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数据下经济责任审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变革产生巨大影响,面临审计数据量激增,数据类型多样化的趋势,以往的抽样审计技术可能存在无法获取相关性高的有效数据和快速处理大量复杂数据的困境,进而难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形势要求。在此背景下,将大数据审计技术和全面审计模式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当中,探讨大数据审计技术对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影响及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的可行性,并用审计案例来检验大数据审计技术相比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技术的优势,对探索大数据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建议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现状、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的活动。它聚焦经济责任,客观评价,揭示问题,促进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落实,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和担当作为,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反腐倡廉,促进组织规范管理和目标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始于1985年的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审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是成立审计组,开展审前调查,下达审计通知书,实施现场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交换意见,下达审计整改通知等,大多是人工处理。由于审计人力资源有限,经常出现审计效率低,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情况。2018年5月,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2019年7月7日起施行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同时明确提出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与深度。当前,审计机关面临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繁重,审计资源有限,审计难度大,按照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审计方式方法进行审计,难以真正做到审计面面俱到。首先是“既定标准”不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在环保、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审计工具落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采用信息技术,仍然采用传统手工方式开展审计,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难以实现审计的目的;第三是审计难以达到全覆盖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的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但包括被审计人的整个任期的主营业务活动,还要包括中央八项规定遵循情况、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涉及被审计人及其所在单位的方方面面,工作量巨大,需要搜集的审计数据证据很多。
二、大数据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一)大数据技术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借鉴
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证据载体——政务信息,发生了巨大变化。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共同出台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该指南要求加速构建国家政务信息与数据共享平台,在政务方面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工信部数据显示,政务信息是行业大数据软件应用最广的领域,高于排名第二的交通运输业和排名第三的金融业。2016年,英国政府利用大数据技术稽查发现偷税超过200亿英镑,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借鉴大数据所带来的新的政务处理平台模式,高效准确地完成审计任务。
(二)大数据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要求领导干部学会数据的获取、分析和使用。审计人员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目前审计人员采取抽样审计的办法,有些问题可能因为没有被选入样本而被漏掉,易形成审计风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证据更多来自于大数据,通过跨单位和跨部门获得更加全面审计证据,是全样本数据。大数据可以摆脱数据样本的约束,全样本研究问题,传统的审计抽样技术将会被淘汰,大数据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的新思维是:从宏观角度,面向整个审计对象来考虑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快速实现对被审计单位整套数据进行检查,发现其中隐藏的偏差或不一致,挖掘出对审计有用的信息。传统审计通过检查、函证和监盘等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特别是书面证据,支撑审计结论,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运用大数据进行审计,容易获得直观、相互印证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证据可靠性,缩短审计时间,缓解审计数量与审计质量存在矛盾关系,审计结论更加准确。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渐成熟,职能大数据处理软件和职能审计程序的开发与出现,审计人员能以较少的审计人员审查大面积审计相关数据,在凭证审核等方面可以达到系统自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将实现精准全面。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依托大数据平台,对与被审计人员相关的资金流和经济活动的数据进行识别和获取,审计工具的自动化水平将大大提高。目前存在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审计知识和经验,而审计业务人员又不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情况。这种情况不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形势。大数据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检查会计凭证、查阅领导干部在任会议记录等传统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除了掌握财会、法律、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技术,通过对数据分析、建模或可视化处理,发现隐藏的问题。
三、大数据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一)采集整理审计数据
采集审计数据时,依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分成行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学校和政府控股公司等类型,填制不同类型的数据表。采集的审计数据应包括:政府审计在近年来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以及预算执行审计等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以及查出问题的整改反馈情况;省委巡视组巡视报告、信访举报线索、纪委收到的检举信息等。经济责任审计时采集审计数据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1.从项目建设、资金出借、财政收支、专项资金使用、土地出让、矿权管理、资产处置等方面梳理大类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拟定表格。目的是审计领导干部在公共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是否履职尽责,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采集方式是从工商、社保、税务、财政等部门的数据库中提取,或者从被审计人员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复制。2.汇总梳理近年来被审计单位及人员的审计报告(含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指导一线现场审计人员进行详细的实质性测试。3.审计人员主动向巡视组、纪委、信访局等部门联系,获取线索,同时向规划部门、国土部门、测绘、林业部门等获得有关数据,形成数据库,便于下一步分析数据,挖掘问题线索。
