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数控机床论文范文

数控机床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数控机床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数控机床论文

数控机床课学生能力培养论文

1要注重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形成有理论基础的技能的源动力

在教学上要发挥学生的主导学习地位,充分提供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雏形。这与教学的方法和教学设计息息相关。加强考核措施督促学生学习,如要求学生看书,在书上要有重点标记,要能分清各章节间的联系,每一章节里,甚至每一段里说明的是什么问题?鼓励学生多参看其他资料,对下功夫读书的(如书上有因翻看变数多而发黑,且有较详细的标注的)同学在过程考核上多加分。对上课积极发言,实习时积极动手和动脑的同学多加分,对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有自己的观点、不照抄照搬的多加分。在讲课过程中。也要及时指导学生看书,指导学生书中有用的知识点是怎样和项目对接上的。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将项目与教材有效衔接。对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学会读书益处颇多,不但能形成理论知识体系,而且为能具有自我阅读资料的能力做了一定的铺垫。而这是提高维修技能的必要手段。学会读书的学生必然是愿意读书的学生,愿意读书的学生必然是能读懂书的学生,能读懂书必然要想办法教明白学生。这不仅是授课教师的水平问题,还与教师的责任心,课程设置的内容及前后课程的安排有关。

2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同样

对学生形成有理论基础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在校生虽然形成的是初级技能,但是应该是学生一生中与其技能相关理论知识的主要来源地,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他日后自学的基础,因此如何传授知识,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其技能相衔接至关重要。合理处理教材内容,讲清楚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有理论基础的技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技能,这也是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这种理论的来源一定是准确、可理解并能有一定的文本材料(如教材)以供查阅,这就要求在实训室上课时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联系实际讲清楚书本上的知识点,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要指导学生在书中做好标注,便于学生日后复习巩固,加深理解。这样才能在很短的学时内,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方法很多,在本门课程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小范围对比与大范围对比两种方法。对比法能清晰地使学生对教材编排有深入的理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也有指导意义。举例如下。数控机床的控制主要是针对主轴和进给轴,要从它们的驱动要求,驱动器的类别,驱动器的接线及参数设置、常规操作方面加以介绍。要从它们与数控装置的连接,包括控制指令信号的种类与性质、反馈原件与反馈信号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介绍。这些内容贯穿整个教材,要从全局角度进行大范围对比讲授。教学中大量运用了循环渗透教学法,循环渗透教学法不是简单地重复,要有不同的去反复提醒学生,使学生对它们的异同有深入的认识。

(1)第一次课就介绍数控系统的组成,明确开环、半闭环、闭环的含义、组成形式和对数控机床控制作用的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确数控机床的分类和发展的方向。

(2)第四章介绍进给伺服时,对开环、半闭环、闭环三种控制形式进一步说明,对三个环是否采用检测元件、检测元件的安装位置要求,检测元件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三种控制环应用场合、调试的难易程度、控制精度的对比做进一步讲解。可见前面的铺垫不但能完善教学过程,而且启下。同时对伺服驱动器的内部有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三个控制环路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自控原理在数控机床控制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解,这样的适时比较,可使学生明确这两个三环的本质区别。使知识结构在递进和加强。

(3)第四章中步进驱动器与伺服驱动器之间对比,如接口数量,电源性质:包括电源的电压高低;电源是交流还是直流;电源接入的数量,除强电电源外,是否需控制电源,是否有先上控制电的要求等;第五章中有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要求、主轴驱动系统的要求、主轴传动的要求。应明确三者之间的包容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侧重与联系。显然这里应用小范围对比讲授为好。这里不但要对比讲授,还要指导学生看书,以便学生理清头绪、读懂教材,学会看书。这也对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有很重要的影响。

点击查看全文

中职学校师资培训论文

一、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脱离中职教学,实效性差

在培训过程中,一些培训单位缺少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研究,不了解中职教师在培训上的关切,培训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单向的知识传授较多,动手实践较少;校内教授授课较多,校外行业能手指导较少。院校合作较多,企业参与较少,参观游览较多,实际操作较少。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多是处于一种兼职状态,缺少对受训学员学习需求的深入了解,依托本单位的师资,减少企业实践的做法方便了培训单位工作上的安排,减少了工作上的麻烦,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但教师们最为迫切需要的岗位能力却提升甚少。

(二)评价体系不够严谨,评价不够严格

一是对受训个体的评价不严格。在对受训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包括:出勤率、教案、论文、企业实践报告、实训作品(实训汇报)等基本内容。但在实际考核中,在一些培训班,出勤很少不会影响到培训最终的考核,一般的出勤考核由班级同学自主负责,即使有同学逃课,也会有人代签,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严重时上课的人数不足半数。二是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不够严谨。对教师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或网上反馈等形式,让受训者就培训内容、师资水平、后勤服务等方面内容进行满意度测评,面对这种测评,大多数培训学员出于对教师劳动的尊重或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在填写测评时往往加入主观内容。缺乏专业评估机构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各个环节的评价。

