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建筑设计在贯穿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前期设计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其建筑成品质量,因此必须对建筑设计进行严格管理。文章从阐述建筑设计管理要点入手,介绍建筑设计中如何运用科学理论,有效分析建筑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存在,最后提出了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筑设计管理;要点;问题;措施
由于建筑设计牵涉到建筑的规划与选址、方案设计、结构分析、建筑朝向设计、屋顶与墙体的隔热设计等一系列要点,因此其内容相对复杂多样,为了保证设计工作高效完成,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有效处理。
1建筑设计管理要点
1.1建筑的规划与选址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工程进行科学选址与规划是首要的一步。基于此理念,工作人员要首先对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环境,形成科学的选址方案,确保对自然资源——包括光照、风力等进行充分利用,尽可能减少其对暖通空调系统等人工调节室内温度与居住环境的设施的依赖。当然,也要考虑特定地理环境对施工便捷性、可操作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地点,将对材料的运输、施工作业的进行等提供巨大的帮助,进而保证工程建设在平稳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能按时完成施工任务,确保工程按期交付。
1.2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和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的估算等方面。其中结构选型主要依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场地情况、施工条件、工期要求等,来确定结构的层数、材料结构及其主体结构形式。而结构布置则包括定位轴线、构件布置和设置变形缝。为了进行结构分析,结构布置完成后需要估算构件的截面尺寸。工作人员一般先根据变形条件和稳定条件,利用经验公式确定,截面设计发现不满足时再做调整。
1.3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要计算结构在各种作用下的效应,它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结构分析的核心问题是计算模型的确定,包括计算简图和采用的计算理论。在计算简图时,需要对实际结构进行简化假定。简化过程应遵循三个原则——尽可能反应结构的实际受力特性,偏于安全和简单。
1.4建筑朝向设计
设计人员在对工程所在地周边地形等特征加以全面把握后,可以通过朝向的调整,尽可能多地将阳光引入房间内部,用自然光照明来代替大量的人工照明设施照明,这是一种更健康的采光方式,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一天、一年内太阳随着时间、季节变化而出现的方位角转变现象有所了解,进而对建筑的门窗结构、大小、布局等进行合理的分析,使得光照条件得到充分优化和利用。
1.5屋顶与墙体的隔热设计
在前期的建筑设计中,采取科学的空气隔热技术,可以从源头上缓解建筑室内温度不宜的问题,挡住大量的来自阳光的激烈辐射,避免夏季因光照造成的室内温度激增、冬季因气候严寒导致的室内热量流失。而在建筑墙体的设计方面,则要对内墙、外墙的设计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新型材料,并且在内外墙结构上都覆盖保温层。
2建筑设计管理中的问题
2.1因预留数据不足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
当前许多建筑设计人员在工作中都暴露出了因预留数据的评估不当导致设计方案存在计算失误、内容不合理问题。例如在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对有关参数进行计算时,只预留出了结构节点因各种材料特性而造成的延展空间,而忽略了气候、温度、湿度变化等可能引起的延展问题。如果建筑设计管理人员忽视了这些问题,就可能导致其预留数据不足,设计方案不够合理,后期施工人员可能会面临作业困难。
2.2因施工标准不一使得设计功能不完善
对建筑进行科学设计,必须遵守的一大原则在于确保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但目前行业内的某些设计单位因为实力不强、专业性不足,在设计时可能顾此失彼。而负责建筑设计管理的单位如果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无法明确实际的施工标准,就可能导致设计方案无法理想地转化为现实。
2.3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管理不到位
在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是一个必须关注的对象,如果建筑设计及其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就可能留下安全隐患。以某些高层建筑为例,其内部结构多样,电气设计对象内容也可能更多、更繁杂。目前建筑电气工程被划分为配电系统、弱电系统、照明系统等不同领域,每个领域都有着差别化的设计要求与处理技术,如果设计人员操作不当、管理人员的协调不到位,就可能导致电气系统陷入混乱,进而诱发安全问题。
2.4设计细节把控不足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复杂要素,因此设计管理人员必须对细节做出严格的把控。例如,就建筑的剪力墙挑梁裂缝问题来看,在承重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力学原理与建筑学规范进行合理、科学设计,但现在一部分建筑设计师盲目追求建筑的整体美观视觉效果,有时甚至忽视挑梁承载的均衡,如果管理人员不能规避该现象,就可能导致楼层的承载设计不均衡,出现剪力墙挑梁裂缝。
2.5建筑设计管理未能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当前许多企业单位在从事建筑设计等工作时,都更为关注正式的核心设计环节,对于建筑结构的规划、参数的计算等保持了高度重视,却未能认识到加强设计管理的必要性,这就导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单纯关注设计流程,设计与管理二者相互割裂、不能面面俱到。最终,设计环节所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察觉与纠正,为后期的施工作业埋下了隐患。也正是因为受到企业错误意识的影响与制约,工作人员未能对相关的建筑设计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式展开必要的研究,许多企业即使设置了设计管理这一岗位,在工作中也缺乏先进的工作方法,工作人员只能盲目机械地照搬、模仿其他企业的经营模式,在管理制度与方法方面都缺乏足够的创新与思考,这就会导致建筑设计管理长期无法摆脱固有弊端的局限。
