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据分析下的大学生择业价值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据分析下的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据分析下的大学生择业价值观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借助大数据统计的研究数据,从就业城市、就业地区、就业行业、职业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为例,研究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主要因素,从专业、社会、个人、家庭、媒介等因素深入剖析原因,寻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

【关键词】数据分析;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医学院校

一、基于数据分析的医学生择业现状

本研究选取某医学院校2018届应届毕业生进行调研,调查主要涉及毕业生的就业城市、就业地区、省内外生源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以及就业职业进行数据统计,依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分析医学院校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以及影响因素。从学生的职业选择方向、职业选择类型、职业选择行业等方面,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择业的价值观,为指导大学生就业,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就业城市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毕业生理想中的就业城市66.85%集中在沈阳市,18.88%为大连市,其余城市的就业期望值总和为14.27%,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学生的就业城市期望仍旧集中在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仅有不足15%的学生选择其他城市,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这部分学生选择的主要原因为生源所在地就业,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的经济、环境、交通等综合评估存在相应的影响因素,这也是学生的就业城市期望值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二)就业地区分析。由于招生生源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就业的过程中呈现生源区域就业的分布状态,从数据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88.85%的学生选择省内区域就业,对比入学的省内生源比例增长明显,68.50%的省外生源学生选择在省内就业,而省外就业的比例仅为11.15%,其中江苏、北京、河北等省份主要为国内的一线城市,或者为学生的生源所在地区。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自己经常居住的地区,学生对于本地区有所了解,对于生活环境已经适应;二是家人经常居住的地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选择相应的就业区域;三是国内的一线城市,受社会环境影响,想在就业的过程中挑战与改变自己。

(三)就业行业分析。在就业行业的选择过程中,64.63%的学生选择与自身所学专业对口的社会行业,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专业对口是学生在择业中的主要影响因素;18.92%的学生选择教育相关行业,可见学生在行业选择过程中,工作单位的性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行业主要是基于学生专业的优势,选择项关联的就业岗位。综上所述,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专业对于自身择业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可见专业的选择与专业的发展是学生就业的关键点,科学地规划专业设置与专业发展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职业选择分析。由于所学专业的影响,52.57%的学生选择卫生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于其他的就业岗位来说,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对口、收入较高、发展前景与社会地位较好,这些都是职业能给学生带来的就业预期;加上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的14.77%,专业技术类职业岗位的选择人数占整体的67.34%,可见学生在职业的选择过程中,相比行政管理岗位更愿意选择专业技术类岗位,主要原因为专业技术类岗位发展空间大、晋级机会多、上升速度快等诸多优势,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因素。

二、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专业因素。专业的设置与发展是影响学生就业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经过四年或五年的学习,对于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个人对于专业的热爱以及个人专业学习的优势,在择业的过程中往往把专业对口放在职业选择的首位。在择业的选择中,尤其以职业与行业的选择为主要显现因素。受专业因素的影响,学生更愿意选择高水平的医疗行业作为自己发展的平台,从而导致在地区与城市的选择中,学生更愿意选择一线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城市作为自己的落脚点,这些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择业价值观[1]。

(二)社会因素。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往往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专业技术类人员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备受青睐,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是专业技术类人员发展的前景较好,在职称晋升的过程中专业技术类人员的晋升空间与平台较多,专业技术类人员既可以选择专业技术类岗位,同时又可以选择行政管理类岗位。二是在选拔任用时往往倚重于个人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成为任用的先决条件,一些重要岗位的任命主要以专业能力为考评标准。三是专业技术岗位的晋升速度较快,由于选择的途径较多,晋升的平台较广,所以专业技术类人员的晋升速度对于其他岗位而言有条件优势[2]。

(三)个人因素。学生在就业的选择过程中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我国的高等学校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城市,或者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有着便利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大学生经过四年左右的大学生活后,已经适应了大城市的衣食住行环境,所以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往往倾向大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城市,据统计甚至有些同学在高考报考志愿与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是把城市放在首位进行选择,可见城市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对于城市的选择主要受个人的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个人行业选择的性质与职业选择的范畴。

(四)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首先接触的社会,对于学生价值观有决定性的作用。当今大学生多数为“90后”、“0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职业选择与组建家庭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几年来,学生生源地就业的比率明显增加,部分同学在寻找工作的时候,首要条件为生源地就业,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与父母。另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寄托,每一个家庭都把所有的希望倾注给孩子,所以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受到家庭的影响,征求父母的意见,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与个人兴趣,导致在职业的选择中过度盲目。

(五)媒介因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影视作品、人物传记、微信、微博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更是在学生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以情感式的介入方式产生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比抽象的理论教育与言传更具影响力。正确科学的择业信息对于学生的职业选择起到了正向的激励,但负面消极的信息对于学生的职业选择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大学生群体,阅历不深、经历尚浅使得学生更容易相信网络的言论,作出职业选择[3]。

三、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主要途径

(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大义,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无论是国家发展时期的“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还是疫情发生后“身先士卒赴国难”的一线战士,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同样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对于学生职业选择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依照社会职业与岗位的需要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己的就业能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就业。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迷茫[4]。一是自我认知的迷茫,对于自身没有科学的认知,导致就业的困惑;二是职业认知的迷茫,对于职业没有一定的了解,导致无法选择职业;三是人职匹配的困惑,即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以上这些是学生的职业规划困惑,同时也是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症结,从问题出发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时明确职业目标,未雨绸缪有目标地储备知识与能力,科学地针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正确的分析自己,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确定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良好的就业心态。良好的就业心态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的压力逐年增加,就业不同于其他竞争,很少有一蹴而就,一次性找到工作的机会很小。因此,良好的就业心态是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的重要保障。第一,要正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摆正心态,努力锻炼自我,在历练中不断成长。第二,要坚定信心,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面对择业中的出现的问题与困难。第三,学会化解求职过程中的危机。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变压力为动力,从容自信地面对职业选择这一人生重大课题,科学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嘉,周翰章,黄敏娟.就业信息数据的挖掘[J].信息记录材料,2018,11

[2]程耀忠.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构建、实施与成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0

[3]裴宇鹏.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19,11

[4]潘明石.大力扶持大众创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0

[5]王帮贺,杨影,李楷.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指导[J].河南科技,2010,12

[6]付雪丽.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择业效能感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5

[7]李婵.大学生成就动机、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8]刘玲.硕士研究生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压力、成就动机、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湖北大学,2012

[9]王婧.研究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10]李伟.基于择业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

[11]李钇霖.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择业意识教育[J].知识经济,2013,2

[12]邹云龙.人的创业发展观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6

作者:孟晓媛 刘继东 段阿里 裴宇鹏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创新学院副教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