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专业岗位实践课程体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要实现高质量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将学生实践课程开设到企业中去,并利用企业的标准和规范来完成。本文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岗位实践课程体系并进行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环境设计;岗位实践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及问题
(一)传统式实践教学
此类教学形式大多是沿用传统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份额并没有减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专业课的实践课程仍然占到了理论教学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方法是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教室、机房等)来模拟设计公司案例进行训练,学生没有前期的调查分析、方案汇报沟通、现场管理等重要环节,直到课程结束可能仍然没有信心去完成市场中的一个实际项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制定的时候没有考虑和经济发展相联系,而且学校也没有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或者是建立了平台但没有落实到实处,教师就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或者以前的案例来进行实践。这种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实践课程,固定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发展,同时也缺少了在市场化环境设计中所碰到实际问题的分析,这样就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使得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的人才相距甚远,故而产生了毕业后就业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通过调查走访设计公司发现,应届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学生大约只占10%左右,所以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二)工作室式实践教学
工作室是学校以承接社会真实横向项目和科研纵向项目作为目的,由学院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带领一部分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并刻苦学习的学生成立的专业项目工作室。学生进入工作室后,会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事不同的岗位以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具体地接触到复杂的设计流程,全程参与使学生全面地提升了综合素质。这种实践教学形式有效地实现了项目的真实性,也达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这也是大多数学校热衷于此的原因。通过调查走访兄弟院校发现,大多数学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基本在2个左右(室内及景观),一个工作室接纳学生的数量会在10人左右,有的会更少。而具有环境设计专业的学校本专业一般都会达到200-400之间,有的会更多。这样就造成了覆盖面不够广,大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得到锻炼。另外,由于项目的局限性和课程不相匹配也容易导致实践课程无法正常开设。
(三)校企合作方式的岗位实践教学
环境设计岗位实践课程是指在修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对环境设计有一定认识后,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到专业对口的公司参与设计及施工过程,运用本专业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容和技能,完成公司所交予的任务。环境设计专业的大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都适合这种模式。这种形式和职业院校的定岗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顶岗实习是指根据单位的要求培养适合这个岗位的学生,是一对一;而这里的岗位实践是要学生掌握设计方法、流程、管理等一系列的综合性知识,是一对多,针对的是社会环境设计专业企业。此类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工作室制实践课程的缺陷,要求学校大力拓展各种类型的环境设计实习单位,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考核体系,才能满足各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需求。现实实施过程中,虽然学校不断地在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也签署了大量的校企合作单位协议,但大多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具体形式不明确,没有和企业达成合作互利的格局,造就了实践课程的规范性及秩序性较差。再加上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待遇以及实践的单位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学生没有归属感、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时间一长,设计单位也开始对前来实践的学生要求降低,到最后不管不问,不了了之。
二、岗位实践课程拟解决的问题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科学系统地设置实践性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委员会在历年本专科专业命名目录中又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从这可以看出,环境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方向。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工艺美术教育,造就了环境设计沿袭了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忽略了技术以及经济对设计的影响,这束缚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也造就了我们的培养方案与现实脱节的情况。经过时代和经济技术的发展,传统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实践性课程了,我们要把握好学科的发展动态。制定培养方案时是否紧紧地跟随了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否考虑了技术经济和艺术的融合,这成为了高校是否取得良好教学成果关键。
(二)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
环境设计的实践教学由于缺少了项目的支撑,所以曾经是很多院校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实现岗位实践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就可以以实际项目为设计目标,设计前期的调查、现场踏勘及分析、方案汇报沟通、施工材料与工艺、现场管理及后期维护等重要环节就可以切切实实地进入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有利于和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熟悉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的目的。
