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威廉莫里斯书籍设计道德观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威廉莫里斯书籍设计道德观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威廉莫里斯书籍设计道德观探析

摘要:威廉莫里斯是欧洲传统手工书籍艺术与现代书籍工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人物,他的书籍美学理念的理想性、书籍美学理念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性,体现了欧洲传统手工业人文精神在现代产业革命新技术环境中延续和重塑审美范式的探索历程。该文分析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书籍印刷领域的状况,并将莫里斯书籍设计的道德理念和实践方式与其中世纪源流加以参照印证,进而推导出关于莫里斯对现代书籍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的辩证观点,以期为艺术设计新旧交替传承的普遍议题提供以道德观为核心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书籍设计;道德观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莫里斯的诗和小说需要由商业公司出版,这使他比一般人更关注书籍设计和印刷。“1888年,为抵抗英国当时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的设计水平下降趋势,重建手工艺的价值”[1],伦敦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通过有计划地举办设计展览提升英国的设计水准。莫里斯“为了选送几本自己的著作参加首届工艺美术展览协会的展览,他发现竟然没有一本书的设计和印刷是够水平的,他第一次意识到印刷和书籍平面设计远远落后于其它工艺”[2]。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书籍印刷状况

莫里斯所处的时代正值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整个英国城市和乡村的面貌,涉及各类工艺产品,包括印刷领域。由弗里德里希柯尼希等发明的蒸汽驱动型滚筒印刷机取代了手工印刷机,首先被用于报纸印刷,然后被用于书籍印刷,这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的印刷技术使书籍变得不那么昂贵,并由于当时出现了流通图书馆这样的组织,读者更易于接触和获得阅读资料,书籍由此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阅读的私人乐趣泛化的同时,人们对书籍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拥有书籍开始成为一种彰显家庭社会地位、财富和智力优越感的方式。此外,印刷业的技术革命也推动图书生产出现了两个层次:除了大量满足大众阅读需求的平常书籍,现代化的印刷机也使出版商能够生产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美观的彩色书籍,这些书籍往往充满装饰性的图案和插图。这也是维多利亚时代印刷技术的进步能够赢得当时民众普遍支持的原因。事实上,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个印刷的黄金时代,读者对书籍插图的需求空前高涨。童书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插图,同时插图也被用于装饰为成人出版的书籍,除了各类文学作品,还包括教科书、说明书等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出版物,这一时期创办的杂志也几乎是插图艺术作品的合集。因此,书籍除可被阅读外,还可被用于观看,在有些情况下,书籍中的图像甚至优先于文本。这种对插图的狂热使许多画家创作出值得称赞的插图作品,有些插图单纯起到装饰的作用,也有一部分插图与文本有着内在联系。许多插图设计者原本是画家,但他们的插图作品与其艺术生涯中创作的其他作品一样受到高度评价。如,当时的拉斐尔前派画家同时也是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插图画家,这些画家常通过将某个人物置于前景以增强插图的戏剧性。由于大部分插图作品是在拉斐尔前派发展的十年间创作的,他们的贡献被称为“60年代书籍”,19世纪60年代也被认为是英国插图艺术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的罗塞蒂、亨特、米莱斯以及其他插图画家一起创作了由出版家爱德华莫克森筹划的英国出版史上著名的《丁尼生诗集》中的插图。而后来成为莫里斯创立的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主要插图画家的爱德华伯恩琼斯,于此却贡献较少。虽然当时的这些插图画家也试图加强插图和文本之间的整体和谐性,但伯恩琼斯认为这个项目会由于有太多人参与而难以形成整体一致的效果。尽管如此,不容否认的是,19世纪的出版物取得了一些与前几个世纪相仿的成就。印刷领域机械化的发展在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了手工工艺的逐渐消失。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虽然这些书籍的装潢越来越精致,但印刷质量大大下滑。不同于中世纪的彩饰手抄本和早期的印刷书籍,这些书籍并不是为了流传而制作,因此劣质化得较快。首先,构成书籍的基本材料如纸张和油墨的质量越来越差,商业化大生产要求的成本集约化导致了这一趋势出现。在以注重封面装潢为特征的维多利亚时代,大部分书在保持外表体面之余,其内部材质往往质量低劣,作为传统纸张主要原料的白色碎布被低质量的木浆之类取代,油墨也由新的化学物质稀释,黏合剂则是便宜且快干的古塔胶。其次,书籍的劣质化是印刷技术进步的另一面。新的蒸汽驱动印刷机使印刷工作得以更快地完成,但印刷人员对细节的关注度明显降低,诸如打印页歪斜、页面之间行数不等的问题并不少见,排版样式也受到这些技术变化较大的影响。早在18世纪,詹巴蒂斯塔博多尼和费尔曼迪多就分别设计了被称为现代字体的新字体,当19世纪的机械化冲裁使生产它们变得非常容易时,这些细长的字体很快流行开,且排字员习惯于在字母和单词之间留出较宽的空白。以上这些变化综合起来产生的页面效果常常是灰暗且令人不快的。除了上述问题,机械化也导致了雕刻者与设计之间本质联系的断裂。传统的雕刻师负责将艺术家的设计从纸面转移到木板上,并将其雕刻出来,这一过程要结合文本排版样式综合考虑。随着摄影术的出现,这种工艺变得过时,在新的诸如锌版印刷之类的传真雕刻工艺流程中,图像的转换和复制几乎可以随机操作,因此它们失去了与特定文本的艺术联系。

