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现状

摘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名医经验传承工作是实现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广泛应用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成为研究名老中医临证经验重要方法之一。文章检索近5年核心期刊中的名医经验传承相关文献,分析了以病类案、以方类案及以药类案3种常见的医案解构方法与名医经验数据挖掘研究的关系,并探讨了不同的医案解构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及名医经验数据挖掘可能存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据挖掘;名医经验传承;医案

一、数据挖掘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推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

传统的名老经验传承方法的主要包括整理医案、总结方药、著书立说等,多单纯依靠继承人对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及继承[2],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其经验传承的效果也会受到继承人自身知识水平的影响[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电子病历在内的电子数据库的普及,名医临证医案数目急剧增长,传统的师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的需要,要求我们探寻一种新的方法来挖掘总结名医经验[4]。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随机的、不完全的、模糊的实际数据中提取出其中隐藏的、但又是有用的、可信的、新颖的信息的方法[5]。传承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名老中医临证思维的挖掘与提炼,对其辨证论治思想的挖掘与整理。由于辨证论治思想往往具有模糊性、主观性,导致中医医案中的大多数要素也具有模糊性、主观性、高维度的特征[4],数据挖掘在处理这一类信息时也更加具有优势。所以通过建立大样本的数据库,引入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满足了整理分析中医医案数据的需求,也是加速中医医案数据中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的内在要求[6]。

二、解构数据是进行中医医案数据挖掘的基础

中医医案是临床实践过程的文字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表现、名医临床诊察疾病的思维过程及立法处方等诊疗行为[2]。中医医案数据属于高维度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复杂的信息知识,单一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满足处理这种数据的要求,需要从不同角度对医案数据进行解构,根据降维解构后的数据来选择统计方法分析处理。所以不同的医案解构角度对于医案的数据挖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就从近5年的名医经验传承类数据挖掘文献中的常用医案解构角度总结名医经验数据挖掘和医案解构方法,讨论名医经验数据挖掘的优势与不足及存在的发展方向。在名医经验数据挖掘中,大多数文献都集中在挖掘名老中医的临床诊察思维及临床诊疗行为,即对医案中理-法-方-药等要素解构与数据挖掘整理。理、法、方、药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即是相互关联又是互相独立的4个部分,这四部分的医案数据也具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名医经验数据挖掘的医案解构方法也主要包括:以病类案、以药类案、以方类案这3个方面。

1.以病类案

以病类案是传统中医医案的分类分析方法之一,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医案的数据挖掘研究。在医案记录中,疾病诊断是名老中医临床辩证的最终落脚点,是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思路的高度概括,以病名分类医案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体系。张冰、吴嘉瑞等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别提取出颜正华教授临床治疗呃逆[7]、泄泻[8]、腹痛[9]、胸痹[10]、咳嗽[11]、风湿痹病[12]等疾病的医案处方,利用频数分析法筛选出高频用药后,进一步利用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出常见药对及核心处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颜正华教授临床用药经验。吴嘉瑞等还运用相同的挖掘思路对孟河名医马培之治疗咳血[13]、痰饮[14]的经验进行挖掘整理。李玲等[15]通过收集周仲瑛教授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病历135例,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主要症状与常用药物关系、常用药物关系以及病机药物关系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并从这3个层次互相印证,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周仲瑛教授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李艳等[16]提取徐经世教授治疗胃脘痛临证医案,运用名老中医数据处理系统,采用频数分析对医案中患者症状、辨证证型、治则治法简单分析归纳,并采用复杂网络法对医案处方进行进一步分析归纳出核心用药,总结徐老临床治疗胃痛疾病经验。陈亮等[17]提取丁霞教授治疗慢性胃炎医案,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医案中处方用药与患者临床症状之间关系,总结出丁霞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立法处方思路。王珊珊等[18]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对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相关医案中的症状、病机、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其数据挖掘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仲瑛教授临床治疗肺癌的辨证施治思想。朱青等[19]则主要以肝胆系统疾病为纲,对提取出的周仲瑛教授临证医案中的症状、舌脉、病机、药物药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周仲瑛教授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辨证辨病思路。在名医经验数据挖掘中,病的分类包括西医病名和中医病名两大部分,其中以中医病名居多。在以病类案的名医经验的数据挖掘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以下3种挖掘思路:①以病-药(方)关系为主:提取医案中的处方用药,通过多种统计方法综合分析处方中的药物关系、提取核心处方,进一步总结名老中医对单个疾病的用药经验,该思路是名医经验挖掘中最为常见逻辑思路之一;②病-理(法)关系为主:提取医案中的患者症(舌脉)和辨证、立法、治则等数据,从症(舌脉)-证-病机-治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挖掘,从而总结名老中医对某种疾病的辨证认识及临床诊疗思路;③病-理(法)-方(药)关系为主:充分提取医案中的理法方药各个部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对辨证及用药关系进行挖掘,总结名医临证经验。以疾病分类医案后挖掘名医经验可以更为完整梳理名医名家对某一疾病的具体辨证论治及立法处方思路,也可分析名医名家对不同疾病的辨证论治的差异,总结其病证结合思想,在此基础上升华总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促进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创新。但是以病类案的数据挖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以病类案的数据挖掘研究对病证结合以及疾病核心处方研究较多,成果累累,但在异病同治及系统、完整的总结名老中医思想理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2.以药类案