(二)数据分析和应用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找疑点,指导现场审计组查证核实取证,思路如下:1.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大数据审计思路。传统审计在对围标、串标行为进行分析时,通常只能对中标信息、中标表、投标清单等进行分析,但是,单个项目的信息难以发现问题。在对某县长经济责任审计时,通过大数据审计建立数据模型,将维度数据(招投标信息、工商信息、税收数据、社保数据)进行组合应用、交叉关联分析,发现交易资金量最大的六家单位,直接或者间接被同一个受益人控制。同时进一步关联税收、社保数据进行分析,六家单位里某些企业缴税少、没有社保信息,充分怀疑是皮包公司。通过进一步延伸核实,该项目的围标、串标行为被确认无误。2.大额财政资金支出业务真实性大数据审计思路。大数据除了利用模型进行数据分析,还能通过简单的聚合、查询方式探索业务的真实性,帮助审计人员快速锁定疑点。在对某县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利用大数据进行简单聚合后,发现某部门三年支付给一个私营的维修厂超过1000万的维修费,远大于正常维修需要的费用(1000万的维修费用已经超过车辆本身的价值)。维修费如此之高,但是如果只看单一信息有完整的票据、合同、维修、付款记录,完全正常,没有任何疑点。审计机关通过百度式的搜索工具,对汽修厂的信息进行了综合查阅快速完成了企业信息画像,发现汽修厂注册资本金只有6万元、五年纳税仅4700元,社保的在保人数最多的时候6个人。通过画像信息不难看出,该汽修厂不具备承接此类三年超过1000万的业务能力。该案例最终核实了该部门套取财政资金,形成“小金库”的违法行为。3.国有资源和资金审计大数据分析思路。首先,选取相关联的重点单位,通常包括发改、财政、规划、土地、社保、民政、农林水等单位;其次,设计基础数据表格,一般表格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表、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表、购置国有资产表、政府投资项目表、财政非税收入征收使用表等审计表格;第三,将国家、省级政策明文禁止的、有红线底线指标及约束性指标的,经比对形成疑点问题。一般包括违反规定进行土地使用权出租出让、地产公司土地开发、矿产出让、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出借财政性资金、坐收坐支财政非税收入等;第四,将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的疑点,发到现场审计人员予以核实。4.低保金及医疗救助资金审计大数据分析思路。低保金及医疗救助资金审计大数据分析,首先从民政部门取得低保家庭信息,然后从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获取死亡人口信息、税款征收数据、公安、机动车登记信息、工商登记、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领取等信息,审计通过身份证号进行关联比对分析,获得疑点。常见的问题有:名下有车还享受低保、缴纳个税还领取低保金、已经死亡仍然领取低保金、享受养老金的同时还领取低保金等疑点问题,然后对这些疑点问题汇总,发给一线现场审计人员予以核实取证。5.保障房审计大数据分析思路。从住建部门取得的保障房信息,从公安、税务和工商等部门获取外围数据:车辆信息、税款征收信息、房产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等,审计通过身份证号关联比对分析,常见的问题有:拥有多套保障房、有车仍有保障房、高收入还享受保障房等,对这些疑点问题下发到现场审计组予以核实。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审计工作的精细化、高效化,用技术换能力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也将看到愈来越多的大数据审计实践案例,审计也必将因为大数据成为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基石与守护者。
四、针对大数据审计的局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针对大数据时代下未来审计的发展趋势,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果,结合课题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出台大数据标准规范
总书记提出要利用大数据协助决策,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条件是审计数据是规范、标准和安全的,目前,在审计数据的规划上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被审计单位职能和业务各不相同,财务数据接口不标准、业务数据缺失、数据质量不高等现象尚存在,审计人员对数据进行统一的采集、清洗、转换、加工的过程比较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探索出台大数据标准规范,将有利于推进利用标准数据共享,同时将大数据思想整合到经济责任审计的顶层设计中,充分了解审计总体情况,从而使得审计工作不受过去审计思维的禁锢,提高大数据审计的效率效果,保证全面展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创新和发展新的审计模式
大数据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提供了实现路径和技术手段,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创新当前审计模式,同时也应出台新的审计模式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大数据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尤其是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面,未出台过具体的法规和指导意见,因此,有可能存在舞弊情形的出现,相关监管机构也应切实发挥起监管作用,严格管理新的审计模式下审计工作,及时监控到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到防漏补缺,不断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建立起财务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是审计大数据发展阶段,不少地方面临“数据壁垒”的难题。各自独立的部门和应用系统使得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数据关联分析成为难题,部分部门内部的各业务系统之间也不能联网实时归集数据。建立起财务信息共享中心(平台)是利用大数据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备条件,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使各业务领域形成交互的网络,利用该平台可以获取可靠、安全和标准的数据,为审计人员实时抓取数据和及时分析数据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要加强该平台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而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
(四)建立起具备适应大数据背景能力的审计业务队伍
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责任审计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审计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因此,对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地更新,建立起具备适应大数据背景能力的审计业务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在业务能力提高上有更严格的标准,审计人员同时也需要精通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工具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信息处理能力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对于审计人员和审计团队的要求也不再是单一的,无论是对于审计人员个人提高综合能力的运用水平,还是对构建起具备多样能力的人才团队都成为了迫切需要。因此,需要在加强具备此类能力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上下功夫,同时也需要考虑团队分工和能力的合理性,早日构建起适应大数据背景能力的审计业务团队,加强团队数据搜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整体风险应对能力,进而保证大数据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开展,切实保证审计实效。
作者:牛如海 徐莉芹 王梦雅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