(三)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由于现阶段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仍然在以设计理论学习和创意思维训练为主,学生对现实空间设计把控能力较弱,创新就更成了纸上谈兵。岗位实践课程体系实施后,就变成了具体的实践环节中解决环境设计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就变成了有意识的创新。这和学校里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抛开种种限制,完成一些概念性的课题的创新是有本质性区别的。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结构不合理。因为大多数一线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除了课堂教学的自我学习外,几乎没有脱离课堂,没有参与实际项目的经历。岗位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为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在配合单位设计师管理学生的同时,也接触到了环境设计专业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了解到了当代科技与技术的融合,为学院建设双师型骨干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与环境设计行业的相关人士进行过多次访谈结果表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并能独立完成设计工作的只占10.8%。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来学习和适应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这说明当前的应届大学生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对市场上的新兴材料及施工工艺一无所知,造成了毕业后不能及时进入设计师的角色,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建立了岗位实践体系后,每种空间设计的理论课时一完,即可进入设计公司接触到相对应的实际项目并参与到当中去,充分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当中去,提前进入了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转变阶段,从而拉近了从学习到就业之间的距离。
三、校企合作平台下岗位实践课程的建立
(一)学校层面
学校是岗位实践课程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岗位实践工作的策划与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岗位实践成功与失败。此项工作由学校的院系、学工及教学部门、校企合作部门协同完成。其中院系的工作职责是根据学校要求,对学生岗位实践的具体工作和平时纪律进行管理,在众多的校企合作的单位中选择管理严格和社会声誉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并签订协议,明确学校与单位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协助院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及纪律的管理;教务处的工作职责是负责相应的环境设计类学生岗位实践工作的方案策划和指导管理以及实践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考核方案的制订等工作;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是根据院系的教学要求以学校名义联系岗位实践的单位并签订合作协议。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并组成一个整体,在加强岗位实践工作管理的同时也保证了岗位实践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企业层面
在实行岗位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因为企业不光是岗位实践工作中的实施者,还要对学校提供的实践方案、实践岗位、实践内容等进行具体落实。企业要安排有经验的设计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各类设计课程的实践部分进行指导,并安排学生进行具体的岗位实践,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当中,使其慢慢成长为合格的设计师。企业在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践时,应该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安全的实践环境,确保学生在每期的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三)教师层面
首先,环境设计专业带头人要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出岗位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岗位实践的主要课程内容、实践时间、实践目的、实践方法、考核方式等做出明确要求。学校的教学部门根据该方案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来检验学生岗位实践后的效果。该方案是岗位实践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实践企业和学生完成各项工作的基本指标。然后,学校指导教师再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带头人所制定的方案,告知学生们所在的实习公司以及在公司的实践内容等。并要给学生们讲述实习的必要性以及实习对学生的好处,使学生们可以充分理解实习的意义,以便配合教师工作。最后,每个班的负责老师需要不定时进行现场抽查学生在实习企业的状况,查看是否有学生不按照院系、企业规定进行实习。对于不按要求的学生要进行沟通,了解并进行谈话。
(四)学生层面
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期间,具备了双重身份,不管是学校的学生还是企业的员工,同时也要接收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在这当中,学校教师主要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企业里的指导教师主要以提高学生各种环境设计的实际设计能力为主。学生在进入单位进行岗位实践之前,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进入单位进行岗位实践的好处,实践是验证我们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以后正式踏入工作岗位的一种过渡,并能加深对我们专业的了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确认自己所擅长的方向。再就是要根据学生能力强和能力弱的相互搭配进行分组,并确定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衔接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这样不仅能起到相互学习的作用,也便于教师对学生岗位实践情况的了解。
四、校企合作平台下岗位实践课程的实施
(一)组织
环境设计专业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并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岗位实践工作的正常进行,以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环境设计带头人在制定岗位实践课程方案时,一般都会将岗位实践工作分为“前期准备、管理与监控、考核评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均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每个环节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责任人。这里所说的“前期准备”就是组织。组织中就需要环境设计带头人、老师、各班班长、各个公司实习小组小组长进行配合,完成一系列的组织工作。1.环境设计带头人需要制定岗位实践计划、联系环境设计公司并且还需要在实践之前举办一次“实践动员”大会。实践计划是整个岗位实践活动中的纲领性文件,所以实习计划的制定要具有严肃性。该计划除了需要具有严肃性以外,还应该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责任性、统一性、灵活性。这样的岗位实践计划才具有比较大的可行性。而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名单、日程安排、注意事项、考核方法等。在环境设计带头人举办动员大会时需要让学生明确实践意义、目的,实践地点、时间安排外,还要强调以下实习纪律要求:(1)遵守公司上下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2)实践期间不得无故请假,若确实因为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岗位时,须向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请假,征得同意后方可短暂离岗。(3)在实习时间内尽量不做与实践内容无关的事情,例:玩手机、聊天、打瞌睡、看杂志等。(4)要突出强调实践计划中的注意事项,要学生注意安全。环境设计带头人在与环境设计公司联系时,要找一些正规的环境设计公司,让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有保证。要找一些规模较大的环境设计公司,公司可容纳相当数量的学生人数,公司的业务范围能够符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要求。还应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设计公司,能够当天往返学校的地点。在选择公司的时候,可以尽量将实践的公司集中在一起,这样学生们上下班可以结伴而行,也方便老师进行检查。2.老师要根据环境设计带头人安排的指导班级,进一步安排哪些学生在哪些公司进行实践,安排好后将具体名单发给环境设计带头人进行汇总。实习名单是实习岗位安排的依据,所以实习名单一定要信息准确,保证没有错误。并及时与自己负责班级的班长进行联系,让班长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把每个小组的小组长确定下来,然后和老师一起把各个小组分配到各个实习公司并将分配好的信息上报给环境设计负责人。3.班长要把分配好的信息和实践计划中的注意事项共享在班级群里,并联系各组小组长,由小组长对自己组的组员进行确认。4.小组长需要联系所在实习公司的负责指导老师,向其询问公司的一些基本要求。例如:上下班时间,需要带些什么东西过去等问题。联系好后,将这些信息一一反馈给自己的组员。
