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审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简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浅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强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以期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险导向;企业;内部审计
前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企业内部审计领域得到了日渐广泛的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指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内审员将企业潜在的风险作为导向,并对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评估,将其结果作为依据,对审计重点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等进行评价,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良好实现管理目标,并增强自身的综合效益。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如下流程:
1.审计准备
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前,企业设置的内审部门要对审计工作的具体目标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在审计准备过程中,内审部门不仅要对审计工作具体目标进行确定,还要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对审计工作的详细计划进行编制;对审计重点进行确定。在该阶段,内审员要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战略经营潜在的风险、企业具体性质、企业会计政策、企业内部控制以及企业财务业绩等[1]。
2.审计实施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企业内审要将识别的企业风险作为依据,科学评价内部控制管理各项制度,并对管控外风险进行确定。企业内部控制通常无法对管控外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对此,内部审计要通过有针对性地策略,诸如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承担以及风险降低等对此类风险进行专门审计和有效应对[2]。
3.审计终结
在该阶段,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对企业潜在的各类风险实施科学评估,并对所收集的相关审计证据进行系统整理和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还要对审计报告进行出具[3]。另外,要针对企业存在的各类风险,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4.后续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审计报告进行出具后,仍需开展后续审计。内审员要对审计报告中的各类问题及相关建设进行有效跟进,对各类风险进行恰当处理,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并开展最终效果评价。内审员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企业潜在的风险,对于较小风险,可实施简单讨论。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
多数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片面注重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相对忽视了企业潜在的各类风险,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多数企业未能深刻认识到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各类分别风险,忽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控。
2.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
当前,多数企业基于风险导向模式实施内部审计,并加强了风险管控。但从总体上来看,多数企业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即使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也难以通过有效措施对之进行及时预警和有效管控,难以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另外,企业对于各类风险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和有效的处理路径,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3.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才能确保管理层指令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内部控制涉及的要素涵盖风险管理内容,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有效降低。然而,当前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4.缺乏风险评估量化指标
企业想通过实施内部审计,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必须对风险评估的具体标准进行明确制定。当前,我国多数企业普遍面临多样化的风险,但缺乏风险评估量化指标。多数企业缺乏对风险评估量化指标进行构建的意识,在制定风险评估量化指标的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各项工作缺乏科学指导,会对审计工作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难以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
5.缺乏良好的信息数据库
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需基于良好的信息数据库,才能正确评价各类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风险信息数据的长期收集和系统整理,并构建完善的信息数据库。然而,多数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缺乏对信息收集的高度重视,未能构建良好的信息数据库。部分企业虽然对信息数据库进行了设置,但缺乏对风险信息数据库的科学管理,且数据缺乏及时更新,难以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三、强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1.增强风险意识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深刻认识到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并针对风险预防构建有效机制。同时,企业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风险管控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外,企业要强化风险审计的氛围,对内部审计环境进行良好创设,有效增强自身承受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2.构建系统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
企业要构建系统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实时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风险管控各项机制进行科学调整和有效完善。完成对风险管控机制的构建后,要对风险应对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并及时发现和有效改正存在于风险管控中的问题。同时,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详细计划和具体程序,并明确风险审计涉及的各类方法。另外,企业要构建系统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风险管控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对相关人员的失职行为进行惩罚,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和严格执行,促进各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并从整体上促进企业业绩实现大幅度提升[4]。
3.构建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要构建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要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科学设计、有效评价、合理运行和适当改进,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强化,加强管理人员肩负的内部控制责任。同时,要对企业潜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实时关注。另外,要对内部控制各项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价。
4.构建风险评估量化指标
企业要对风险评估量化指标进行科学构建,根据大小、程度对风险进行量化,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计划,并有重点地实施风险防范的各项工作。企业要对风险导向审计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类型进行科学分析,深入探究风险原因,并明确风险隐患,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抵御。企业对相关指标进行设置时,审计人员要深入研究风险类型、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风险漏报概率以及错报概率,并详细核实分析结果,从根本上实现有效的风险评估[5]。
5.构建风险信息采集数据库
企业要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据此构建良好的风险信息采集数据库,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加强对各类现代财务方法,诸如电子化账簿、凭证以及报表的推广应用,通过会计电算化有效采集风险信息[6]。另外,审计部门要收集相关审计资料以及信息数据,借助计算机对之进行系统整理,确保信息数据库实现及时的数据更新,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信息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流程主要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以及后续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风险评估量化指标、缺乏良好的信息数据库。对此,要通过增强风险意识、构建系统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构建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构建风险评估量化指标、构建风险信息采集数据库等策略强化企业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周雯雯,初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8):109-110.
[2]赵建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105-105.
[3]张新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9):27-29.
[4]陈先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7(3):136-136.
[5]刘江燕.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J].审计与理财,2016(4):15-16.
[6]何海文.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4):87-88.
作者:宗海旭 单位:青岛公交集团隧道巴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