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析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当下企业普遍实行审计机构与其他机构平行化的组织形式,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会计主管负责,不仅导致其无法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去选择审计对象、采取审计行动,而且不隶属于企业最高决策层,使其审计工作常受中间管理层的干涉,造成审计人员无法及时获悉企业经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审计人员向会计主管汇报工作、提出建议的组织沟通模式,往往因缺乏权力保障而难以为继。有些企业没有设置单独的内审机构,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合署办公,致使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甚至有时会要求审计人员为企业经营状况承担直接责任,进而使得内部审计沦为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摆设”。

内部审计是一项集经营业绩审计、财务会计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于一体的综合审计。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以财务审计为主,而有关经营业绩与风险管理的审计则较少涉及。这与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合的。以美国为例,企业经营业绩与风险管理审计占据内部审计时间的大部分,而财务审计所耗时间则不足20%。而且,一些管理者错误地把内部审计视为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致使审计与财务两者间职责不清,审计公正性大受影响。另外,时代在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在变化,内部审计的侧重点也应有新的调整。如果仅将内部审计工作置于财务会计领域,不能扩展内部审计的“辐射范围”,那么内部审计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无法助推企业价值增值与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仍然以账目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几乎不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没有将统计抽样技术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也缺乏审计工作经验交流机制。更为主要的是,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还停留在手工审计的阶段。审计人员利用个人经验与职业判断对企业账册、会计凭证的内容进行抽样审核,没有深入了解经济活动并在生产经营环节发现深层问题。同时也有一些审计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较少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严重制约着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另外,有的审计人员出于简化流程考虑,有可能会选择舍弃一部分自认为对审计结果影响不大的程序,反而使审计结果与实际相背离,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

人员素质能力与内部审计效果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般而言,人员素质越高,内部审计的效果也就越好。然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已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就人员配备而言,当前许多企业的审计人员是从财务系统中挑选出来的,仅熟悉财务管理,对经营审计、风险审计、法律法规、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则相对欠缺,难以契合审计人才复合化、高素质化的要求,无法承担起监督企业管理、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同时,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队伍无论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上,还是在专业资质、职业素养上都不具备较强的胜任力,使其对审计政策不能正确领会、对审计活动不能从容应对。再加上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也限制了对优秀审计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无法把先进技术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极大地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履行。

新《会计法》明确提出: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管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构的职能应定位于把内外部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但目前国内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主要体现为企业内外部审计没有形成明确的分工,管理水平滞后制约着企业内部无缝隙沟通。同时,不合理的外部监督机制难以对企业审计工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致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审计质量与其成长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审计机构,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使之真正服务企业发展。根据国家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该组织负责人直接领导,并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与监督。因此,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基础上,企业要加快改变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置的结构,在最高决策机构下设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其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以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也防止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而造成工作掣肘。审计人员由最高决策机构聘任,坚持专人专职,依据经营活动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以及专业能力水平来选人用人,避免审计人员兼职工作、任务繁重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岗位责任制,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其权责有机统一。唯此,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果、质量有保证。

(二)拓展审计范围,发挥内部审计的效能。企业要继续加大对财务审计的力度,通过对资产、负债的全面审查,核实资产负债与损益的真实性,保证财务活动合法有序运行。以实现企业增效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除了财务会计之外,应涵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工程建设、信息安全以及风险投资各个方面,突破以往财务收支为主的框架,转而向经营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资源配置审计方向迈进,更加注重审查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分析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既可为企业管理者出谋划策、当好助手,又能防范基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失范”。在其中,审计人员要认真部署,将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业各项经营事务的始终,并实现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审计”。其职责也不仅仅是发现企业财务问题,更要善于就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不但要追踪监督所在企业员工对政策程序、法律规章的遵守情况,评价管理者履行经济责任的表现,还要检查企业是否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是否有质的提升。

(三)改进技术方法,实现内部审计的科学化。实现审计技术与手段的创新是信息化时代的内部审计必然趋势。在具体做法上,企业有条件、有步骤地在内部构建起现代化的审计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财务帐目、经营管理、工程规划等方面进行联网审计与问题分析,大大提升了内部审计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要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逐步完善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流程,一旦发现企业运营风险,就在第一时间向企业决策层进行如实汇报,使企业经营问题获得及时解决。另外,改进审计抽样方法,将统计抽样与判断抽样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实现抽样的合理性,保证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力。内部审计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亟需多举措加以改变。一是严把“入口关”。结合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要求,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审计人员选录标准,实行“执证上岗”准入制度,凡是内部审计人员,须获取相应资质,并鼓励优秀人才顺利进入审计队伍,用自己专业知识与经验去提升企业审计水平。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内部审计涉及学科门类多、知识覆盖面广,因此企业要以业务培训为着力点,促进审计人员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法律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多面手”,增强其专业胜任力。三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其恪守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错误与徇私舞弊的问题,以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

(五)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政府要与时俱进,尽快出台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细则,以明确审计权限,规范审计工作,切实做到企业内部审计有法可依。同时,组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监督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情况,增强内部审计的约束力,坚决杜绝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化。而且,该机构要与外部审计机构协调合作、加强沟通,共同对企业运营状况实行动态跟踪,对企业运营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预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通过内部审计监督企业资本运作,也有助于堵塞漏洞、减少支出、变相实现资本增值。

总之,加强与完善内部审计是企业取得新成效、获得新发展的有力保障。无论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民营中小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功能。(本文作者:刘楠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湾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