(二)管理
岗位实践工作的第二阶段就是“管理与监督”。管理与监督环节是岗位实践工作的关键环节,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岗位实践课程质量的好坏均依赖这个环节。因为岗位实践的学生分散在不同地点的企业,从事着不同的岗位。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学校没有制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岗位实践就很容易失去有效的监控,难以实现岗位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所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践管理模式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岗位学校工作的管理也需要环境设计带头人、学校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和各小组组长相互配合。学校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合适的顶岗实践网络管理平台,对顶岗实践过程实行远程管理。顶岗实践网络管理平台内容包含“实践规定”“每周小结”“公告管理”等功能模块。其中,“实践规定”就是实践过程中要遵守的制度,“实践规定”是将顶岗实践工作的管理办法、学生须知、工作流程图等实践要求在顶岗实践网络管理平台,需要让学生理解并遵守“实践规定”。而“公告管理”是让环境设计带头人和各管理教师相关通知的功能模块。环境带头人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这种网络平台管理方法可以很好地节约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保证了顶岗实践的质量。学校老师要求学生每周通过岗位实践网络管理平台提交“实践小结”,将实践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流程和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学校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在收到学生提交的每周一次的实践小结后,三天内必须进行回复,对学生的实践小结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学生每周一次的实践小结,学校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实习公司的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与此同时,学校指导老师要不定时地到实习单位进行现场走访,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及岗位适应情况等,发现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接触了一线设计企业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新材质和新的施工工艺的应用,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学校指导老师也可以直接对每组小组长进行管理,通过与小组长进行QQ、电话、邮件等方式来了解小组长以及其组员的情况。小组长可以有个专门记录的本子,对组员进行管理和监督。本子上可以记录每天组员在环境设计公司的出勤情况,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记录组员在公司的表现情况,看看有哪些同学是比较积极勤奋,哪些同学是比较懒散。对于懒散的同学,小组长可以进行批评并要求改正;对于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进行汇报,由老师对此同学进行指导教育。小组长还可以通过照照片、录视频等方式记录每天的出勤情况。小组长的这些管理和监督组员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监督同学,也可以作为最后课程考核的依据。
(三)考核
“考核评价”不要采用单一的方式,需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取期中、期末、综合评价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评价的依据有:考勤记录、实习纪律、实习小结、实习报告、实习课程作业。考勤记录和实习纪律可以根据每组小组长的记录和学校指导教师的不定时检查记录来进行考核,对于学生是否每天按公司时间报到、是否有迟到早退以及学生在企业中工作的表现情况好坏等问题在小组长的记录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楚,小组长的记录本是考勤记录和实习纪律的次要依据。同时,学校老师的随机现场检查也可以作为考勤记录和实习纪律的一个主要依据。考勤记录和实习纪律这一部分占总考核评价的五分之一。实践小结是否按时完成、学校老师对其实习小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后,学生是否有认真反思并进行改正。是否按时完成的实习小结,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实践小结这一部分占总考核评价的五分之一。实践报告和实践课程作业是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岗位实践课程是否成功的总体反映。实践报告反映了学生在实践期间的一个心理路程以及学习的过程,可以很好地让老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有个清楚的认识。而实践课程作业是一个学习的结果,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一个进步程度,直观地让老师感受到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因为实践报告和课程实践作业对于学生进步与否反映得很直接与清楚,所以实践报告和实践课程是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占总考核评价的五分之三。除了以上考核依据以外,我们还可以依据环境设计企业指导老师的评语进行考核评价,还可以让每个小组长对自己的组员进行评价,也可以让组员之间进行互评。这些方法都可以作为考核评价中的依据。考核评价的方式、依据多种多样,对于考核评价我们不必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评价,不必将考核评价局限于一种。考核评价的方式也是可以灵活多变的。
五、结语
岗位实践的过程中是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和对实际项目中技术的欠缺,能够提升自身的设计素质和设计经验,为以后成长为设计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像环境设计这一类设计专业如果不通过社会实践,是很难将书本上的知识一下子转换到实践中的,很多没有经过实习就毕业的学生一下进入到环境设计公司,他会发现自己根本胜任不了本职工作。这时他就会有很多的疑问,觉得自己的书像是白读了一样,极端的甚至会形成“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实践是很重要的,只有经过实践洗礼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才能很快进入市场,不被淘汰。环境设计专业实施岗位实践课程是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在了解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因此,开展校企平台下环境设计专业实施岗位实践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杨元高.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交叉教学模式分析[J].艺术科技,2017,30(8):374.
[2]聂丹,李君.湖北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6):139-140.
[3]谷晓龙.校企合作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性岗位实践课程体系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5(11):199-200.
[4]冉欢.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Z):189-219.
[5]余俊,周军,赵茂锦,等.基于工作室为基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250-252.
作者:刘成山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