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坊课程的教学实践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坊课程的教学实践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坊课程的教学实践性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现存的问题与弊端,然后梳理国内外常见的三种工作坊教学模式,分析每种模式的教学优势与积极意义,并结合这几种模式提出在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入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总结出教学实践的具体课程教学框架。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坊;教学实践

1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1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于灌输式的教学,缺少讨论、交流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难被充分激发出来。近年来,“工作坊”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各高校探索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在本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上还未有类似的创新尝试。

1.2成果评定缺乏统一而定量的评价体系

传统设计课程成绩基本由教师按照期末作业质量、设计过程及平时表现来评定,这种方式教师既当教练又当裁判,学生的成绩由任课教师一人决定。由于教师的执教经验、评价原则和眼光偏好各有侧重,同一份作业在各教师间的评阅结果可能差异很大,所以学生的成绩评定容易陷入片面的主观评价的混乱局面。长此下去不利于教学环节的查漏补缺、教学水平的提升及教学过程的规范。

1.3虚拟的课题设计使学生缺乏实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把真实的题目拿到课堂,能够使学生懂得施工要求,懂得投标流程,掌握最基本的项目专业常识,同时通过组织带动学生去项目现场调查研究,能够拓宽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国内外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1中外导师共同合作教学模式

这种工作坊教学模式一般由中外导师共同带领30人左右的学生完成一个虚拟课题或真实项目。这种多位导师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作热情。例如,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与英国Imagemakers(成像仪)设计团队、企业合作组建联合设计工作坊。由英国设计师以导师身份与学院教师一同带领几十名学生设计一个展览馆的真实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与英国设计师就展览主题、展览空间等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外设计思维上的碰撞与差异。在中外导师的共同指导和帮助下,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实质性过程中,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设计要求并解决问题。英国导师在前期创意过程中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以学生作为创作思维的主体,根据题目学生每人按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2~5个创意方案,获得最佳创意的小组能得到奖励。这个目的在于挖掘学生快速创意的想象能力和思维方法能力,强调在较短时间里建立由概念设计转变为现实设计的技术层面。此时,导师的角色类似节目主持人,同时也是节目参与者,起到咨询和引导作用。

2.2校企合作真实项目模式

这种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坊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教学与项目工程结合的特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2014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两名教师领衔,3家设计企业与另外两所高校一同组织了校企联合“3+X”景观毕业设计工作坊。在近4个月的设计周期里,从设计选题、设计开题、资料调研、设计指导、中期检查、设计讲座,直至最终的毕业设计答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订计划,合作完成。这次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设计题目,双师型导师的指导和开放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使企业走进校园,提出建议的平台,传递了实操经验。

2.3有社会、政府等多方参与的工作坊模式

这种工作坊教学模式一般是由多方代表参与,并提出设计意愿与想法,整个项目有真实或虚拟的业主、场地、建造过程。例如,2017年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组织的社区参与式空间微更新设计与营造联合工作坊“共治的景观”。工作坊以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片区为研究对象,以“共治的景观”为主题,着力探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商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在公共开放空间形成和更新过程中不同的角色与定位,厘清其在社区景观空间制造与运维中的供需关系,希冀逐渐建立一种共治的多元参与机制,实现社区景观环境的可持续。作为一次全新的教学尝试,通过联合工作坊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Mapping的方式剖析真实的社会问题,并以四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角色扮演RoleplayDebatePartyShow(角色扮演辩论派对秀)的方式呈现不同社会群体关于公共空间的利益博弈,触发各界对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深刻探讨。这种通过多方参与并实际建造的教学模式非常值得借鉴,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所有学生与业主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到实地进行了现场考察,记录下场地的重要信息。整个过程完全按照真实的建造过程进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整个设计流程,并学会考虑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3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

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项目策划与景观设计-1、项目策划与景观设计-2课程,以工作坊模式展开教学。课程分为课堂讨论、校外授课、实地调研、亲身参与四个阶段。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实地调研、讨论、聆听讲座、进行PPT(幻灯片演示文件)演示等多种方式的训练,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校外专家的授课还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进行思考,拓展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有相关社会人士的参与又培养学生接地气的思维。此次课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如下:第一,设计题目结合真实项目,由教师提供准确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及设计任务书。在课程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真实项目来确定设计题目,任课教师提供给学生准确的CAD文件及设计任务书,每个学生制订工作完成计划并与教师确认后再进行后续设计工作。在2019年项目策划与景观设计-1课程中,设计题目为浦江学院溧水校区的教学楼中庭景观设计。第二,增加现场调研环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现场调研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实地勘测、参观体验、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学习,使设计过程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与转换。例如,此次的项目策划与景观设计-1课程,通过带领学生前往溧水校区调研,学生形成了真实的感性认知,在详细的观察与亲身体验下,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感、尺度感,为下一步展开设计奠定基础。第三,校外授课与课堂授课相结合。在近几年的课程中,校外授课的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思维能力。据学生反映,校外授课及小组讨论,他们所获得的知识远远多于课本或者课堂授课。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拟定选择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获取来源与途径。第四,多元的考核方式。工作坊授课方式下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应根据课程特点而多元化处理。此次课程整个考核过程做如下安排:第一,设计回放,即教师带领学生回到现场,在场地中讲评方案,比对现场的实际存在的条件,让实际空间的设计效果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图景,强化设计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极其活跃,平时在设计课中还犹豫不决的问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得到解决了。第二,自我评估,即在客观的场景中,学生对自己设计客观地评价,还包括其他学生的评价。这时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对比在课堂上,学生一般会对自己的设计存在无法舍弃的侥幸心理,但在现实场景中设计存在的问题将被放大,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并面对问题。

4结语

此次工作坊教学实践的目标是通过实际项目培养出更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从培养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善于思考与分析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在完成既定课程的前提下,让学生具有更大的自由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相关领域的新理念、新知识,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思维,创造机会让他们到社会上去感受和体验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实际生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沈杰,苟中华.走出盒子——开放式国际工作坊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8(7):92-95.

[2]张彪.国际工作坊教学作用浅析[J].美术观察,2018(08):136-137.

作者:唐薇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