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书籍装帧设计立体形态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书籍装帧设计立体形态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书籍装帧设计立体形态分析

摘要:书籍作为三维空间特性的文化产物,传统意义上多通过印刷在平面纸媒上的图画和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书籍装帧艺术的逐渐成熟,立体书籍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打破空间上的局限,创造出多维度、多感官的互动式阅读体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受到更多读者的追捧。另外,立体结构元素在传统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新极大的改变了书籍的翻阅方式和信息呈现手段,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趣味性。书籍设计师通过对开本、材质、结构、图形等环节的设计,让图文内容以组装、拉伸、旋转、折叠等方式呈现出多变的视觉动态效果,以期探索特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来表达书籍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立体书籍;多维度;多感官;互动阅读体验

一、立体书籍的概念及特征

立体书(Pop-UpBook),也可称之为可动书、玩具书。“pop-up”是弹出的意思,因而在国内或称为跳立书。从字面可释义为打开书籍后可从中弹跳出立体图像的书。追溯可知,早在1932年,原美国的蓝丝带(BlueRibbon)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以“弹跳插画”为噱头的儿童书籍——《杰克与巨人》引人瞩目。这也是第一个使用“pop-up”一词的立体书籍。(详见图1)后这一世界立体书籍专用名词便沿用至今。立体书籍装帧设计方式丰富多变、具有很大的可创造艺术空间。设计呈现效果注重体验与互动性,能够全方位地令读者从多重感官与情感上参与立体书的阅读体验,具有较为亲密且深刻的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感,同时也令人与书之间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联结规律,书籍的空间魅力即由表及里的直入观者内心。

二、书籍装帧设计中立体结构的作用

1.立体结构的延展性。首先,立体书籍设计中的延展性体现在它在多面元素的艺术特征和功用特征上,实用性与美观性的考量成为一个矛盾的研究区间。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书籍设计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实践去研究这一领域。诸如立体书籍、布艺书籍、有声读物等区别于传统书籍的概念书籍开始浮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兴起,在科技的变革中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改变,尽管立体书籍的制作成本远远高于平装书籍,但是它依然占据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这一具有前瞻性变革式的终端阅读形式具有跨越式的历史意义,多样化和动态化的书籍设计样式也必然引起受众更多的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设计者不断的在探索和创新中寻找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方向是不变的道路。2.立体结构的趣味性。立体书设计师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时,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会在基于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利用模切技术将色彩丰富的插图印在特定的纸张结构表面,随着每一页的翻动呈现立体化的视觉效果,强化了插图原本单一的平面印象,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立体书籍利用组装、拉伸、旋转、折叠等巧妙的机关设置,改变观者所视的视觉感受。同时,立体书籍的游戏属性也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必须通过亲自参与,体会其中的神秘与乐趣,使人产生了愉快的阅读体验。书籍中插画设计、立体结构与机关设置的完美结合,令内容以特定的叙述手法展现出来,更好的强调出书籍作品的内涵与主旨,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对提高读者的阅读学习兴趣也具有很大的帮助。3.立体结构的辅助作用。从书籍形态的发展趋势来看,从传统简装纸质书籍到现代的轻量化电子阅读本的出现都是为了时展和阅读需求而氤氲产生的。因此书籍有易于记载、利于传递和识别信息的实用功能。立体书籍作为商品来说,创新的阅读体验形式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诱发因素。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多维的阅读空间能够持续换发传统纸质书籍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读者重新回到纸质书籍的阅读中,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因此,立体书籍在未来甚至会作为“艺术品”或“手工艺品”被挖掘,而不会在这个读屏的信息时代被淘汰。

三、立体书籍的空间语境

围绕立体书籍的空间形态,书籍封面始终被视作六面体的中心视觉对象,因而它作为装帧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四面的空间即书脊与三个切面就沦为次要设计地位,更不用说最易忽视的封底了。这一切简析可得源于书籍本身的构造设定,造成后者位于边缘的视角而容易被忽略。如果我们保持全局观看待六面体书籍,那么封面、书脊、切口、封底就会形成统一的设计形态同样起到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正如我们感受工业建筑之美,需要通过俯视、仰视、平视、侧视的全视角才能体会它所带来恢弘与精妙的建筑空间语言。而机敏的立体书籍设计者也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多维度空间去表达设计愿望。《大闹天宫》——由闫红兵老师团队绘制近万副画作,设计剪裁近300多个立体零件,耗时两年于2016年10月完成。这本根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同名改编的国内第一部原创立体书籍一经诞生便引起社会广大关注。对中国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本超越平面绘本,打破传统设计的立体纸艺经典,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立体书籍装帧艺术的觉醒。“美猴王东海龙宫力拔定海神针”(如图2)、“美猴王大战天兵天将”等气势如虹的画面都体现了立体书籍设计师对零件的巧妙排布,对颜色的艺术考量、对材料的谨慎选择。立体书籍设计师对这部作品内外结构的精心设计,从多维度满足了读者对故事内容的情感期待和美术呈现的完整需要,观者在翻阅书籍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美猴王更加丰满独特的人物形象。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流动,读者便与书中人物逐渐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人仿佛置身一场超越维度的奇妙对话。

四、立体书籍的新展望

在新事物发展层出不穷的信息时代,立体书籍带来的互动式阅读体验令人们用不同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一般的传统纸质书籍设计,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被应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中,使得立体书籍产生了更丰富的形态变化,也给设计师探寻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未来对于立体书籍的定义可能不仅仅局限于物理环境下纸质书籍艺术的三维呈现,更可能衍生出具有超越人类视野的新形式。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的持续发展,把物理世界一定空间范围内无法可视的视觉信息通过先进的信息集成等高新技术的相互作用模拟还原成一个极其仿真的画面和空间,令人类能够通过感官感知。这一类具有极强的人机交互性与多维空间重塑性特征的高级别多媒体应用技术不断给人带来惊喜,也令我们逐渐靠近立体书籍所呈现的奇妙世界。未来立体书籍里的故事形象可能不仅会动,更有可能跳脱出书本与读者有趣的互动。

五、结语

立体书籍装帧设计中,三维立体结构的设计应当遵循平衡的基础美学法则,既要注重插图视觉立体效果的表现也要注重书籍内容本身的概括,形式服务于功能是不变的设计重心。否则给读者造成过度的视觉紧张与过剩的视觉文化便是失败的视觉设计。

通过对立体书籍中立体形式的研究发现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翻页动作,也能够令读者从多个层面感受到极其震撼的视觉魅力,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阅读印象,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满足丰富的情感需求。立体书籍不同于传统书籍的阅读方式,它所带来的互动式阅读体验是其他书籍无法创造的,这也成为立体书籍经久不衰、不被他物取代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强调创新与变化的新时代中,立体书籍必然能够凭借它独特的表现形态和视觉张力努力完善成为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产物。

参考文献:

[1]杨清贵.《立体书不可思议》[M].台湾:时报出版社,2015.

[2]黄丹.《儿童立体书设计的“五感”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0.

[3]高亚加.从平面走向立体(上)[J].包装世界,2001(1).

[4]保罗•杰克逊《跟大师学做立体书》[M].中国:未来出版社,2017.

作者:向菲 饶晓宇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