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后扶贫时代云审计助推精准扶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后扶贫时代云审计助推精准扶贫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后扶贫时代云审计助推精准扶贫

[提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模式将成为贫困的主要形式,相比于消除绝对贫困,解决相对贫困的难度更大。随着扶贫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审计自身在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在有效利用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基础上,针对精准扶贫下的审计现状及问题,构建适应新需求的审计模式,即云审计模式,云审计也将成为目前精准扶贫审计下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精准扶贫;后扶贫时代;扶贫审计;云审计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我国进入后扶贫时代。由于举国上下的不懈努力,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政策措施将逐步从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转向社会影响较小、难度更大的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相对贫困具有标准相对性、时间周期长、需求的多方面性等特点。此外,相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促进农业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二)审计促进后扶贫时代贫困治理。对扶贫建设项目进行审计主要集中在扶贫资金、效益和项目管理方面,并根据国家出台的重大战略对审计工作做出适当调整。根据审计报告和调研结果可以了解现阶段扶贫工作需要注意和防范的风险和不足,加强审计监督,整治和查处扶贫相关疏漏和犯罪,促进各级审计机关协同合作,提高审计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推动扶贫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推动扶贫工作稳步进行。

二、后扶贫时代审计现状

(一)扶贫信息不全面。由于相对贫困问题具有隐蔽性、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贫困户档案保管疏漏等情况的存在,易导致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提供的审计数据缺乏系统性、资金发放不合规等问题。

(二)地区发展具有差异。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贫困原因和发展前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扶贫项目和多元化的审计方法,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否则不利于该地区的长远发展,甚至出现返贫的情况。

(三)对于扶贫项目建设的审计主要集中于事后审计。事前,对于相对贫困对象、扶贫项目立项前的审核机制、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事中,对于扶贫项目建设过程需要跟踪审计,并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自身的监督作用、效率以及覆盖面;事后,对于扶贫项目的部分审计结果仅重视合规性,忽略了绩效性。

(四)审计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地区设施落后,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在高端信息化领域缺乏审计高质量人才。相关扶贫审计数据采集无法适应审计目标的要求,需要结合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等提高审计质量,做到审计全过程、全覆盖。

(五)审计问题过于零碎,审计报告不够系统,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过于碎片化。并且很多问题不具有典型性,仅是个别情况,无法据此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体把握,也难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审计报告中用词的规范性、表述的准确性也都有所欠缺。

三、传统审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精准扶贫审计实质上属于政府审计,因此对精准扶贫实施的审计与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其次,在政府审计的诸多种类中,它又独树一帜,具有其个性化特点。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一项极为重要的扶贫扶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精准扶贫审计正为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一)精准扶贫审计的特点1、精准扶贫审计范围广。精准扶贫审计是在全国范围内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扶贫物资、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的审计,它按照点、线、面层层规划的原则来实施的,截至2019年底,历经7年的精准扶贫与4年多的脱贫攻坚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成功实现了9,300多万人脱贫,国务院脱贫办称2020年底所有贫困人口将全部退出,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剩余的贫困人口正在履行退出程序。2、精准扶贫审计复杂程度高。精准扶贫政策是国之大计,从政策制定阶段到实施以及最后的完成阶段,每一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都十分繁杂,每一阶段的具体措施制定的复杂程度都难以想象,因此精准扶贫审计的复杂程度是与精准扶贫政策的详细程度成正比的。3、精准扶贫审计政策性强、资金体量大。精准扶贫是国家制定的帮扶贫困的方针政策,精准扶贫审计也是国家审计,其独立性与权威性都远高于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这是政府审计独有的特点。

(二)精准扶贫审计的必要性1、精准扶贫审计为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提供保障,有助于发现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问题,并实现我国的扶贫目标。通过对精准扶贫进行审计,首先检查扶贫对象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并按照规定给予规定的补助,是否超额,对符合规定的补助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记录在册;其次定期审查已脱贫对象是否还处于扶贫名单中,导致扶贫资源错位,用在了不恰当的位置。利用审计充分揭示扶贫项目工作组中不作为、假作为的情况,充分揭露舞弊现象。此外,还需要对当地政府部门或下级机构进行审查,着重审查扶贫项目的具体执行和实施情况,深入发现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困难的原因,并进行对症下药。2、精准扶贫审计为扶贫资金的规范使用提供监督,防止扶贫资金被贪污、滥用。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来保障其能够得到安全和规范的使用,在审计中积极推进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等各环节的公开化、透明化、阳光化管理,着力查处资金各环节的违法违规现象,是否存在不符合扶贫条件的对象获得资金,或是其中有亲属关系、利益关系的存在,有无向扶贫单位以收取手续费、咨询费、中介费等的名义来收取违法利益,有无单位部门或个人私设小金库现象,甚至是直接被个人贪污使用,是否存在闲置资金,或与预算相差过多的资金已经投入却没有任何成果体现的情况等。3、精准扶贫审计助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升全社会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得社会贫困人口减少,从而提升了社会生活水平,而精准扶贫审计则是进一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扶贫项目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从而实现脱贫,并且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使贫困县开发出新产业,提升这些县的经济水平,从而脱离贫困县行列。

