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资源环境审计着眼于可持续经济发展。当前,基层审计机关也将目光投向该工作,集中力量深入探索与实践。本文针对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资源环境审计难点,提出“纵向管理及横向拓展”发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设想,以期为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对策
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在上级审计部门与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当地资源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特点,深入调研,积极谋划,努力实践,不断拓展资源环境审计领域。但相比于上级审计部门,差距仍然较大,除了面对全国审计机关所共同面临的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够、资源环境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外,还需解决以下突出难题,如:资源环境审计规范建设进度缓慢、审计内容狭窄、审计技术方法滞后、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审计结果公告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现就完善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提出几项对策,具体如下:
一、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推进总体思路
(一)改进内部建设
以规范化及审计质量提升为目的,向面广纵深发展从纵向管理而言,需要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制度设计:一是推进基层审计机关条线管理,由上层制度设计保障独立性;二是健全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制度,完善工作开展依据;三是逐步完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提升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及科学性;四是强化地方资源环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体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思路;五是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升透明度;六是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当地环保工作推进建言献策。从横向拓展而言,需要进一步延伸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全面获取环境信息、提高审计质量:一是提升新型审计方法运用率,推动创新;二是突破现有审计方法局限性,适应发展需要;三是拓展环境信息获取渠道,全方位收集信息;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力度;五是加强项目过程质量控制,由内部规范化保证独立性;六是转变审计思路,“两步走”拓展审计内容,即做优结合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探索独立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
(二)加强外部引导
以透明化及参与度提升为目的,向协作互补推动虽然资源环境审计的主体是审计机关,但内部审计机构及社会审计组织作为助力者,职能部门作为被审计对象及环保工作的监管者,普通群众作为受益者,同样需要在引导下,积极参与该项工作,发挥协作互补的优势。一要推进“四位一体”模式,构建基层审计机关有效组织架构,促进基层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及地方职能部门在工作上协调互动,形成合力;二要充分利用专家建议,提升社会审计参与度,消除审计人员专业短板劣势;三要加大审计宣传与公开力度,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推进具体措施
(一)推进本地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1.健全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制度。制度是所有管理模式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建立地方资源环境审计制度,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明确工作目标、操作流程、工作要求、责任分工等内容,以制度保证此项工作的规范开展。2.提升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科学性、完整性。资源环境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一定程度削弱了审计评价的说服力。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意义重大,但如何建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亟待攻克。首先,应对地方资源环境各个领域开展审计,包括土地、水资源等,在审计过程中逐项了解业务流程等等,明确审计评价依据来源,进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其次,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对资源环境审计实践工作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按不同行业、企业或领域等归纳、提炼审计评价的重点。
(二)拓展审计内容,双管齐下提升独立性
1.努力推进基层审计机关条线管理,由上层制度设计保障独立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这对于完善国家审计监督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意义重大。从基层审计机关角度而言,虽然在此项工作推进中不具有主动权,但是却可以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审计署,积极探索统一管理有效做法,总结经验,供上级审计机关参考借鉴,促进早日实现条线管理。2.加强项目过程质量控制,由内部规范化保证独立性。一是探索建立《地方资源环境审计操作规程》。基于其他审计类型已有的操作规范,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形成特属于地方的资源环境审计操作规程,其中需明确资源环境审计目标、范围、步骤,审计调查、实施、报告等各阶段业务流程和具体工作内容、要求,以及审计方法运用、评价体系等内容,以使其内容完善、条理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加强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完善《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办法》并严格执行,确保审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移考核关卡,强化管理,促使审计工作规范;严格执行项目“三级复核”制度,确保各项规范性制度得以落实到位;跟踪审计岗位职责,逐步形成责任追究制度。从领导班子重大审议的严肃性、审理人员审理阶段的严格性以及审计人员现场实施的规范性等全方位保障项目质量,推动基层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从一定程度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独立性。3.转换审计思路,“两步走”拓展审计内容。首先,以财务收支等传统审计为基础,将结合型资源环境审计做优。深化“资源环境+”理念,将财政经济责任、专项使用管理、预算执行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内容想融合,构建全新的资源环境审计格局,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其次,深入独立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实践。围绕当地环保重点,努力转变工作思路,以绩效为先。从环境审计独特视角出发,以“五关注”实施独立型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一是关注环境绩效,揭示项目实施及后续管理中造成的环境破坏。二是关注管理效果,揭示内控缺失或重大管理风险;三是关注资金效益,揭示滥用资金、损失浪费等;四是关注政策效应,揭示政策偏离既定目标,实施或后续管理制度建立不及时;五是关注行政效能,揭示由于体制、机制等造成的行政成本过高、资源浪费大、效益低下等。
(三)审计方法多样化,以创新驱动工作发展
1.提升新型审计方法运用率,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基层审计机2017年第05期下旬刊(总第661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5,2017(CumulativetyNO.661)关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不断提出新的建议、新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代审计方法确实也得到了不断更新。比如会计电算化催生了计算机审计,审计领域拓展又引入了一些特殊的专业技术,如废水、废气、废物等专业监测。这些专业的技术手段,满足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需求,有利于工作创新。2.突破现有审计方法局限性,适应审计发展需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在做好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偏废传承。那些经实践证明为好用的审计方法需要进行保留,并不断总结、逐步改良,使之重新焕发活力。一要活用访谈、问卷调查、文件审阅等常规审计方法。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特点,提升审计方法运用的有效性。二要推进研究式审计。不拘形式且不定期的讨论是审计中常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规定形式及频率,使之常态化,如每周业务科室会议等。搭建“头脑风暴”式讨论平台,充分听取小组成员、业务科室建议。三要完善与联网核查等工作的对接。充分运用各种针对不同审计对象开展的日常财务数据检查成果,有针对实施项目审计,提高工作效率。
