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议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建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将企业战略发展的大目标转化为内审分目标,再层层分解细化到年度、月度计划,落实到每名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将每个人的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内审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除了“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还要明确“谁检查、干好怎么办、干不好怎么办”,通过日小结、周总结、月考核、年度绩效分析,查找瓶颈、制定对策,实现对审计监督的再监督。习惯势力是可怕的,这种惰性会成为持续改进的阻力,因此,跟踪整改不但适用于最高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监督,也适用于审计建议的落实。原审计长李金华曾说过:“审而不改,还不如不审”。因此,必须用后续跟踪审计来巩固改进的成效,推动企业在更高水平上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在有限的审计力量下如何有效担当“免疫系统”的使命,内部审计必须找到一个有力的抓手和着力点,以实现从“他控”到“自控”的转变。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就不再是一点一面的单兵作战,而是构建全民皆兵的“钢铁长城”,实现“在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
(一)坚持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
所有单位、所有业务都要审到,确保审计覆盖面100%,形成权力在监督下运行的氛围,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为内控有效运行创造条件。同时,根据轻重缓急,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互补,实现有限审计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坚持日常监控和集中审计相结合
通过实时监督实现动态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防微杜渐。同时,将日常监控的及时性与集中审计的系统性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如:通过日常动态监控将领导干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分解到每年、每月。经营业绩、内部控制审计都在任职的过程中完成。离任时的集中审计就是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审计,以及对以往审计资料系统的整理,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让离任者走得清清楚楚、继任者接得明明白白。
(三)坚持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相结合
从多角度全面衡量经济业务,充分发挥传统审计查错纠弊和现代审计预警预防、推进企业高质量运行的多重功效。
1.关注合规性,即,是否符合国家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各项法规制度本身就是企业防范风险、抵御病害的有力武器。违反国家宏观政策的行为势必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所以,一方面要坚持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性地位,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财务收支真实合规;同时,要开展国家法规、企业管理标准的遵循性审计,保证企业在合法、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2.关注效益性,开展效益审计就是要促进企业高质量的运行。为此,要抓好分析、立项、实施、建议四个主要环节。在认证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的基础上,重点审计和评价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力求以小见大,从微观发现问题,从宏观分析问题,从管理、机制的角度提出审计建议。
3.关注风险的前瞻性。审计人员不但要有“隐患险于明火”,“预防胜于治疗”的风险意识,还要改变眼睛只看企业内部、目光局限于眼前的传统做法,加强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外部、二是关注未来。企业领导者最大的任务就是适应环境、迎接挑战。作为参谋助手,内部审计也必须对国家大政方针、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等重大外部环境变化保持敏感性,结合企业实际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用好“望远镜”看到未来的发展,用好“显微镜”看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见微知著。(本文作者:陈开松 单位: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