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艺类书籍设计意象图形语言应用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艺类书籍设计意象图形语言应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艺类书籍设计意象图形语言应用研究

摘要:文艺类书籍自产生时期便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文艺类书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渐显现出其在文化宣传和交流中的作用。将意象图形语言应用在文艺类书籍设计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从意象图形语言概述分析入手,介绍意象图形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表现,包含象征性和寓意性、审美性以及文化性特征,阐明了意象图形语言在文艺类书籍中的应用情况,为推进文艺类书籍设计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意象图形;文艺类;书籍;设计

意象图形语言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着持续向前的生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更好地顺应时展特征,保留本民族传统意象风格,将其良好地融入到书籍设计环节中,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内容。

一、意象图形语言概述

从现代意象理论概念来看,意象图形是采用抽象视觉语言表达理性和感性的美感,充分传达数理逻辑思维和情感思维,并给作品赋予美的价值。意象思维构成过程中,需要从理论层面入手,对直观情感不断渗透,从具象思维到视觉形象,再到理性思考,不断进行构建,最终回归到抽象层面,相较于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意象图形更多地是发挥了设计者的个人创造力,开展情感化、主观化的处理工作,将现实世界中常规用于创造艺术语言的图像加以重新设计和处理,多是采用一些夸张、变形的图案[1]。在书籍设计者看来,意象图形是在主客观相统一基础上形成的图形,表现出高度概括性,能够很好地传递视觉特征,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针对事物之间的内涵加以有效揭示,形成较强的艺术效果,促使读者较为准确地接收作品的信息,进而使读者加深印象。

二、意象图形语言在书籍设计中的表现

(一)象征性象征手法应用于书籍设计活动中,提升了书籍本身的内涵。在设计者构思和传达思想的过程中,意象生成是表达的基本方法。意象生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并遵守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产生[2]。直观感觉是在感性活动中产生的,从空间位置、大小、形状、颜色等多种特征可以得到感性认知的内容,实际表现意象的过程中要注重渗透人们的情感。实际开展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设计思维、造型表现在意象创造的过程中受重视程度较高,为强化创造效果,多凭借良好把握技巧性手段,发挥灵感和潜意识的优势。在书籍设计中合理采用意象,赋予书籍设计以良好的象征意义,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普遍性、基础性的实践认知内容,便于人们更好理解一些较为晦涩、模糊的事物。

(二)审美性意象在创造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大转变,从最开始的被动生成,到后期的能动创造,其是在外界事物刺激、积累认知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良好转变为主观意识的表现,内心情感的抒发。从这个角度来看,创造意象的过程中,主客观保持着高度的交织和融合,不论形成过程如何,都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审美特征,为设计书籍中的意象图形语言提供良好支持[3]。

(三)文化性书籍设计中,积极采用意象图形语言,可以有效彰显书籍的文化性,因为意象形式较为重视文化内涵和价值。现代文明的持续发展,人们受到的自然束缚逐渐降低,能够凭借自身的需求和主观意识,针对自然加以有效地改造和创造。从意象的本质意义来看,其突破了传统的规律和人们的认知经验,在充分主观化、情感化处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些非客观存在的图像,之所以会采用一些较为夸张的手段,主要是为了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需要注意到的是,书籍设计中发挥意象的作用,能够增强书籍文化性特征,表达出一些别样的思想和情感。

三、意象图形语言在文艺类书籍中的应用

意象图形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很好地发挥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审美情趣。在当代文艺类书籍设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传统元素,从传统文化的表现特征来看,意象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以意象图形语言作为重要表现形式,可以丰富文艺类书籍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义。

(一)传统吉祥图案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在民间社会中广泛流传的重要艺术形式,积极采用多种谐音、转喻的手法,形成较多拥有吉祥意义的纹路和图案,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艺术形式很好地代表了传统社会的民俗风情,充分集合了图案和吉祥语言的特征,达到完整统一的视觉效果,在构成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4]。吉祥图案有效融合了情和景,通过物体表达深刻的内涵,传达吉祥的思想,以鲜明的主题表达思想,拥有着独特性民族思想和色彩。以“鲤鱼跃龙门”图案为例,采用了鲤鱼、水纹以及龙门的意象,象征人们时来运转的重要机遇,表达人们踏入美好生活的愿景。传统吉祥图案中存在着丰富的意象图形语言,将其科学有效地应用在文艺类书籍的设计活动之中,能够更好地突显其人文价值,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构思来源和灵感。在文艺类书籍设计过程中,采用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作为书籍封面,有效展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艺术形式具备较强的节奏感,给设计者提供较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内心想法和这些图案形成良好的契合,使书籍形态兼具现代化特征和个人特色[5]。

