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碎片化阅读下的纸质书籍设计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阅读形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强势介入。在零碎的时间里用方便快捷的网络行为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以其速度之快、获取手段之多、涉及范围之广被广大读者所接受。与此同时,数字化阅读的内容也越来越碎片化,于是碎片化阅读开始进入学术界的视野。这一社会现状对传统纸质书籍市场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为了扩大纸质书籍的市场规模,书籍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碎片化阅读的现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纸质书籍的设计方法,提高读者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纸质书籍设计;感性需求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运用各类移动设备进行沟通与交流,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电子阅读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对纸质书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纸质书籍厚重、不方便携带、在零碎的时间内不能满足其阅读需求。碎片化阅读无论是读者的时间还是阅读的的信息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远不如纸质书籍的权威与信息的完整。针对这一现象,纸质书籍的设计就变的极其重要,书籍设计者需要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在碎片化阅读的趋势下使纸质书籍市场重现新活力。
一、碎片化阅读概述
(一)碎片化阅读的概念碎片化阅读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网络媒体、数据分析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碎片化阅读”这一新鲜词汇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也成为当今网络的热门关键词。碎片化阅读以通讯网络为基础以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手段获取海量信息,但作为新型的移动阅读方式,读者获取的信息是零碎的、有限的。
(二)碎片化阅读的现状伴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大多数的民众会采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同时带来的却是大众对于电子设备传达信息的依赖,进而容易养成浮躁的阅读心态以及对信息传播的权威性缺失等问题。“碎片化阅读”相关的关键词在知网上的搜索结果从2007年开始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这是因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因此,碎片化阅读虽然以方便、快捷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并形成了一定的传播力,但其零碎化、浅显化、模块化带来的影响仍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1.数字化的阅读现状从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提供的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可以明显看出,数字化阅读中手机阅读占据比重最高,其次是互联网。由此可见这两种媒介是国民每天接触最多的主体,相较于2017年有了显著的提高。绝大多数的成年国民更加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2.纸质书籍的阅读现状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可以选择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相对于数字化阅读,纸质书籍阅读的读者比例明显下降,并且这种趋势正在持续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国民对于进行深度纸质图书阅读行为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形式正在遭受“滑铁卢”式的下降趋势,这与碎片化阅读的不断攀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三)碎片化阅读的基本特征1.移动化移动化这一特征是基于载体而言的,人们可以利用手机、电脑、iPad、电子书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移动阅读,也可以利用这些移动设备进行信息的存储、传递,利用无线设备在零碎的时间内获取碎片化的信息,阅读短小的、片段化的内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阅读的移动化特征也越来越显著。2.模块化由于阅读时间、阅读精力的限制,碎片化阅读不能像传统纸质书籍一样那么的复杂、系统。导致其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理论与体系。模块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如微信推送,每天都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排版分布的十分简洁明了,方便读者在自己零碎的时间内快速的阅读完其所需要的模块信息。模块化增强了读者的个性化特征,使其可自主选择所需要的有效信息。3.浅显化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多以娱乐、新闻报道为主,以跳跃性、转瞬即逝性为阅读特点,阅读内容浅显易懂,较为轻松。网络信息瞬息万变,不断的推送和更新使得读者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进而其阅读的信息就更加的零碎。网络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就导致了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碎片化阅读内容的浅显化特征就更为明显。
(四)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碎片化阅读在当前的学术界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其有利也有弊。碎片化阅读的三大优势:1.移动设备便于携带、信息传达多样。2.存储、整理方便快捷。3.方便即时进行信息互动分享。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在于:1.信息传达的良莠不齐。2.造成读者的走捷径心理,不愿去图书馆获取纸质书籍信息。3.导致信息传播缺乏权威性,滋生“标题党”。4.使读者缺乏自身思考和判断能力,不利于知识的积累与深层次的交流。关于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大部份学者还是认为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只是片面的,但目前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于,阅读的内容是否可以给读者带来系统的、完整的、深度的阅读体验。
二、碎片化阅读时代下书籍设计师的应对策略
(一)遵循读者的感性需求设计需要遵循用户的感兴需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到:“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也有高低不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阅读行为逐渐数字化和移动化,读者可以快速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但引发内容与读者的共鸣是书籍设计师要考虑的首要条件。正是通过研究读者的感性需求才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更好的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
