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区性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开放促进发展,地区开放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腾飞,中国开放型经济高水平发展有赖于地区开放经济发展来实现。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一直到目前形成全面开放格局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最先由沿海带动内陆,到各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到全面优化发展;不同阶段不同地区面临不同瓶颈、不同机遇和挑战,国内学者们针对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问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地区开放经济区域开放型经济全面优化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到十五届五中全会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目标”,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成功转型、大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动力。许多学者对中国开放型经济深入研究,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一些学者也投入区域或市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探索当中,结合国家相关开放政策,充分发挥当地的要素禀赋优势,将地区经济和国内国际市场联系起来,融入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中,大力发展地区开放型经济。
一、地区开放经济布局以梯度式推进
(一)梯度开放政策稳步推进地区开放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开始,开启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如何开放?根据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发展分两步走的总体构想,中国对外开放从区域布局上是从沿海经济特区开始,逐步扩大到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开发区,采取了地区倾斜政策,逐步推进,形成了改革开放的多层次格局。顺应国家开放梯度政策和改革热潮,中国学者们从特区经济发展研究开始,从沿海、沿江到内陆、沿边的开放经济研究逐一推开。潘恩琦(1986)指出,深圳的发展表明,特区的对外开放基本上是成功的,它走在全国最前列,对特区内外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姚士谋等人(1989)提出,厦门应加强与东南亚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各方面的往来,成为出口产品及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生产基地,并强化经济辐射作用。孔繁涛(1985)强调,重庆要学习沿海,涉足深圳,联系香港,面向世界,力争建立第一个内地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以及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体制。耿香玲(1986)指出,西藏可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外引内联的成功经验,实现自治区经济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迅速转化。陈琳等人(1988)说,贵州改革开放九年与经济发达省市的差距还很大,应扩大开放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改变贵州落后面貌。至此,从改革开放十多年间,我国在沿海地区试点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渐形成一个由沿海到内地、从东向西、由点到线再到面多层次逐步推开的开放格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把自己推向国际市场,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并由此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这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全局的战略,无疑为以后我国发展开放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地区典型开放经济模式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开放经济推进过程中,地区开放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模式。在我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和“浦东模式”。并随着我国深化开放和融入全球化速度加快,发展成“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郭显光(2003)比较了苏州的“引进来”和温州的“走出去”两种模式,对它们的特点、成因和利弊对比分析,提出苏州要采取多渠道、多元化招商引资,同时提高投资环境法制化;温州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为“温州模式”注入新的内涵,从而赢得可持续快速发展。汪素芹(2005)对江浙沪三地开放模式进行比较,指出三种模式各有优势也有不足,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的未来。白素霞等人(2017)比较了苏南、温州和珠江三个典型区域,将苏南模式归纳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域国际化模式;温州模式为立足于区域内本土民营企业和传统制造业模式;珠江模式则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并分析这些区域未来将在全球化、产业集聚、制度层面等表现趋同。屈宏斌(2012)通过比较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后认为,它们在经济增长动力和结构方面明显差异。政府主导的投资是重庆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在广东,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化带来的外资、技术、市场和管理推动了广东的经济增长。地方各具特色的地缘经济催生了各地发展模式,这些典型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并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刺激下发展,成为地方开放经济腾飞的一块亮丽招牌,也为其它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表率和示范效应。
二、地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深度发展
各地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改变原有落后的局面,但依赖内生资源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了众多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低效率等问题。必须要改变以往依赖传统资源投入,转向注重无形要素如技术、信息、制度创新的引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地区开放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开放度。学者们顺应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发展要求和趋势,以某区域或市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经济开放水平、要素禀赋优劣、发展目标和定位,来构建该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发展路径,提升当地的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区域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典型综述谷卓越(2008)采用外贸依存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等指标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因子分析。提出挖掘东北三省的对外开放潜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等措施,以此促进我国各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陈子曦(2010)从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和开放潜力三个层面,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我国各省市区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沿海地区要更加注重引智,大力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研发机构,引进全要素,培育高科技战略型产业。内陆省市不仅要向国际市场开放,同时向东部以及内陆地区开放,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何剑、刘琳(2013)从国际和国内经济开放两个维度,运用熵权TOPSIS法对西北五省经济开放度展开研究,得出开放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针对在经济基础、政治因素和区位条件三方面的差距,提出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合理利用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等对策。黄伟新、龚新蜀(2014)从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和潜力三个方面,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沿边各省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影响因素。针对开放程度不同,指出继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深入西部大开发,对沿边地区给予政策倾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增强沿边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何计文、邓玲(2016)从开放基础、结构、规模、效益、潜力五个层面,运用改进的TOPSIS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发现,其中湖北、重庆等中西部省市取得较大的突破,由此重点提出中西部省市要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资源和政策优势,利用国际产业分工和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陆纵深的机遇,促进要素流动,以价值链高端为方向,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地域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研究综述庞跃辉(2001)说,在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下,重庆对外经济开放度已明显提高,然而与发达地区比较,开放水平依然较低、经济竞争实力较弱,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重庆对外开放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主体地位,实施新一轮“走出去”、“引进来”和“科技兴贸”战略举措,以大力提高重庆经济的开放度。