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书籍设计教学创新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书籍设计教学创新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书籍设计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书籍设计应顺应潮流,以读者为中心不断变换思路,让人产生新的视觉体验和享受。书籍设计教学应打破常规,形成具有多元化创新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书籍的设计有整体的把握,从书的创意、版式、封面、正文、图像等各类要素展开理性有序的趣味整合和创作,使设计的书既具有内在的“人文精神”,又能体现出市场的“共性化”,还不乏独立的创意个性,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享受。

关键词:书籍设计;艺术创意;教学实践;多元化

信息时代让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人们阅读书籍的方式也有所改变,书籍设计应顺应潮流,不断变换思维,以读者为中心,产生新的视觉体验和享受。高校书籍设计课程应关注专业连贯性的整体框架。整个教学流程体现为:产品调研———确认专业研究目标———工厂、商场或实训基地、设计公司考察———回到学校学习相关课程———再回到工厂、实训基地、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制作。教与学都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由此,书籍设计的教学应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多元化创新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书籍设计的课前实地考察

书籍设计实地考察的地点定为书店、印刷厂及书籍设计作品展,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考察。通过考察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书籍设计“语汇”的概念,使学生有了材料的视觉和触觉经验的感受。对材料的性格与表达内容的统一性有直观的认识。在考察时突出实践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分析当前书籍设计现状,了解市场,使学生能更好地立足实际,确定自己的设计命题。为下一步在专业课程中学以致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图书市场调研书店是书籍展示较为丰富、集中的场所,并且分门别类,各类图书在不同的区域集中展示,供读者选择。在进入书籍装帧的这个课程前,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天的图书市场调研。市场调研让学生对书籍从原来的几乎一无所知,到对书籍的种类、开版、印刷等有个感性的总体认识。在调研中要求学生把书籍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如文学、报刊、工具、画册、儿童读物等;又在同类型的书籍中进行开本、纸张、排版、插图、装订等多方面的对比、归类、总结。考察的中心点在于直观地感受书籍设计的形式特征、设计语言及审美品格以及体验设计师如何完成设计语汇与不同内容、不同类别书籍的契合;纸张及各种材质的综合运用;书籍的外形及结构特征等方面的设计统一。经过这些分门别类、细致的市场调查后,学生在后面的设计中可以根据所设计书籍的类型和市场需求去规范和构思自己的设计,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有创意的书籍。

(二)印刷厂的实地考察参观印刷厂着重考察印刷的流程、工艺等书籍装订的技术环节及表现形式;同时对书籍的商业成本开支和预算等方面应有初步的了解。现代高科技、高工艺的印刷是创造书籍新形态的重要保证,工艺流程不仅是构成学习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构成书籍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书籍装帧所创造的独有的美感形式及特殊的表现力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和存在。印刷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延伸和扩展设计者的艺术构思、形态创造以及审美情趣,因此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书籍的制作和工艺流程。正因为印刷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印刷工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到印刷厂实地考察,亲身经历了一本书从原稿—制版—印刷—装订的整个过程;细致地了解到每一个过程在书本中的意义。这种了解有助于学生在书籍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并充分利用那些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使自己的设计得到更好的实现。

(三)参观书籍设计作品展书籍设计作品展览展示的多是专业设计师的较为成熟的作品,专业化程度及艺术表现力较高,参观书籍设计作品展重在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开阔学生视野,感受设计师的不同表现风格及独特的创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升品格。通过对书籍设计的整体考察,使学生对书籍设计获得较为直观的全方位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书籍设计语言的功能在于为读者创造阅读的环境气氛和启迪观念的有序化,并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书籍设计不是简单的平面告白,应融入读者置身于书籍人文环境中的感情因素,学生设计书籍应作为著者与读者的沟通桥梁,一方面清晰、准确地接受著者的良苦用心,反映作者的思考;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读者获得文字之外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同时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实现人与书静态和谐地交流。

二、书籍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设计

今天,数字化媒体正在逐渐占据大部分市场,但是读者对有独特装帧设计的书籍越来越有兴趣。怎样在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的同时又兼顾到设计的功能性、美观性、正确性是学生设计书籍应该思考的。书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设计好一本书首先应该从作者的角度去分析,什么是作者希望传达的,什么是读者能够接受的,真正使作者、读者和作为设计师的学生产生互动。观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打开了书籍设计的新思路,书可以通过结构、外形和材料等要素来表达不同的感受。书籍设计的教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版式书籍设计的版式建立在一些基本构成原理基础上,是文字、符号等元素排列组合的载体。在考虑书籍版式设计时,依据作品分类,充分表达内容与感受的同时,通过文字和图像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演绎形成多元化的设计构成。在书籍设计的文字运用中,行距和字距应该小而精致,安排在页面适当位置,字的形体、形态应该丰富多样,根据设计需要页边可适当留有空白。讲究的书籍可应用不同质感工艺的手工纸。设计书籍的版式,需要将设计内容分配到许多页面中,在每个单页中又必须体现出整体的连贯性。书中的图像、文字、排版、色彩都要有意识地营造出视觉中心以将读者的视线聚焦于此。内在的栅格有助于保持页面版式的秩序感。书籍设计应该通过整体考虑书中每个页面的图像和文字展开“视觉故事”,并加以自由地抽象思考。内容是书籍的灵魂,而排版是将书籍的灵魂传递给读者的途径。一本书排版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而不同种类的书籍由于针对的读者群不同对排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书籍版式设计中要求学生任意选择不同类别的书籍做排版练习。例如文学类,报刊类,画册类,漫画类,儿童类等等。目的是要体验不同类书籍排版有什么异同点。比如儿童书籍的排版练习要版面活泼,主题清晰,生动有趣。书刊的排版较为严肃,可以利用恰当的字体变形突出主题。画刊杂志要符合时代的流行性,风格独特,前卫时尚。

