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思考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内部审计工作目前开展进度较慢且不深入。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根据内部审计风险类型、外在表现特征,对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出现的背后原因进做了进一步探究,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其中,政府和社会审计属于外部审计有较强的独立性,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效率。在实践环节多是通过抽查的方式对其进行审核,由于无法做到每年审计全覆盖,导致错过了对一些发现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有效规避的最佳时机。此时,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内部审计并不是新兴事物,从时间上来看,它先后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现代社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延伸,从财务、会计领域拓展至经济管理领域中。与此同时,其职能影响范围也出现了改变,为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内在驱动力。不过在实践环节,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关注,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滞后性特点,亟待予以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是指随着审计工作的开展,会计人员对漏报、错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对那些存在诸多隐患,将会给行政事业单位造成负面影响的资金收支活动、给出了不正确的审计结论或发表了错误审计意见,最终给审计主体带来了损害或较多损失的风险。内部审计风险一旦出现将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必然存在的风险,并且是客观存在着这样的风险,因为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无论审计人员考虑得如何全面,内部审计风险依旧存在,难以得到彻底消除,不过可以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或本着未雨绸缪的原则对其进行有效防范。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法可依是法治社会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遵守《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开展工作,但是这个规定对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涉及,这就导致有些问题的解决就无法可依。当内部审计人员面临这种现象时,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分析决定。法律法规的空白使得这些主观判断降低了应有的正确性以及在人们心中的权威性。这样使得审计风险增加。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在当前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有着内部机制缺失,管理无序发展等诸多情况,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增添了较大困难,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得不到有效防控的情况下,审计风险极易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政单位依旧未意识到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依旧将审计工作视为是可有可无或专门挑刺找麻烦的工作,那么将会给审计工作的持续推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充分发挥其监督部门的作用,就要知道监督部门的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独立性,所以在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不能合理的规划单位领导人与审计部门的协调工作,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部门与审计部门混为一谈,而且内部的审计机构也形同虚设,只对一些下级的部门实施监督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和正确性,所以也就导致了内部的一些审计人员不能在客观上有效的审计,也很少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本级机构进行评价和监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影响和效果。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在素质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对工作的责任感方面以及对待工作的心态方面都有严重的不合格,也缺少能够主动的进行分析和思考的习惯,对行业的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比如对审计行业的经验积累,在职业上的敏感程度都存在着欠缺,而且在对审计机构的认识方面也有严重的不了解、不重视的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审计法律是促进审计工作规范化发展的准绳,注重审计法律条例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对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首先,从实践角度出发,对现有的审计法律体系予以完善。以事实为据,进行内部审计专项法规的制定,从立法角度出发,赋予内审活动的合法性身份,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对内部审计准则予以完善。基于业务发展,对内部审计业务准则进行完善。特别是通过法律条例明确会计信息中的主要责任者,加强对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打击,从源头出发,杜绝此类行为的出现,尽可能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存在,实现审计风险的减低。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保障机制一般来说,组织结构相对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拥有着相对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进行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创建,同时又是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必须选择。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条例要求,作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立足于现实,进行内部审计项目的制定、内部审计政策方针的确定、内部审计报告的审核以及各行政事业单位彼此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同时,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维护其权威性不受侵犯,为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机制。
(三)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指对能够造成不良结果或不利情况的事件进行判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随着风险评估机制的确立和完善为内部审计风险的降低提供了可靠路径。审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环境、组织架构、决策目标、战略规划等进行必要了解。发现疑问点应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展开交流,就审计风险规避、防范等事宜尽可能达成一致。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众所周知,无论是宏观政策环境还是审计行业均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因此审计人员也需要不断实现对相关理论知识、研究成果、专业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且培训的形式也不是局限于一种方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行学习和考核以及评价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审计人员,为审计部门的发展做长远打算。
(五)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严格要求,实现各项审计项目的持续推进,促进审计风险的降低,尽力把好每一关。譬如审计任务的确定、审计命令的下达、审计报告的出具等,每一环节都需要做到独立作业,保持其权威性。尤其是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并且能够在实施的阶段设立合理的取证制度。在审计工作结束以后,保留相关的审计资料,包括审计计划、底稿等一系列的资料,并且也应当整理档案保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机构内部设立的时候,独立性是其必要的准则,这也是审计机构最重要的任务和职责所在,只有在审计机构的指导下,鼓励审计人员自我水平的提升,注重实践经验的累积和分析,加强审计权利的有效行驶,避免受到内外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注重其独立性、有效性、公平性的提升。内部审计想要实现不被审计单位所干涉,则需要始终保持较强的独立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而正确的了解。加强对此类工作的关注,为其独立性质的保持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四、结语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能够防范腐败,也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内部审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审计结论不正确,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从领导到审计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树立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使其能独立开展工作。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安平.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探析[J].交通财会,2017(09):148-149.
[2]胡晓利.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6):67-71.
作者:孟泓旭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