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老龄读者群体的书籍设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老龄读者群体的书籍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老龄读者群体的书籍设计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精神文化生活”是“十三五”期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六大指标的重要内容,其中书籍阅读对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老年人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数量不断攀升的老龄读者群体,在进行书籍设计时应找到符合老龄读者群体心理、生理特点的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字体、字号、色彩、插图、开本、装帧工艺等设计要素是否满足了老龄读者的实际需求,是否提升了老龄读者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阅读;老龄读者;书籍设计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面向老龄读者群体的图书年出版量与每年出版图书品种总量相比,比值达到1∶2000,差距是显著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这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将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这其中应充分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老龄读者的阅读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在书籍设计层面对老龄读者群体应有更多的研究与分析。

1老龄读者群体特征

1.1老龄读者的生理特征

老龄读者有其比较鲜明的生理机能特点,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区别于年轻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人类获取信息有90%是靠视觉来获得,但是老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光的反应的灵敏度下降,“75岁的老年人,只能达到20岁时的12%”[1],还有在老龄群体中比较普遍出现的生理性远视即“老花眼”等疾病。同时,随着老龄人群中枢听觉认知功能的减退,听觉的敏感度也在逐渐减退。老龄人群自然的衰老过程,导致骨骼肌也发生了退行性变化,肌纤维的数量减少,肌肉力量在下降。因此,受老龄读者的生理特征的影响,在书籍字体选择、字号大小、色彩明度、饱和度、开本、材质选择、重量等方面需要有更精细化的设计。美国最大的图书出版公司之一西蒙&舒斯特公司(Simon&Schuster,Inc.)旗下的斯克瑞卜那出版社(Scribner)曾出版了系列家庭图书馆版的大字(largeprint)书籍,书籍书脊和内文都采用了非饰线,增加了识别力以适应老龄读者的识认,同时,扩大了版心,增加每页面最大字符数,以减少页码和书籍整体重量,以保证老龄读者阅读过程中不因书籍过重产生疲劳感。

1.2老龄读者的心理特征

老龄读者出现了感觉器官功能的下降、神经运动机能缓慢等生理特征,“对老年人而言,受生理功能逐渐老化、各种疾病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改变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较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2]但同时,老龄读者在人生观、世界观的成熟度、人生阅历、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文化积淀等方面却又达到了生命阶段的峰值,对书籍的需求从功能性需求向个性化、情感性需求转变。因此广义地讲,针对老龄读者的书籍设计是能为老年人的阅读需求提供物质和精神双重感受及服务的设计活动,需要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深入的设计心理学研究,通过直观的书籍语义与造型、色彩、材质相统一。老龄读者在满足了经济保障、安全、卫生医疗等基本需求外,社交、自我实现、情感、文化追求等逐渐成为几种精神层面的主要需求形式。书籍阅读可以帮助老龄群体消除孤独感、寂寞感,书籍成为精神慰藉的需要,情感归属的需要。目前图书市场大多数老年读物还仅仅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功能性需求阶段,但对老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态缺乏调研考证,无益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有的书籍设计中造成的阅读障碍甚至使老龄读者产生顿挫感、衰老感,这都可以看作是基于老龄读者群体的书籍设计伦理缺失的表现。

2针对老龄读者群体的书籍设计现状

2.1老龄阅读人群新特征

针对老龄群体的设计,在产品设计的角度探讨较多,围绕通用设计、情感化设计理论在老龄群体产品设计的应用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以往因针对老龄读者群体的书籍投入大、盈利低、资金回收期长、缺乏相关政策扶植,造成了老龄图书年出版量低的结果。另外,“纸质读物价格的上涨,降低了老年人对纸质读物的购买意愿和阅读热情”[3],诸如此类的书籍市场客观现实也影响着老龄群体的阅读习惯。和以往相比,当前老龄读者逐渐显示出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具有一定的阅读习惯的人群在扩大;第二,审美在不断提高,对书的质量和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开始注重更高的阅读体验;第三,保持着对纸质阅读热情的同时,数字阅读的比重在提升,对有声读物的关注在提升;第四,书籍阅读类型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养生、保健、医疗、花鸟鱼虫等书籍领域向旅游、历史、文学、理财、音乐、舞蹈等方面转移。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曾出版的《中老年人学唱歌》一书,就是充分地认识到老龄读者群体陶冶生活的需要,考虑到了老龄读者在使用书籍时的场景,有针对性地选用大号字体并选择和简洁明快的插图设计风格,让老龄读者在读乐谱和学习歌唱方法时更加轻松。