(四)完善项目组织管理,提升审计资源效益
1.关注地方资源环境审计重点,强化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一是优化年度项目计划管理。资源环境审计成功的关键在于选题,因此需强化项目计划调研。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资源环境具有特定的区域性,计划必须围绕地方环保工作重心,从资金投入或社会关注度等角度予以考量。如:地方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计划、领导关心事项、市民关注点及地方环保薄弱点等等。二是优化各个项目实施计划。通过充分调查了解,尽可能全面、完整把握审计事项,如:适用的法律、法规,职能部门的分工情况,具体业务流程,制度建设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个性的实施方案,对分工及时间安排尤其应细化,通过把控各环节进度,促使项目按计划实施。2.推进“四位一体”模式,构建基层审计机关有效组织架构。“四位一体”模式是指基层审计机关、地方职能部门、社会审计组织及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工作协调互动,凝成整体合力推动地区环保及资源管理工作。随着资源环境审计综合性、流域性特征的日益凸显,基层审计机关必须整合内外部资源,改变上下级各自为阵的格局,谋求区域大同。第一,优化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及项目组织方式。强化领导现场决策及时性、严格把控进度与质量;强调人员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同时注重项目讨论有效性,提升工作实效。第二,深入探索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合作模式。围绕区域特色内容实施审计,启动上下联动模式,如:上下级同步安排项目、下级部门参与配合或审计人员挂职锻炼等,促进上级对下级业务指导职能的履行。第三,紧密审计与职能部门的协作。在环境监管体系中,履行管理与执法职能的环保机构、落实环境保护具体事项以及管理资金等部门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审计与上述部门间的配合,共享监管信息等,有助于全方位监控区域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第四,引导内部审计机构探索资源环境审计。鉴于政府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系统中的特殊性,可引导其发挥能动性;对于部分内审工作开展较好的民营企业,则可将其纳入资源环境审计体系,有助于提前发现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有效降低企业成本。3.有效采纳专家建议,提升社会审计参与度。一是建立各领域专家储备库。由于资源环境领域超出了大部分基层审计人员知识储备范畴,因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有助于提升审计成效,降低审计风险。但需重点把握以下事项:专家间知识类型的组合、双方权力义务划分、专家独立性、其提供意见等的可行性及对专家的考核。二是加大力度提升社会审计参与度。在常规审计项目中,聘请事务所人员是常见的,这同样适用于资源环境审计。通过强化对社会审计的引导,有助于其今后独立开展该类型审计项目。
(五)信息收集与披露双向拓展,充分审计证据
1.拓展环境信息收集渠道,多方位获取信息。联合环保、水利、规土、林业等职能部门构建资源环境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部门信息共享,有助于审计监督前置,也可帮助审计组获取更全面的环境信息,提升审计质量。积极探索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审计,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效率性和合理性,保障审计组获得有效可靠的指标数据。2.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力度。目前资源环境信息的披露是一种自愿行为,且披露格式、内容及方式等均无统一标准,因此需审计机关主动参与到环境信息披露推进工作中。一要狠抓审计报告质量,揭示由于信息披露不完整导致的违规违纪问题,建议完善内控、提升透明度。二要利用审计联系、征询及项目契机,推动职能部门健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披露要求。三要严格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重点关注文件明确要求披露事项公开情况,推动部门等主动作为。
(六)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环境审计结果的执行机制
1.加大审计宣传与公开力度,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当务之急,要针对环境审计常识性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市民了解工作内容与目的,深入“环保为先,造福后代”理念,吸引其积极参与进来,形成环保自觉意识;其次,注重总结和综合分析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宣传成效。通过当地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介宣传审计工作,获得市民支持与配合,同时通过揭示地方环保中存在的问题,向市民传达本地区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引导其自觉关心并制止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强化对周边排污企业的监督,以此搭建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平台,有效促进地方环保工作开展。2.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首先,进一步规范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和程序。资源环境审计涉及很多专业领域,应在一般公告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明确专业信息公开范围、公开程序以及公开形式等;其次,逐步拓展公告内容,更为具体、详细的揭露环境审计发现问题以及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第三,畅通社会公众的建言渠道,完善反馈机制,提升审计结果公告的透明度、影响力。第四,针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资金投入量大,涉及面广以及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的重大资源环保项目,探索建立阶段性审计结果公告,便于政府和市民及时了解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也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执行偏差。总之,立足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完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压力,有助于提升基层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震慑力,推动被审计单位积极落实整改。同时,加大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宣传,促使更多市民主动关心了解政府环境审计工作,发挥群众对于政府环境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政府部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强化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作用。3.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资源环境审计过程中应针对各环节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规范管理、提升绩效。如:审查环保资金征收与管理情况,揭示挤占挪用、拖欠遗漏等问题,建议强化资金管理;审查资源环保政策落实情况,揭示由于未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导致的违法违规行为,建议提升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审查环保建设项目的绩效情况,揭示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问题,建议优化管理、重视绩效;审查职能部门环境保护职能履行情况,揭示不作为、乱作为及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建议追究责任、强化公众监督。通过发挥基层审计机关建设性作用,促进资源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的落实及完善,切实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黎莉.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杨知宇.完善环境审计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4,(6).
[3]赵福军.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审计[J].理财,2011,(5).
[4]李晓红.关于在新时期基层审计机关做好资源环境审计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9):215-215.DOI:10.3969/j.issn.1009-2781.2013.09.163.
[5]吴宏新.浅论县级审计机关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的途径[J].江苏商论,2013,(25):80-81.DOI:10.3969/j.issn.1673-5889.2013.25.029.
作者:林婉婉 单位:上海市青浦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