(二)书法与篆刻艺术书法始终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一古老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中国文化精神,有着浓郁的中华风情。篆刻伴随着书法的产生而出现,两者常常同步出现,深刻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骨和精神。现代书籍出版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一些不同风格的书法与篆刻表现形式,突显书籍本身的设计感和厚重感,尤其是文艺类书籍,其更为注重表现文化的精神特征。文艺类书籍设计过程中,从封面的内容选择、版式的竖排与留白、纸张的仿古处理、包装形式的文化传承等多个设计环节当中,都可以很好地运用书法和篆刻元素,彰显书籍设计的文化内涵。

(三)中国线装书元素中国古代书籍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线装书较为流行的旋风、卷轴、包骨、经折等多种装订形式都是重要的代表形式,人们在展现中国古书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线装书这一展示形式,其更顺应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当前文艺类书籍设计活动中,采用线装书这一艺术形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古代和现代文化的艺术交融,彰显书籍的审美价值,推进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和统一[6]。

(四)中国传统色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白、青、黑、赤、黄是阴阳五行说中的代表颜色,红色是中国人较为喜爱的颜色,黄色是皇权的象征,这些颜色的良好运用,融合中国古代自然思想、哲学观念、伦理观念等,更多是在自然环境变化中的选择。文艺类书籍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中国传统色彩,可以唤起读者对书籍内容、所传达意境的深入体会,调动人们的阅读兴趣。以吕敬人工作室所设计的《美丽的京剧》一书为例,其以京剧作为主题,收集了与之相关的摄影作品。该书在封面设计方面,以不同长度的红黑色象征京剧角色的出场顺序,且红与黑是中国社会中常用颜色,良好传递出京剧的表现风格,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五)中国画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下,中国画是重要的意象艺术表现形式,突出代表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中国画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粹,实现了自我表达和自然发现的良好融合,将它作为现代文艺类书籍设计的重要元素和设计手段,效果显著。中国画讲究意境,在高度概括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完整的表现手段和艺术体系,拥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意象性。设计文艺类书籍时,可以将中国画作为重要的底纹和插画,以此来提升书籍的层次感、设计感和形式感,给受众带来恬淡的视觉感受。书籍中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给读者更多自由的空间,便于读者更流畅地进行阅读[7]。针对中国传统意象图形语言加以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象、中国传统绘画工笔画的意象以及中国传统汉字的意象。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加强中国画元素在文艺类书籍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展现出不同类型的中国画元素特征,以此来很好地传承中国画的审美意蕴。

(六)西方文化中的意象具象图形是较为直接地模仿、表达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物象,在实际表现具象图形的过程中,多是通过超写实艺术、摄影艺术以及电脑制作等方法。抽象图形则是提炼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简练的笔触加以表现,突显其总体性。在西方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具象、抽象以及意象的表现历程,在文艺创作活动中,采用抽象手段较多,而意象多是集中表现在诗歌以及文学作品中,随着文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深度融合,意象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应用程度提升。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更多表现为心理学和认知论方面的内容,在文艺类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抽象性的概念和较为简化的图示,增强了书籍的整体表现力,给人们提供更多兴趣点,促进人们很好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意象图形语言是人类信息交流、文化沟通的方式,是视觉设计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艺类书籍设计具有重要影响。意象图形语言在文艺类书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传统吉祥图形、书法篆刻艺术、中国线装书元素、中国传统色彩、中国画以及西方文化中的意象方面。为彰显文艺类书籍的总体设计内涵,提升其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蕴,可以在未来设计活动中,科学合理使用意象图形语言进行有效创作。

参考文献

[1]江林昌.从原始“意象”到人文“兴象”“寄象”——中国文学史中的花草书写[J].文艺研究,2017,(12):55-64.

[2]邵琦.中国传统图形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文艺评论,2017,(12):125-128.

[3]段炼.符号延异与图像缺失: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J].文艺理论研究,2018,(2):144-160.

[4]吴剑锋.从“符号”到“意象”——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设计艺术中的诗性表达[J].浙江社会科学,2016,(11):137-142.

[5]崔丽芳.浅谈文字图形化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J].出版参考,2017,(12):00258-00259.

[6]李吉品,郭晓光.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探究[J].文艺争鸣,2017,(7):193-197.

[7]宁桂杏.桂北少数民族图形在当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李璇 单位: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