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专项资金审计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正以空前的渗透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报告中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把各类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随着深入推进全覆盖审计,探索如何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嫁接大数据、融合大数据,发挥综合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查核、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审计事业的改革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本文主要围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路径以及实践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审计研究

1引言

为促进大数据发展,国家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第19条,首次在文件中将大数据审计列入审计信息化工作重点,标志着大数据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江苏省自2012年启动省级“2011计划”,至今共立项建设了59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为了加强和规范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保障协同创新项目计划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4年4月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印发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开展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专项资金审计的通知》,明确规定学校审计处负责对协同创新中心各项收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周期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审计。报告中又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把各类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学校审计处作为经济运行综合性监督部门,如何加快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完善数据资源,努力提升数据管理和分析手段,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审计面临的问题

2.1审计线索由纸质资料向电子数据转变

在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通常采用翻阅账册、会计复算、盘点、延伸调查等手段来发现审计线索,限于人力和项目时间约束,传统审计适用于审查资金量和规模比较小的单位。随着被审计单位电算化和信息系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单位对财务和业务系统进行信息化升级,很多第一手的资料首先录入财务、业务系统,账册和凭证只是从信息系统内打印下来作为备查资料。审计人员面对“整洁的”账册、“干净的”凭证,既熟悉又陌生,想从账册上发现疑点,难度越来越大。

2.2审计思路由就财务审计向综合绩效审计转变

传统审计重点不能深刻剖析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指标”,使审计监督停留在财务表面,没有触及被审计单位的核心业务。2008年刘家义审计长就提出:“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体制、制度和管理水平的问题,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都要求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全力推进绩效审计。”而绩效审计对大数据运用要求更高,需求更强烈。不仅包括庞大规模的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集合,还包括应运而生的针对数据资源进行管理、分析与利用的处理技术。大量数据不仅在采集、整理分类、分析等技术层面面临挑战,也在数据风险管理方面面临新的问题。

2.3审计时效由事后审计向实时监督转变

传统审计是阶段性的、事后监督,现场审计实施之前可能被审计单位已经做出错误决策了,造成了不良后果。解决这个亡羊补牢的问题就要靠联网审计等信息化审计手段。联网审计有三项突出特征:实时审计监督、远程审计、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开展联网审计,能够让我们的审计工作由以前的事后审计转变为过程审计,即事中与事后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结合起来的审计理念。这样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一些违纪、违规等问题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同时,可以为决策部门关注资金、监督项目效益,及时、准确、动态地提供决策信息,能够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大数据审计的处理方法进行系统归纳和研究,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3利用大数据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审计的路径

3.1要加快审计数据平台的建立和共享

我们知道,审计处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能把这些数据都存储到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共享和交换,将会促进审计处的管理能力、审计质量、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要尽快建立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加工、转换、存储、交换、共享和管理的大数据平台。结合“十三五”规划中对高校审计综合能力建设的要求,积极搭建包含各大板块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满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建模,数据信息高度共享、上下级纵向协调调动,各环节间横向互动的工作要求,完善数据分析与利用的全过程。这是目前我们跟随时展,提高审计效能的关键任务。

3.2要实现数字化审计工作

数字化审计工作要求每位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业务,还要会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1)要看到前期数字化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认识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是解决当前审计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和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不懈地推进。(2)要正确认识数字化审计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对于采集的数据质量差,部分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技术能力水平与数字化审计工作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等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要正确认识,以平常心来看待,避免在工作中急于求成。(3)要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和数据分析中出现的误差。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把审计过程中出现的正常误差扩大为审计风险。对事物的判断要立足于当前现实情况,要善于抓关键问题,避免在细枝末节上耗费时间。(4)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疑点数据。疑点数据是通过计算机审计分析模型得出的结果数据,一般情况下数量大、内容多。疑点数据落实成问题仍需做大量的核查取证工作,在工作中既要避免直接把疑点作为问题直接编制取证记录,也要避免对所有的疑点进行全面的、不分重点的核查取证。核查人员应对疑点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和筛选,可以根据审计经验将疑点数据分为ABC三类进行管理。对关键的、重大的少数疑点列入A类进行重点核实,对问题性质一般、数量较多的疑点列为B类,并移交给被审计单位进行疑点自证或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核实,对违规问题较轻、金额偏小的疑点数据列为C类可不予核查。为了突出核点、提高核查效率,A类问题总量上最好能控制在5%的比例内。探索建立疑点数据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于当前暂时难以核实的疑点数据,可以在本年度的其他项目或以后年度的审计项目中逐步进行核查。因此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审计要利用大数据资源,尝试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发现审计疑点,从审计思路、审计手段和技术方法上提升和创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审计增值服务。

3.3要注重大数据人才的培养

审计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我们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审计部门发展的基础,审计业务的精进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熟悉实务、精于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很难通过招聘获得,只有在不断摸索和实践大数据平台、审计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积累经验。此外,在数字化审计中,还要会运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而计算机人才又不会审计,审计人才又不专计算机,因此,在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专业培训上,建议:(1)针对审计业务骨干举办计算机中高级培训班学习,并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开展高级数据库管理、数据分析挖掘、信息系统审计等专业应用培训;(2)建立计算机审计学习平台,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自主学习相关培训资料和审计案例,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4大数据审计在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审计中的应用

(1)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处利用数据分析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初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同时依托审计数据平台,综合利用财务与业务数据、综合对比,深入挖掘,揭示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审计作用。(2)大数据助推审计全覆盖。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创新审计方法,大数据审计在对象上,做到纳入预算收支单位无遗漏,在内容上,做到涵盖单位或项目的全部财务收支无死角。借助数字化审计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全校预算单位(部门)审计全覆盖。(3)大数据审计实现深度挖掘。审计处以多级数据、部门之间数据分析为平台,利用大数据对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进行全面审计。(4)大数据审计推进制度完善。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督促协同创新中心完善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4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随之发生改变:从抽样审计转向全覆盖审计,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后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转向非现场审计,从微观审计转向宏观审计。大数据审计不仅是技术方法层面的创新,更是审计理念、审计制度、人才培养方面的变革,审计人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树立责任观、系统观、数据观、创新观、不断完善和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牛艳芳等.大数据价值链视角下的审计工作创新与实践[J].审计研究,2017(5).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新华网,2017-10-27.

作者:陈慧 单位:常州大学审计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