四、在传统扶贫审计基础上的创新———以云审计助推精准扶贫

首先在了解云审计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大数据审计的定义,即大数据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利用大数据理念和大数据技术,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更好更快地达到审计想要的效果。大数据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主要有构建数字化的审计模式。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推进审计的全覆盖,解决审计人员少与任务重之间的矛盾,提升审计数据采集效率。有利于探索疑点数据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对疑点的二次筛选和分析以及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审计的精准性。云审计概念是在大数据审计的基础上引进的,云审计是对传统审计的一种升级和变革,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种审计资源,包括审计人员、审计资料、审计程序等,通过互联网来协同运作,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人员工作强度的效果。在云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实现异地审计,在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的过程审计人员完全可以不必于被审计单位中进行,而在云审计平台上操作,利用SQL、Python等编程方法和分析程序等审计方法对数据资源进行处理,因此审计资源的获得与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是传统审计无法实现的。然而在审计证据的搜集中,又不能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还需要在线下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例如询问、观察、检查、函证等。因此,所谓云审计,不能单单理解成计算机审计,而是结合将线下线上审计结合在一起来从事审计工作。目前,产业界已明确提出“云审计”概念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云平台,一方面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数据采集,判断是否有数据异常,如有异常则由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流程进行审计,若无异常则继续进行实时追踪;另一方面云平台为审计资源的共享及审计人员的协同提供了平台。目前,云审计平台的构建、云审计的工作模式、云审计的标准还在构建之中。云审计是未来云社会经济下审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达到云审计的一些优点,例如提高工作效率,但从根本上而言大数据审计不能等同于云审计,大数据相对于云审计而言更是一种技术,它对云审计起到的是一种技术扶持和辅助功能。就以上而言,在精准扶贫审计中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云审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云审计在扶贫审计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它能克服传统精准扶贫审计中的问题,让精准扶贫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扶贫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云审计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相较于传统审计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对象的全覆盖,传统审计大多采取抽样审计的方式,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推断总体的结论,这样的抽样不仅不全面,还会造成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利用云审计平台可以对所有的样本信息进行归纳筛选,规避了审计抽样的风险,有助于审计做出正确公允的判断。(2)实现了动态远程的精准扶贫审计,传统审计大多数都是事后审计,项目完成之后无法再回头修改,而云审计可以近乎实现与扶贫项目同步,针对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实时调控。并且能在远程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及时地进行分析、审查,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扶贫项目的有效展开和扶贫资金的充分实施。此外,利用云计算对扶贫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能够提高审计证据收集效率和实时监控数据流向,高效准确地传达审计证据和审计结构。对云计算在审计系统方面构建进行更深入研究,有效节约云审计数字化系统成本并对云审计系统的构建进行可行性的验证。

五、结语

本文根据后扶贫时代下的扶贫需求和审计现状,并结合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分析了扶贫云审计模式的概念和优势。但目前除了云审计平台的构建,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攻克,例如信息安全风险如何防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云标准和云责任等等。在后扶贫时代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手段的审计模式,一方面审计模式的升级也促使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对传统的审计思维提供了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促使建立健全扶贫信息系统,实现扶贫项目审计资源共享,完善扶贫监管机制,实现审计全过程、全覆盖,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更好地保障人民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波,杨霄.后扶贫时代国家审计促进贫困治理的制度供给研究[J].审计研究,2020(06).

[2]邢维全.国家审计能否促进农村脱贫?———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06).

[3]李兆东,巫心培,李鹏,周海楠.乡村振兴战略下扶贫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20(21).

[4]刘婧.精准扶贫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农经,2020(16).

[5]李彤.精准扶贫跟踪审计的体系构建[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10).

[6]王亚华,舒全峰.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过程与实践经验[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

[7]张碧涵.大数据时代下云审计的发展方向[J].财会学习,2021(01).

[8]彭屹松.政策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南宁市扶贫审计为例[J].商业会计,2020(24).

[9]郑小荣,韩雨肃.精准脱贫政策跟踪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20(24).

[10]顾兵,王日俊.精准扶贫跟踪审计与绩效审计一体化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大安市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税务与经济,2020(06).

作者:朱丽 姚璟 吴心怡 王雨菡 陈瑜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