(二)材料书的材料触感可以唤醒读者尘封的记忆。材料的视觉与触觉功能是书籍设计表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书籍设计在纸张材料方面会选择不同程度的做旧、破损处理,然后缝合,加上文字,让人浮想联翩。近些年流行手工纸制作的书籍,粗糙的表面、凹凸的肌理,加上彩色的玻璃丝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随着科技进步,书籍设计也会因不同内容而相应地变换材料。材料的特殊性能够传达书籍内容之外的信息。同样一本书,亮光或亚光以及用纸的粗糙程度不同,也能使读者对质感的变化产生微妙的感受。

(三)印刷经济的迅猛发展,书籍的批量化生产,使思想文化得以便捷传播。从首次使用活字印刷至今,印刷品无处不在。虽然常规的书仍会占据大部分市场,但读者对有独特印刷工艺的书籍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印书技术的进步不断满足人们对印刷品的要求。书籍设计在重视结构、外形、材料和功能的同时,结合完美的印刷工艺能给书中的每一页纸增添独特的魅力。通过对印刷厂的考察,可使学生了解到新印刷技术不再依靠机械式流水作业的印刷机来完成,而是使用了激光、光电技术,印刷术被进一步多元化。

(四)装订在印刷厂,我们目睹了书籍装订,形成了把材料组织起来的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当然有创意的装订需要书籍设计者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把同样的材料转变成另外一种形式,既有趣味性又富有审美功能。由于装订设计的材料多样化,所以设计手法也没有定律,装订要使书中各种元素放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最好还能使每一页都具有“独特吸引力”。装订设计也可以给书籍销售增加亮点,带来无形的商业价值。

三、书籍设计的审美教学与表达核心的注入

(一)审美判断力与视觉元素的积累“美是透过表象看出无限的可能性。”审美知觉与普通知觉都是主观能动的活动,书籍的设计与书籍内在的“图式”是紧密结合的,有其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情感模式。书籍设计的审美取向应该与文化生命相融合,表达特有的创意内涵。学生在设计之初首先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要有创新的思路,又懂得传承文化之美。设计的审美存在于民族的文化深层意象之中,折射着社会文化演进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是做好书籍设计的重要前提之一。学生对文字、图像、色彩、材料等一切可视元素的运用高度取决于其审美能力的高低。教师在进行书籍设计教学之前使学生获得形式意味的判断尤为重要。好眼光的养成离不开大阅读量的积累及导师的妥帖细致的分析。另外,对三大构成的基础性把握能力会影响到书籍设计的运用能力。学生在生活中视觉元素的积累、体悟以及个性化的视角是形成书籍设计语言的重要因素。

(二)书籍设计的创意现今的设计教学方法很丰富,大多以实用主义为基础,设计的作用一直是很模糊的。设计不能单单以“实用”为标准,而是做“有用”的设计。贴切的表达在书籍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书籍设计,首先包含对一定视觉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其次也体现出视觉文化上的审美意境。创意在运行时,我们的内在像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上方吸取来自底座的创意营养,向上提升,经过精炼的过程,提炼出创意的精髓,从金字塔顶端吐出创意作品。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往往应该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构思———即有想法、有创意;二是有意味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段。要让这些“想法”“创意”成为书籍设计的切入点。书籍的设计语汇是关于在命题的时空范围内思考怎样摆布点线面、形色质、黑白灰这些造形要素的智慧和情趣,它可以创造具象与抽象结合的浪漫设计。学生应主观地赋予书籍设计的创意情思,能使观者通过阅读达到精神层面的享受。做一本“有意味”的书,将内容与表达恰如其分地有机结合,驾驭信息传达的能力是学习书籍设计必须具备的。

(三)综合能力的培养数字技术下的信息化社会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状态、设计的方法手段和艺术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新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设计模式,以往需要上百个步骤才能完成的工作和任务,随着数字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今天也许一个按钮就能完成。技巧的神秘感消隐,设计创意自然会成为最终的艺术设计关注焦点。书籍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在设计中追求艺术创意及表现力,而不是仅仅依赖技术;让学生的作品能体现设计中的创造性、审美性、艺术性。书籍设计之美是技术力量与设计智慧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审美思维和艺术设计语汇设计出有生命力的书,是书籍教学的基本思路。综合能力的提高会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升对设计的理解力,使书籍设计具备一定的内涵。学生应具备对书籍整体观照的能力,把握视觉信息及相互间的关系,注重计划性与逻辑性以及整体的艺术表现力。书籍设计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宽泛多样的手段及技术工具完成图形、图像与文字融合的设计,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开发与培养。

四、结语

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市场调研,以及参观书籍设计展等多个环节的体验,对消费者的需求选题以及设计策划就有了定位;再回到课堂中,通过积累的信息给自己的设计建立设计定位,以及对书籍设计的审美风格、形式特征都能把握其核心精神。学生对书籍的设计有了整体的把握,从书的创意、版式、封面、正文、图像等各类要素展开理性有序的趣味整合和创作,使设计的书既具有内在的“人文精神”,又能体现出市场的“共性化”,还不乏独立的创意个性,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享受。学生将设计好的样稿拿到印刷厂,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材料、纸张、印刷工艺及装订方法,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也就是设计的“五感”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并将设计好的书籍作品推广到设计公司、出版社。社会的信息和环境是教学的拓展空间,一方面学生可以听取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若出版公司和设计公司认可学生的设计能力或选题,则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全方位地历练自己,接受市场的考验,使学生的实战能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2]滕菲.材料新视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英)罗杰•福塞特—唐.装帧设计[M].黄蔚,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胡明哲.形态繁衍[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骆亚男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