3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措施
3.1对设计方案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如前文所述,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案,有利于后期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基于此,建筑设计管理人员就要对前期编制的方案进行客观分析,结合特定建筑项目的使用需求、现场地理环境、施工材料条件等,判断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现实。例如,要对图纸中的抗震墙、简体、板柱等等进行细化研究,对建筑的刚度、强度设计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确保设计方案与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相符合。
3.2确保设计方案与施工条件完美对接
由于设计方案的最终价值在于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具体而科学的指导,因此建筑设计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在不同施工标准下,设计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建筑设计功能能否顺利实现。管理人员要督促设计单位遵从“强剪切力弱弯变,强压力弱拉力,强柱弱梁”等基本原则,选择特定施工材料,分析应力、温度等要素对结构元件的作用,使得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可行性,确保其与施工作业紧密衔接起来。
3.3强化工程安全设计工作
目前,许多地区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与后期使用过程中都暴露出了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因建筑电气工程引发的火灾案例就已经数不胜数,这对社会利益与群众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管理人员就要采取科学措施,提升建筑安全性。以电气安全设计为例,要求工作人员结合特定建筑工程对消防负荷的需求,对电源进行科学的独立化设计,避免其与普通符合混合、共用一个低压母线段;而如果高层建筑项目整体是以低压电缆进线形式进行设计的,工作人员可以选择从进线隔离电器下端分别接入消防、非消防电源,使得消防电源与建筑工程彼此分离,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爆发的可能性。
3.4做好细节的有力把控
如前文所述,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一系列细节,一旦细节管理不当,可能对整个设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建筑设计管理人员必须加大细节把控力度,以剪力墙结构的设计管理为例,剪力墙本身是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建筑物的竖向承载体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的一种结构体系,由于其良好的抗侧性、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可以建造较高的建筑物。在对剪力墙加以布置时,因为剪力墙结构中全部竖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墙承受,所以一般应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双向布置。特别是在抗震结构中,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并使两个方向抗侧刚度接近,即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以增加抗震能力。
3.5为做好建筑设计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要注意重新审视建筑设计管理工作的作用与价值,给予其正确的定位,进而树立起做好该项工作的正确意识。基于此,企业要对参与该项工作的员工都进行适当的意识培养,使其产生做好该项工作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对管理任务进行细化与区分,将其落实到不同部门及岗位员工头上,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扫清道路。不仅如此,为了将建筑设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单位要建立与之相关的安全指标与技术标准,通过BIM技术等,对各类设计参数做出计算,并列出相应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再次展开深度分析,再制定相应的图纸修正计划,确保施工图纸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设计管理中的问题——包括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管理不到位、设计细节把控不足、设计管理未能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措施,对设计方案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强化工程安全设计工作,做好细节的有力把控,为做好建筑设计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邵琴,徐泽.设计管理在房产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管控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17-18.
[2]袁宇.浅析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7):250-252.
[3]汪凯,禚新伦,王正.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中的设计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9):31-34.
[4]郭壮.分析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3):172+174.
[5]朱永杰.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四川水泥,2018(8):99.
作者:王志威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