2.2人性化设计不足

有很多手机品牌都有针对老年受众群体的大字按键、大字屏显的产品设计,包容性设计、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全寿命设计等设计类型完全以老年用户为中心展开。但是反观老龄书籍设计方面,大字版的书籍虽然已得到推广,但在出版数量上仍占比较低。大量的养生类、医疗类的书籍,因为字数多、控制成本等原因,依旧将大量的文字内容简单堆砌到正文中,字距和行距较小,给原本视力已下降的老龄读者造成了更多的阅读障碍,“文字间的距离太过密集或者文本过于衔接紧密,没有多余的空隙,会给老年人带来紧迫、阻塞的心理感受”。[4]这导致老龄读者在阅读时必须配备放大镜等辅助设备,这必然增加了阅读体验的复杂性,降低了阅读的舒适度。一些书籍选用的纸张比较厚重,整本书拿在手中分量较沉,增加了老龄读者翻阅读物时的疲劳感。因此,在进行书籍设计时应当充分体现对老龄读者的关爱、尊重,加强人性化的设计,书籍的开本应照顾到老龄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比如手部持书的肌肉受压力度、翻阅便捷度、阅读坐姿舒适度,以达到不易疲劳、无损健康为目的。再如,因缺乏分类阅读指导,在历史类、人物传记类、时事新闻类等书籍类型里,很难便捷地找到适合老龄读者的对应版本,一般书籍封面也没有相应的标识设计,导致老龄读者仅是被简单划分到了成年读者人群里,缺乏对其阅读特点的设计关照。

3针对老龄读者群体的书籍设计策略

3.1以适用性为前提

为老龄读者群体所做的书籍设计,应考虑老龄读者实际阅读时书籍的适用性。例如,在字距、行距、字号方面应比一般的书籍大;字体选择应注重以字体识别有效面积为依据,增加文字的识别力;在色彩选择上应注重围绕书籍内容,确定不过多的色彩数量和不追求过高的饱和度。比如,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的“送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丛书,精选了散文、诗歌、小说、书法、养花、养生、保健、钩编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力图为老龄阅读群体提供更加有趣、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整体书籍封面色系选择了同类色,对比度和饱和度均不高,清新淡雅。“大字版”以大字体、大行距为特点,选择的轻型纸的分量不重,增加了老龄阅读群体的阅读舒适度。再如,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看图学老年人家庭急救》,这本书的设计以“大字版+全图解”的形式为核心,单纯的大字会占去很多版面,如果可以选择较为清晰直观的插图,则可以节约较多版面,不至于使书籍较厚。此书内容非常丰富、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如果仅以文字出现,阅读久了,不但会产生疲乏感,也不利于老年人对危重症、突发意外、自然灾害实际急救方法的掌握,因此以放大操作细节的插图代替文字,更加适合于老龄读者对此类书籍的阅读。

3.2以多样化为方向

面向老龄群体的书籍设计还有向着礼品化、电子化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围绕老龄人群的礼品书,一方面是老龄群体自行购买后互相赠送,另一类是晚辈买来作为礼品赠予长辈。面向老龄群体的礼品书,满足老龄读者的阅读需求是第一要务,因此,在礼品书里,配备有纸质放大镜、便携式书签放大镜等的现象比较常见。另一方面,因老龄群体的生理特征,阅读时间久了会眼部干涩不适,因此,模仿儿童阅读点读笔的设计,具有一定电子功能的交互阅读体验书籍也开始出现,比如语音朗读和听书功能等,既维护了老龄读者对纸质书籍的阅读习惯,又满足了老龄读者在克服阅读障碍方面的功能需求。同时,老龄群体对于完全的电纸书掌握起来不太容易,他们也不习惯于年轻人较为青睐的阅读模式。

3.3以精细化服务为目标

基于老龄读者群体的书籍设计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老龄读者群体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让他们通过具有更高设计契合度的涵盖字体、字号、色彩、插图、开本、装帧工艺多种要素书籍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毕学峰、陈正达、陈沛涛、朱宁浙、童琛程针对改善老年人阅读体验进行了版面优化与规范设计研究,他们通过“控制变量法”的测试,针对正文字体、字号、字距、行距、分栏等进行了多次变量测试,并通过眼动仪记录老龄读者在进行视觉信息处理时眼动轨迹,来获得更加精细化的设计策略。另外,结合老龄人群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将老龄人群青睐的工具书籍的功能进行扩展,让书籍成为帮助老年人进行信息获取及生活辅助的工具。例如,面对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海量的信息,老龄读者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将书籍设计有信息集成功能,帮老龄读者进行信息的分类,减少老龄读者的信息检索过程,迅速了解自己所需信息。通过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媒介与纸媒进行信息串联,降低设置与操作的技术门槛,真正实现老龄读者阅读方式的便捷,阅读内容的丰富。

4结语

目前,中国图书出版市场老龄读者购书比例高于平均水平,但在书籍设计中结合基于老龄人群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老龄生活模型数据分析还很少,对老龄读者群体这个“黄金”出版领域还不够重视。国家主席习曾指出,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探索老龄书籍设计的新思路、新策略,肩负构建图书出版新格局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吴淑英,颜华,史秀茹.老年人视觉与照明光环境的关系[J].眼视光学杂志,2004(1):56-58.

[2]邓香莲.将更多目光投向老龄读者[N].光明日报,2018-04-20.

[3]孙利军,万晨.基于北京市老年图书阅读的实证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5(3):78-81.

[4]李小云,王家民,俞瑾华.老年书籍形态设计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0(12):113-116.

作者:张晓东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