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方法

摘要:自我国制定以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拔尖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伴随设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性作用越来越受到瞩目,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的培养成为设计学学科的重点教育教学改革内容。本文通过分析设计管理人才的特征以及设计管理人才成长“SWOT”模型,明确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尝试探索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路径。

关键词: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设计管理人才的基本能力和特征分析

(一)设计管理人才的基本能力

正是因为设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日益扩大,所以设计师在广泛的经营领域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对设计师能力的要求和设计师知识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据研究显示,企业对现代设计师能力的要求包括设计方案的可视化能力、假说提案能力、感性能力、创造能力、协调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不仅能为企业现有技术增加高附加价值,而且可以实现企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相关研究也提出现代设计的知识结构包括30%的科学家、30%的艺术家、10%的诗人、10%的事业家、10%的管理者和10%的推销员。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师应具备30%的企业管理知识。根据上述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不难看出,具备经营基础知识、娴熟制定市场战略以及协调能力的设计管理人才不仅是企业对设计师的需求趋势,也是设计师自身主动提升的内部诉求。

(二)设计管理人才属于设计领域中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调研文献指出拔尖创新人才概括起来有四个主要特征,其一健全的身心素质;其二是基本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知识的涉猎程度、人文素养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形成等;其三是创新精神与意识,主要包括开拓创新意识;其四是组织协作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业与就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这四种特征中可以看出,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符合跨学科研究范畴,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特别是具备组织协调能力。通过上文对设计管理人才基本能力的分析和阐述,不难看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这些特征正是设计领域设计管理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设计管理人才属于设计领域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二我国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的现状

(一)SWOT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是英文单词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开头字母缩写,是指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和自我诊断,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以上四个要素衍生四大战略,即优势—机会(SO)策略、劣势—机会(WO)策略、优势—威胁(ST)策略和劣势—威胁(WT)策略,通过四种策略,将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SWOT分析法不仅是企业战略的有效分析方法,同时针对个人发展,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进行内外优劣以及机会和危险的分析,也可以促进人才发掘成长的动力,促进人才培养遵从市场机制、社会需求的有效引导。利用SWOT分析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其四要素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优势是指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自身条件、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环境等;劣势是限制拔尖人才发展且有待改进的消极内容,如竞争环境、知识获取途径、培养模式的陈旧、阻碍个人发展的局限性等。机会是指有利于人才个体发展的时机,如政策出台、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各类证明人才自身能力的机会等。威胁是外部环境产生的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时机,如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利用SWOT模型分析人才的自我能力以及制定切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分析我国设计管理人才的现状有效工具之一。

(二)利用SWOT模型分析我国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现状

首先,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优势(S)表现在,近年伴随我国制造产业逐步确立以设计为立足之本,消费思维引发个性化、多样化商业模式的产生,设计在企业中的角色随之全方位转变。目前,我国设计管理人才的优势体现知识结构完整,覆盖设计学、工学和经营学的知识范畴,能够将设计的创新效能最大化。近年部分高等院校积极开设设计管理专业课程,探索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其次,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劣势(W)表现在,因近年国内职业技术院校的设计教育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实操能力有超越本科院校学生的趋势,高校单一技能培养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后竞争优势不明显。多数高校在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盲目效仿知名高校的设计管理课程,缺乏系统规划,尤其缺乏设计管理方向研究师资,无力变革和创新。再次,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机遇(O)表现在,增强企业综合创新能力是确保未来几年我国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确立自主开发的设计战略实现创造高附加价值和差别化商品的有效方法,因此,制造企业急需设计管理人才缓解企业在设计创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近年国家高度重视设计产业的发展,并不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由此看见,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是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最后,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挑战(T)表现在,由于我国设计学术界对新兴设计管理学科的生疏,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较之其他学科(理工学科或社会科学)又相当薄弱,导致设计管理教育中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缺乏跨学科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知识面不够宽,复合性不够强。

三培养拔尖创新型设计管理人才的对策

(一)以提升学历层次的模式促进设计管理人才培养

据研究,学术界认为高水平学术研究型人才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就没有原始性创新。根据“优势—机会(SO)策略”,充分发挥设计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完整的优势,教学科研型大学可以统合教学资源,采取“提升学历层次”的培养方法,如“本硕连读”培养拔尖专业人才。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加强科研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从而实现原始性创新。

(二)创建多知识结构层次的培养体系

基于当前高校设计学科单一设计技能培养导致学生进入企业后竞争优势不足的弱势明显,但企业急需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掌握设计管理知识的拔尖人才需求,应该采取缩小目前设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的劣势,扩大外部人才应用机会的“劣势—威胁(WT)的策略”。首先针对目前高校本科四年均单一培养设计技能,有被职业技术院校超越的趋势(劣势)而言,应该以培养多元化知识结构设计人才为核心,构建多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减少必修课程比例,扩大选修课程总量,在课程体系上要求有学科交叉,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取研究内容,还可以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研究。

(三)项目集合型的课程创新设置

在上述培养模式基础上,拔尖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文理学科相互渗透,教学方法应加强专题学术讨论、问题情景式教学、课题实践和研究等训练环节,并把这些环节导向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实现从单一知识传授向共同创新的研究型教学转变。特别是应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鼓励学生形成设计团队,通过科学思维合理运用设计资源,创立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的设计企业或运营模式。

四总结

综上,拔尖创新性设计管理人才培养不仅依靠教育体制的改革,还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学习平台。特别是增加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设计专业教师参与的学生创新活动、以及倡导可选择的自主学习模式。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训平台,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创新能力及视野,达到地方资源整合的共赢效果都是培养拔尖创新性设计管理人才的有效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成柏.“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5).

[2]霍楷,徐晨.理工科院校拔尖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设计,2018(5).

[3]陆一史,静寰,何雪冰.封闭与开放之间: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2018(3).

作者:张立巍 舒纯 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