李乐、刘俊芳(2009)则是从重庆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入手,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路径,提高对内开放度,切实加强同周边区域尤其是四川的经济合作,共建川渝经济区;同时积极探索中国经济未来的第四极———“西三角”。王鹏(2007)选取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和实际关税率等指标,运用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构建法对广东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各项指标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并提出大力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姚宜(2013)进一步提出,广东要加快外资投资模式、对外贸易模式、市场结构、招商引资模式和发展动力机制的转型升级,进而实现质量效益转型;国内外市场并重;要实施招商引资、招商选资、招才引智并重的原则,“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型。欧阳琳等人(201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湖南2012年以来开放型水平,发现湖南开放水平从西向东逐渐递增,开放型水平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刺激作用;提出继续加大交通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友好城市建设;通过完善营商环境,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和交流合作,提升经济开放水平。曹扬(2018)从对内和对外开放、金融基础、政府干预、开放潜力五个维度研究比较我国中部六省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发现山西省六项指标落后于其他省份,面临发展瓶颈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盘活金融资本,整合开发区资源,破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建议。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物资基础、要素禀赋、政策条件不同,具备的优势与存在的软肋差异,且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各异,建立的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则不同,选择的开放发展路径也不完全一样。但打破传统的发展路径,在发挥本地自身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以更开放的创新理念和模式促进全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地区开放型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三、地区开放型经济全面优化发展
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广度涉及全领域、大范围,开放深度更加透彻更有影响力,要从领域上拓展到各行各业各层次,地域上体现为陆海内外贯穿联动、东西南北互动互通的协同发展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充分考虑西部、沿边、东北、中部、东部共同发展,并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呼应,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一)搭乘“一带一路”建设快车,推进地区开放经济全面发展曾经几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长期以来,西部内陆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与改革春风无缘,与开放红利无份。而“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沿线和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快车。自然而然,国内学者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探索沿线地区开放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刘刚(2016)对贵州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深入研究,概括出三大制约因素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政策效率;提出贵州要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产业融合,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打造国家级重要的产业基地;构建“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等建议。肖林林(2016)以新疆为典型,归纳其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势与瓶颈,明确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时代背景下新疆东连西出的战略枢纽地位;提出提升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的地缘政治关系,扩大开放领域,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开放型经济产业优势。孙桂里(2017)说,边疆民族地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牢牢把握战略契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同我国其他省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实施更加主动积极的开放政策;要利用沿边口岸优势,推动国际通道建设,改革通关体制,全面推动自贸区建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仇燕苹、张纪凤(2017)提出连云港市要发挥好的东桥头堡作用,利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疏通好亚欧大陆桥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同苏北腹地及沿线城市跨区域口岸合作,并强化与中西部地区对接,促进发展。张玉、任建兰(2018)指出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有赖于“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同“一带一路”倡议融汇贯通,提出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和运输网络,并发挥地缘优势,加强同日韩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六年来,中国国门越开越大,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稳越坚定,实现了东西中地区开放经济步伐一致、协调发展,同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海上丝绸之路圈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圈辐射的各省市充分利用本地自身要素优势、地理优势,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进东中西地区合作,全面提升本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借助自贸区政策优势,大力推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给予地方更大的改革权利,让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上先试先行,并复制推广开成功经验。由此,探索和建设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作为全面开放新格局另一个重点抓手,给予地区发展更多机遇。2013年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体现出我国融入全球规则的关键选择,树立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风向标,成为我国经济体制创新的一个突破口,示范、引领各地区开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薛冬(2014)指出,我国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众多战略意义: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环境,应对国际贸易新规则;制度创新,金融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等。至此,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取得巨大的成效,实现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制度创新,营商环境大大提升,为其它自贸区建设复制和推广提供可借鉴的作法。贾蕊(2015)提出郑州市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抓紧建设郑州航空港和郑州国际陆港,加快建设郑州自贸区和新郑综合保税区,打造国际网购品分拨中心;增强技术、品牌多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抢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温映雪(2017)指出福建要突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与优进优出战略推动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发挥华人华侨的重要作用,吸纳人才,积极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间的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构建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等等。姜巍(2018)说,广东要以“互利共赢”开放观为指导,以“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抓手,重点转变政府职能,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杨清安(2019)提出,海南要着眼于地缘战略特点,从中国特色的实际与世界发展前沿出发,实行与全球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机制、政策,实现货物、服务、资金、人员、信息等要素流动的“高度开放、高度自由、高度便利”;打造海南自由贸易区(港)高水准的开放平台。国内学者借助开放度更大的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出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并重点聚焦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营商环境、创新制度体制、投资方式多样化、建全安全保障体系、借鉴学习等方面有所为。目前我国有18个自贸试验区,每个自贸区争相发展,抢占先机,都在积极开展贸易、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体制。
四、结语
四十年来,地区经济的开放和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分不开,更与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与实践分不开;各地城市建设和经济腾飞对中国构建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国家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这些顶层设计,也是为更好地发展地区开放经济,形成区域协调开放、全面发展创造机会。国家通过加大中部直至西部开放力度,推进沿海和内陆开放,协调东部和西部开放,有利于我国区域开放经济更加均衡和高效发展。
作者:韩余静 张坚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