中药是方剂的组成基础,其药物组合也能体现名医临证的立法组方及辨证论治思路。目前的名医传承工作中也有通过以不同药物对医案分类后对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老中医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研究。近年来,颜正华传承团队在分析颜正华教授临床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的基础上,分别提取颜正华教授含有甘草[20]、桑寄生[21]、牡蛎[22]、酸枣仁[23]、牛膝[24]、龙骨[25]的药物处方,并从单味药、药对、主治疾病等多个角度对颜正华教授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以药物为线索的名医数据挖掘在某种程度上对以病类案研究名医经验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更加全面的总结名医临证用药经验,从而提炼出名医名家诊疗思维及学术思想。但是以药类案研究名老中医医案也存在切入角度过窄,数据挖掘的结果信息含量有限等缺点。

3.以方类案

提取处方相同的名老中医医案后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也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名医经验数据挖掘角度。名老中医的处方中包含的信息较之单味中药包含的信息量更为丰富,也更容易体现出名医名家临证时的诊疗思路,有利于挖掘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叶放等[26]基于周仲瑛教授临证时重视瘀热病机的学术思想,选取周老临床常用验方犀角地黄汤为切入点,提取相关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多角度总结了周仲瑛教授临证运用犀角地黄汤的证治规律,并从多角度阐述了周仲瑛教授对瘀热病机独到见解。刘文军等[27]提取薛伯寿教授临床应用升降散的相关医案,从方药配伍等临床要素方面进行数据挖掘,从而总结出薛老临证运用升降散的经验心得,扩大了升降散的临床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总结了薛伯寿教授临床善融伤寒、温病之长,长于寒温并用、表里同治、和解分消一体的学术思想。王永贞等[28]基于黄祥武经治的当归四逆汤相关医案,从病、证、加减用药多角度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出黄祥武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证多采用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法的临证经验。在名医经验传承研究中,以方类案的数据挖掘方法应用虽没有以病类案应用广泛,但在中医文献研究中多有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方证相关、方证相应是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以方类案的数据挖掘研究有利于从异病同治角度对名老中医医案数据进行分析,更有利于总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以方类案后对名医名家经验进行数据挖掘也是名医数据挖掘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以病机、脏腑等角度将医案分类后进行数据挖掘,由于这些研究文献报道较少,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对常见的名医经验数据挖掘医案解构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对比。

小结

名医经验的挖掘与整理是系统性的、内涵复杂的一项工程。不同的医案分类与医案解构方法对医案的数据挖掘计算方法没有太大的影响,现阶段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还是主要集中于常见的关联、聚类及神经网络等方法。但不同的医案解构方法体现了现阶段名医经验数据挖掘研究的不同思维角度。以病类案、以方类案、以药类案都是名医经验数据挖掘中常见的医案解构方法,其中以病类案方法最为常见,这种方法可以体现名老中医对某一具体疾病的临床诊治经验,但是单纯按照疾病属性分类医案后进行数据挖掘是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在反映名老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以方类案也是常用的医案解构角度,是基于异病同治的临床诊疗思维的医案解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补充以病类案的数据挖掘研究的不足,也更符合中医诊疗思维,更具有优势。而按照某一味特殊用药对医案分类后进行数据挖掘,尽管也可以反映出名老中医的用药规律,但是单味用药规律所包含的信息量有限,数据挖掘结果往往过于简单。在名医经验数据挖掘研究中,单一的医案解构角度不能完全满足医案数据要素的全面整理的需求,对名医经验的数据挖掘结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有较大影响。采用多种医案解构方法对名老中医临床医案多角度反复挖掘是当前名医经验传承工作的发展趋势。这种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总结整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其数据挖掘结果相互印证后也可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有利于全面提炼、升华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参考文献

[1]柏琳,任玉兰,陈姣,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的现状.时珍国医国药,2016,27(6):1446-1448

[2]王鹏军,苗阳,刘玲玲.浅谈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策略.中医杂志,2013,54(8):718-720

[3]邵明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方法的思考与探索.辽宁中医杂志,2017,44(6):1153-1154

作者:陈曦李宜放单位: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