二、对我国中职学校师资培训的思考

(一)降低培训的宽度,加大培训的深度

点击查看全文

教学改革下机械制造论文(2篇)

第一篇: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脱离实际生产及知识滞后是高职教育教材内容所存在问题。在不同的教材里交叉学科的内容重复出现,既产生教学学时浪费现象,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工艺技术,还包括工程实践,这些内容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枯燥的名词术语、繁多的知识点,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非常小。合并缩编原有几门课而成的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其内容冗杂,以知识灌输为主,不利于高职教育教学。

(二)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灌输式教学是在教学上采取的主要方法,面面俱到地教授教材内容,惟恐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完全。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只能死记硬背知识,更不用说把握好章节中的精髓了。此外,学生对信息量的获取较少,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狭隘教学方式(从书本到书本)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仍广泛存在,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是很难依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因此,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的探讨

点击查看全文

数字电路设计抗干扰技术分析

摘要:数字电路的设计对数字电路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集成电路成为应用的主旋律,在数字电路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选择数字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比其它电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这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主要的优势。本论文主要从硬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软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案例分析进行阐述数字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分析,希望为研究数字电路设计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字电话设计;抗干扰技术;分析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子设备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广泛应用电子设备,尤其智能手机的应用,其用户不断增加,用电设备密度不断增加,在空间应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电子设备之间可能造成干扰,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必须提高电子设备之间的抗干扰性能,因此我们在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的方式进行提高抗干扰性能,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抗干扰能力,符合现在数字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

1硬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

1.1安全接地技术

安全接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把机壳接入大地,让电量转移到大地,减少电荷积累情况,减少因为静电等原因造成人与机械设备等受到安全影响。设备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绝缘层可能出现破损等现象,就可能造成机壳带带电,这时候的电量是足够大的,不能及时转移,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利用安全接地技术可以把多余电荷转移出去,还能及时切断电源等,对其安全性能起到保护作用。

1.2避雷击接地技术

点击查看全文

航空航天制造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企业对高校培养研究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导师团队带,学生做”的二化主从结构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企业最新要求。针对航空航天制造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行业的迫切需求,提出了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的固溶模式。建立了以研究生为主体,产教融合、科教互促的国际多元化教学团队,以航空航天制造重大创新成果为背景,通过高水平研究项目沉浸式体验,形成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国际化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的多元固溶场景。实践表明,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行业拔尖人才。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固溶模式;航空航天;创新案例;国际化

一、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航天类研究最发达、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其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其国内的大学[2]。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美国MIT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提出了CDIO教育理念,该理念以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并直接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引入波音公司的素质要求制定培养方案,使培养出的学生满足航空制造行业的要求,培养的学生受到企业的欢迎。法国研究机构和工程院校组成了教育集团或学校网络,例如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简称GEA),拥有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法国国立高等航空制造工程师学院、法国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航空机械与技术大学四所成员学校,共同进行航空工程人才的培养和研究,通过建立教育集团,使各成员院校在兼具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密切交流、相互借鉴、协同发展,使相近学科领域和专业间的交流合作更为自然、通畅,使成员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功能与内涵得以拓展延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未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提出了“拓宽基础、瞄准前沿、构建团队、自主创新”的研究生教育方针,凝炼了三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别探索并实践了三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3]。西北工业大学孙瑜等人针对国家发展大飞机重大专项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需求,分析了国际上一些航空工业强国的航空工程师教育模式和实践,总结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航空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突出了国际化和创新性培养的探索[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旭面向国际竞争的航空航天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构建基于问题的“探究、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沈敏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航空航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5,6]。北航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采用分类培养方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西工大以航空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定位于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创新工作,是航空制造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础。南航前期针对基于问题和国际化视角的研究,为航空航天制造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了基础。但针对航空航天制造类学科基础、应用基础和工程实践结合强的特点,以上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水平拔尖人才培养的要求。美国和法国主要依赖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结合优势企业,取长补短,协同发展,该模式探索工程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高校如何结合航空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为本文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局部借鉴。针对以上问题,文本提出了适应航空航天制造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的固溶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团队,依托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项目为载体,以航空航天特色创新成果为案例,研究并实践航空制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固溶模式,解决国内航空航天制造企业高水平创新人才匮乏的问题,提升我国航空航天制造整体水平。

二、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的固溶模式

研究生作为国家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军群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而创新的培养尚没有一种固定成熟的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提出了航空航天制造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的固溶模式。固溶原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用于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韧性。人才培养的固溶模式是一种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模式,是指由研究生、国内大学专业教师、国外大学知名教授、国际航空航天应用专家、航空航天制造专家组成的跨界国际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合金),以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固溶炉),基于航空航天制造重大创新成果(恒温保持),通过高水平研究项目沉浸式体验(溶解),使研究生(固溶体)成为具备国际化视野、高水平研究经历、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固溶过程)。

(一)国际多元化教学团队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