二、莫里斯书籍设计道德理念的中世纪源流

随着维多利亚时代书籍的机械化、大批量印刷的普及,印刷领域越来越被视为反映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对于从事书籍制作的人来说,商业书籍质量下降折射出这个时期人们道德水平的下降。一部分人注意到并承认了这种印刷出版物的劣质化问题,莫里斯对印刷品劣质状态的强烈反对也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为改善维多利亚时代矫饰且品质低劣的印刷状态,莫里斯强调复兴中世纪手工书籍的制作工艺和美学理念,以质朴真诚和自然主义精神,寻求工艺与美术相结合的新范式。中世纪早期的彩饰手抄本制作由修道院的修士专职完成,书籍的书法和彩饰通常由同一人完成,在具备整体性之余,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也为书籍的艺术品质提供了保障。中世纪中后期,随着手工业者行会组织的兴起,手抄本生产逐渐世俗化。行会组织被认为是高度道德的,不仅在于它对会员在产品品质、平等互助、诚信交易等方面有明确而严格的操守规范要求,而且在于它保持了工匠和生产对象之间的特殊联系。这个阶段的彩饰手抄本制作产生了角色分工,一些常规的首字母和花式图案抄写文人尚能处理,而其他复杂的彩绘插图和装饰需要由专业画家设计绘制。但不论独立完成还是分工合作,中世纪彩饰手抄本的制作始终遵循一以贯之的程序,以确保书籍的精细制作和整体协调性。“通常文本誊写工作在手稿彩饰之前完成,羊皮纸或牛皮纸被切成合适的尺寸,经页面布局、首字母和边框等要素总体规划之后,用尖棒轻轻地在皮纸上划过平行线条,然后抄写文人用锋利的羽毛笔或芦苇笔蘸取墨水开始书写工作,字体通常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趣味选择。”[3]“为了防止手抄本文字和彩绘装饰搭配失调的问题,抄写文人需首先给出一个代表性的脚本,在动笔接触皮纸之前,已作非常周全的预设,为彩饰留出空间,而经彩饰的手抄本通常会在文本中添加首字母、边框和微型画装饰。”[4]有鉴于此,则不难理解莫里斯的“艺术道德”是精细印刷所固有的观点。莫里斯经过几次尝试后意识到,除非他能够管理从设计到印刷的整个书籍生产流程,否则将难以获得一本满足他高期望的书。1891年,莫里斯在英国泰晤士河上游的一幢建筑里创立了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在他人生最后的几年正式投身于书籍设计和印制事业。

