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PM2.5污染测试调查数据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PM2.5污染测试调查数据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PM2.5污染测试调查数据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持续出现雾霾所引起的大雾天气,逐渐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雾霾其中主要的污染物pm2.5,其是指在空气环境当中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可作为多种常见病毒的载体,人体不经意当中就很容易吸入,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症,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检测车内PM2.5质量浓度,,得知良好的空气净化装置可以有效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关键词】车内PM2.5;污染测试数据分析

1调查问卷

1.1调查背景

据统计重庆全市机汽车驾驶人员达到了591.6万人,2019年城区内通过使用汽车方式出行的人数为300余万人,乘坐出租出行62万人,其中主城区内私人汽车占总机动车的75.3%。为了进一步了解重庆城区内居民对车内PM2.5危害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因此在网上提供了在线问卷调查活动[1],从2019年5月到2019年11月共收到相关答卷152份。

1.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在问卷调查活动当中男性人员占比61.1%,女性占比38.9%,其年龄在23~42之间的答题者占58.2%,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86.4%,本次的调查结果相对于2012年的统计调查有着不小的增长。随着重庆市区的不断扩大,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结合实际本次的调查统计是成功且合理的。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密切关注车内污染的调查者占比91.31%,61.21%的人对日常车内的空气质量不太满意。被调查者中有56.3%的人认为颗粒物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65.4%的人认为车内PM2.5的质量浓度与通风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2]。

2实验材料以及方法

2.1实验材料

美国3MENM-3型光散射式粉尘仪以及实验测试车辆。

2.2实验阶段

2.2.1准备开始阶段实验测试开始前,首先将车内表面覆盖的材料去除,并将PM2.5测试装置安放在车内,以来实时检测车内PM2.5的质量浓度,在实验进行阶段要保证车内的湿度以及温度达到一个合适的数值,并通过使用烟雾制造器制造出1500±150μg/m3的环境[3]。

2.2.2静车密闭模式实验人员携带PM2.5检测仪进入主驾驶室,要保证实现完全密闭的模型,记作车内PM2.5起始质量浓度数值P0,接下来保证汽车处于未被发动的状态,并将测试仪保持控制在驾乘实验人员呼吸的口鼻处,每间隔1min进行一次对PM2.5数据的记录,共记录10次分别记作P1、P2……P10。

2.2.3怠速内循环密闭模式静车密闭模式结束后,记录车内PM2.5的质量浓度数值为K0,接下来进行发动汽车的同时,打开车内空调处于内循环的工作状态,每隔1min进行一次对PM2.5数据的记录,共记录10次分别记作K1、K2……K10。

2.2.4怠速外循环密闭模式怠速内循环密闭模式结束后,将车内空调内循环模式切换至外循环模式,此时记录下车内PM2.5质量浓度数值为S0,实验车辆接下来便将进入到怠速外循环模式,每隔1min进行一次对PM2.5数据的记录,共记录10次分别记作S1、S2……S10。

2.2.5怠速内循环去除模式怠速外循环密闭模式结束后,将车内空调的外循环模式关闭并切换为内循环模式、确保车辆进入怠速内循环去除模式,记录下车内PM2.5质量浓度数值B0,实验车辆接下来便将进入到怠速内循环去除模式,每隔1min进行一次对PM2.5数据的记录,共记录10次分别记作B1、B2……B10。

2.3实验评价

2.3.1实验车辆密闭性车辆在未发动点火状态下每隔1min进行一次PM2.5浓度数据的记录,并根据10次分别所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一个完整的线形图方便分析评价。2.3.2空调内、外循环模式空气净化效率在怠速外循环密闭模式进行的过程当中,S5-S0之差的正值则为在此阶段第五分钟时PM2.5的缩减值,S5除以S0再乘以100%便可以得出实验车辆外循环的净化率。S外=S5-S0/S0×100%在怠速内循环密闭模式进行的过程当中,B5-B0之差的正值则为在此阶段第五分钟时PM2.5的缩减值,B5除以B0再乘以100%便可以得出实验车辆外循环的净化率。B外=B5-B0/B0×100%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3.1车内PM2.5质量浓度的测试数据分析

通过绘制出五辆不同车型车辆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实验车A、E辆车配备了净化器,实验B车配备了花粉过滤器,但是在怠速内外循环均去除模式下,实验A、E辆相对于其它车可以有效减小车外空气中PM2.5颗粒的进入,在怠速内循环模式去除的条件下A、E两车内的PM2.5质量浓度甚至小于20μg/m3。

3.2车内PM2.5浓度影响因素

3.2.1驾驶环境的影响车内的PM2.5浓度数值在不同的驾驶地点呈现出来不同的数值,当车辆在开启外循环通风模式的前提下,在隧道行驶的过程中,车内的PM2.5数值和车辆在市区公路上行驶的数值差可达到3倍数以上。由于隧道自身结构的问题,难以进行良好的通风,日积月累车辆轮胎所摩擦制造出来的粗制颗粒物便会越来越多,因此会给车辆行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目前对于隧道颗粒物的过滤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在隧道行驶的过程当中通过利用空调内循环模式可以最大限度上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吸入。

3.2.2车内温度以及湿度对其的影响夏季车内的PM2.5浓度为33μg/m3,冬季大约是夏季时期PM2.5数值的五倍为183μg/m3。在冬季车内PM2.5数值和空气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并且车内温度在18℃~22℃之间发现,车内PM2.5浓度大于50μg/m3的测试值占比为11.83%。通过观察散点图,发现夏季车内PM2.5的高质量浓度检测值,主要集中在29℃左右,占所有测试值的比例较大,为29.31%。在29℃前和后PM2.5质量浓度与大气温度呈现两个相反的趋势。空气相对湿度与车内PM2.5质量浓度为正相关关系,冬季的最大湿度是62.1%,最小湿度为13.5%。冬季车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主要在60%左右时,车内的PM2.5质量浓度超过100μg/m3的测试值占比13.21%。重庆夏季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在该次测试实验的数值当中,相对湿度最高为82.2%,最低为48%,当车内湿度处于70%~80%时,有57.58%的PM2.5测试数值超过40μg/m3。

3.2.3通风方式的影响即使在不同季节当中,内循环通风模式车内的PM2.5质量浓度数值都是最低的,并可以保证PM2.5的数值变得十分稳定。但是长时间使用内循环通风会导致车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幅度提升,当CO2含量超过5%时,便可导致车内人员窒息身亡,因此无法确保自身驾车安全。因此长期行驶在污染环境区域的车辆,应经常对汽车空调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是更换工作。

3.2.4抽烟的影响车内吸烟会使得车内的细小颗粒物数目暴涨,通过打开内、外循环均可以令车内的PM2.5数值得以下降,虽然内循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少车内颗粒物的存在,但是车内的空气质量却不会得到改善,车内人员还会出现一定的不适感。若长时间进行开窗通风,就会比较受到外界空气的影响,所以建议驾驶人员不在车内吸烟。

4结语

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使用性能良好的车内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降低车内PM2.5的质量浓度,并可知当汽车在开启内循环时净化效率要明显得高于外循环。通过分析得出以季节、通风方式和道路类型为控制变量的分析方式能很好的反映车内PM2.5质量浓度的变动,可为城区机动车内空气污染调查和评价提供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舒伟,余锡孟,李炳峰,等.轿车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及控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8,31(3):49-51.

[2]彭勃闻.汽车内空气污染常见类型与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7):43,45.

[3]夏捷.车内空气污染预防及治理研究[J].汽车与配件,2016(2):72-73.

作者:谢欣颖 单位:重庆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