮扶的少数民族学生排忧解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大学生辅导员,要零距离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要有耐心、有爱心,解决问题时要更细心、更有责任心。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影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高校会经常性、不定期的施行校园封闭管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活动空间受限,此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健康和心理状态尤为重要。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新生报到阶段,刚刚来到陌生环境的迷茫、不知所措被放大,此时学生心理和生活状态尤为需要关注,经常性、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有助于疏导学生心理,更可以为他们带去信念与勇气,辅导员要成为学生探索学业生涯过程中的主心骨。笔者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制定了“四必谈”谈心制度,即与学生干部必谈、与后进生必谈、与贫困生必谈、与心理预警学生必谈。尤其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面对新的学生工作群体架构之时,结合入学心理测试和体检状况,与每位少数民族学生逐一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了解,与他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与学生的谈心谈话需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共情,通过交流谈心,学生或逐渐摒弃陋习,或日渐摆脱无助,或慢慢走出阴霾,开心快乐地投入到大学生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显现。

4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暖心陪伴独在异乡的少数民族学生

辅导员要时刻秉承勤勉务实、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意识,生活中,为学生排忧解难,为他们做实事、做好事,获得大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新疆、青海、贵州、四川等西北偏远地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引领,要深知他们远离家乡求学不易,要真情付出、真心关爱,让背井离乡求学的学生在异乡找到家的感觉。通过积极与学生谈心交流、增进感情,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人,关爱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环境,将学生的所想所需时刻挂在心上,并力所能及帮助他们了解文化、适应生活、提升学习。要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以良师和益友的双重身份,通过耐心培育、贴心帮助、暖心陪伴,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打开探索新世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大门,带领他们通过实践,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磨砺心智,从而实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陪伴学生成长成才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慧霞.红色文化视域下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路径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10):83~85.

[2]李路.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融合问题的有效探究———《个体、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融合研究》评介[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2):2,177.

[3]贾阳,吴琪.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探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4):77~81.

作者:魏冉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