三、莫里斯的书籍艺术实践

字体设计是印刷工程的核心。莫里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打印机在单词、字母、页边、文字行间留下的空白特别反感,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的建立在莫里斯看来是一场“排版历险”。莫里斯十分赞赏他自青年时代就开始收集的中世纪彩饰手抄本和早期印刷书籍在排版与字体方面的优点,并尝试过一些模仿彩饰手抄本样式的书籍设计。在创办出版社之前,他还曾短期实践过书法艺术,因为这是他把控书籍设计所有步骤的唯一手段。莫里斯的字体设计从欧洲最早的木版印刷时代(15世纪中叶)汲取灵感,并诉诸纯正的中世纪源流,包括意大利字体和日耳曼字体。他设计的第一种字体“黄金体”是罗马字体,灵感来自15世纪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威尼斯字体,该字体因1892年首次被用于印刷雅各布德沃拉金的著作《黄金传奇》而得名。此外,莫里斯从哥特式字体中变化设计出一些其他新字体,充分表达了他对大、厚、深色字体的钦慕,包括为《特洛伊城史》设计的“特洛伊字体”,以及为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的集大成之作《乔叟文集》设计的一种较小版本的特洛伊字体“乔叟体”。图1为莫里斯设计的三种字体(“黄金体”“特洛伊字体”“乔叟体”)以及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标志。莫里斯将一本书的整体设计视作建筑。除了上述字体改良,莫里斯还从肯特郡的一家工厂仔细挑选和定制了一些与早期印刷品相近的材料、厚而结实的手工纸,以及一种采购自德国汉诺威的浓重黑色墨水。他还建立了一系列关于排版的简要规则,使文字编排与插图、装饰图形的结合回归整体设计,并减少行间和字间的空白,调整页边的空白,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严格遵守了这些规定。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装饰性的美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专业装饰设计师的莫里斯自然而然地设计了大量的装饰首字母、边框图案和版面框架。“威廉莫里斯的书籍版面构图往往很满,特别是在扉页和每章的首页,缠枝花草图案和精细的插图、首字母的华丽装饰方式,都具有强烈的哥特式复兴特征。扉页装饰往往采用整版的植物纹样为底纹,标题和精美的插图工整地对称编排。”[5]这些成为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物的标志性特征。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中最重要的插图设计师是莫里斯的挚友伯恩琼斯,此外还包括沃尔特克兰、亚瑟加斯金等人,他们的精美木刻插图主要出现在标题页上,但偶尔也出现在文本中,莫里斯则亲自设计扉页、边框和段落首字母的图形。此外,把艺术家的插图设计转化为木版画的木刻师W.H.霍珀也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出版社成员之间这种成功的合作为赢得企业名声作出了贡献,出版社的书一经面世便成珍品。尽管总的来说为数不多,但莫里斯的装饰设计和伯恩琼斯的插图都是手工雕刻于木板之上,他们认真地恢复了中世纪的手工艺精神和早期的木版印刷方法。莫里斯在创业之初就想印制一部英国中世纪文学家乔叟的作品集,但是他不得不等待出版社进一步发展成熟。在莫里斯的直接监督下,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最终于1896年完成了《乔叟文集》的发行工作。这本书从当时几乎所有的出版物中脱颖而出,被认为是莫里斯在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取得的最大成就。在出版社发展的后期阶段,莫里斯能够充分贯彻他一生中捍卫的书籍设计和印刷的原则,从而在书籍出版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别于大多数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的出版物,《乔叟文集》包含了大量的木刻插图。该书封面为全白猪皮上的新哥特式风格的华丽压印装饰,加之传统的金属封扣和带状书脊,整书被收纳于棕色摩洛哥皮套内。书中包含装饰木刻标题、14个大边框图案、18幅围绕有不同框架的插图、莫里斯设计的26个首字母,以及伯恩琼斯设计、W.H.霍珀雕刻的87幅木刻插图。《乔叟文集》里的精美插图被莫里斯为这一特殊卷本设计的大量装饰性纹样增强,这些插图与装饰纹样的结合产生了非常和谐的效果,成书完美体现了中世纪书籍制作中的文本和图像整体协调的艺术理念(图2)。在这部被称为“中世纪纪念碑”的《乔叟文集》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尽管莫里斯执着于中世纪的生产方式,但他还是包容了出版社的一些现代创新理念,出版社的制作工艺仍然受到维多利亚时代印刷设备和技术的强烈影响。不可否认,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的印刷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刷机,之所以选择这种印刷机,是因为它印刷书籍的速度慢,有助于保证印刷品质。莫里斯试图以精细印刷改变社会个体的生活,在他看来,书籍印刷的品质不仅关乎出版物自身,而且易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道德上的改善,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性。但是最终,工艺雕刻师埃默里沃克说服莫里斯使用电铸复制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接受铁制印刷机。这是更先进和高效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创新,而不是传统的木刻。尽管做出了这些让步,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的庞大、厚重的书卷里的中世纪灵感依然显而易见。

四、结语

虽然莫里斯的许多进步思想不容置疑,但是他探索的重点恰恰否定了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即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并且,与莫里斯的理想主义伦理思想相反,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出版物的主要购买者是富人阶层。更确切地说,这些昂贵的物品主要吸引了藏书爱好者,这仅仅符合莫里斯对“艺术地工作”的追求。此外,这些书中丰富的装饰元素也给缺乏经验的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这是莫里斯书籍设计理念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于1898年关闭时,已经发行了50多部作品,其产生的后续影响是双重的。其一,凯尔姆斯特出版社发行的艺术书籍是许多私人出版社的典范和灵感来源。私人出版社是私人的一种消遣方式,甚至其印制的精美书籍并不打算出售,这种对19世纪印刷业的痴迷被称为“私人出版运动”。其二,私人出版社的冲动使相关人员选择遵守传统印刷规则,却因没有顺应装饰图案、书籍设计的简单原则而使一些书籍被市场淘汰。莫里斯的字体创新并没有被延续使用,但是他的诚挚探索推动了欧美国家在书籍设计和印刷工艺上的改革,他与之后的相关人员共同为现代书籍出版标准的制定作出了贡献。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的书在后世重新得到了肯定,它们成了精美印刷的艺术典范,对世界各国的书籍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5]滕晓铂.论威廉莫里斯的书籍设计及其影响[J].创意设计源,2017(1):4-11.

[2]张敢.威廉莫里斯及其美学思想初探(上)[J].世界美术,1995(1):50-54.

[3][4]郑泓.欧洲彩饰手稿艺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5.(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郑泓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