(二)优化书籍的信息语言碎片化阅读在诸多学者眼中并不是一个完全正面的阅读方式,有的学者认为其阅读内容过于零碎和浅薄。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需要强大的审美能力和多样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大量的了解书籍承载的内容,真心品味书籍的精神诉求。从阅读节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信息语言的管理,深层次的对书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力求既符合读者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又能保障其内容的合理、完整、连续。确保信息的传递不能毫无章法,建立清晰合理的信息框架,帮助自己理解书籍整体内容。引导读者进行深入阅读,让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读者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检索信息,快速的阅读。
三、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纸质书籍的设计方法
(一)彰显个性化的书籍形式当今社会,网络中的文字、图片等信息海量的出现在微信、微博、贴吧等平台上,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实时互动,花费零碎的时间去关注各类消息的推送。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的传播信息,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与个性化需求,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信息的不准确、片面化。而纸质书籍就会完整、系统、权威的把信息呈现出来,不会发生扭曲与遗漏。如何让社会大众回归于纸质书籍阅读方式,就需要设计师使用带有创新性的思路和设计手法,吸引大众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书籍,并深入接受这一信息的传达。彰显个性化的书籍需要设计师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具有独特的设计个性,亲身体会书籍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而有效的传达内容。个性化设计必须让读者的“五感”都受到独有的刺激,从封面、字体、颜色、版式、材质等细节入手,让内容与文化完美的融合,展现出设计师对于书籍设计的全方位解读。使内容与形式达成高度一致,进而完成自己的原创设计,为读者和书籍之间建立情感交流,让纸质书籍呈现出新的生命力。朱赢椿《设计诗》中错落有致的版式为图书创造了新的形式,这本书的文字不再规规矩矩的排列,而是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文本的位移、色彩的深浅、奇特的版式设计都使得读者的阅读变得兴趣盎然,这一十分个性化的书籍设计深受大众的喜爱。
(二)规划开放式的书籍信息对于纸质书籍而言,信息的规划设计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阅读书籍时,大量的信息通过五感传达给读者。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下,人们短时间内对于信息的快速吸收是极其重要的。基于此,书籍设计师则需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最有趣的形式将每一章的重要信息高效的呈现出来,而不发生信息的偏差。要改变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就要跳出束缚,重新规划新的开放式的书籍信息。首先设计师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分类、归纳、重构的能力。其次,将信息以新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这是一项概念性的设计实验,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设计师需要提供极具创新性的信息设计方案,运用独有的装订形式,对每一章的信息进行精炼,并以开放式的阅读形式供读者观看。即以不同于常规的书籍结构吸引读者的视线,又以读者碎片化的时间为基础,使其阅读的信息真实、精炼,使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高效。这不再是一种想象,而是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努力实现的,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下,我们要紧跟潮流,随时创新,这样才能使纸质书籍在公众阅读方式中居于前列,同时这也是书籍设计的未来。
(三)创建多维的书籍结构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下,纸质书籍的设计需要跳出束缚,从最初的原始信息开始建立多维的书籍空间结构。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掌握读者的需要,深入了解书籍所传承的文化内涵,构建清晰合理的书籍结构,为吸引读者的眼球应当重视空间的层次感。在书籍版式设计上,空间的分层往往只有二维的范畴,大量的文字信息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受。因此,在进行纸质书籍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创建多维的书籍结构,将大量的文字信息转换为图片的构架,掌握空间上的虚实变化,运用留白的手法来减缓读者的视觉刺激,让读者深入文本核心,加强立体的感官体验。中国著名立体书设计师陈庆的《《3D中国经典故事立体书•大闹天宫》深受儿童的喜爱。这一立体书传承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精髓,运用多维立体的书籍结构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跃然纸上的神奇世界。无论从整体的机关设计、还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都可以看出其设计完成度非常高。在如今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书籍设计师更应该创建多维的书籍结构,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
四、结语
书籍是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情感的桥梁,碎片化阅读时代下,人们的阅读时间与阅读内容都趋于碎片化。随着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对于纸质书籍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碎片化阅读接收的信息都过于零散与表面,满足不了人们对于深层次的阅读需求。这一现象表明纸质书籍应该根据现代人的阅读时间与方式进行革新,全面深入的分析碎片化阅读时代下读者的感性需求,掌握纸质书籍的设计要素与设计师应遵循的应对措施,进而满足现在人们对于纸质书籍的阅读需求,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为设计师提供纸质书籍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年03期.
[2]张福平.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全民阅读的推进—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分析及融合探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3]江晓原.阅读前景:一个乐观的展望—关于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J].编辑学刊,2013年03期.
[4]李砚祖.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J].新美术,2003年12期.
[5]刘宇、周雅琴.论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1年02期.
[6]吕敬人.书的形态学谈议[J].装饰,2008年S1期.
[7]周海霞.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09.
[8]郎雅婷.浅阅读时代下纸质书籍设计的信息设计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5.
作者:李科祯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