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建设移民安置点地质灾害评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贵州省某工程建设为例,对某移民安置点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各项工程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了防止拟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为相应防治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避免和减少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以达到减灾防灾目的。介绍了地质灾害评估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1工程概况
拟建水库的工程任务是向某县中心城区供水,工程等别为Ⅲ等,工程规模为中型。该水库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某县,首部枢纽水库选址于乌江水系清水河右岸一级支流独木河中上游某河支流上,规划坝段位于某河与巴巴河汇合口下游长约2.3km的河段之上。坝址所在地距某县公路距离约44.0km,上下坝址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拟建的某水库移民安置点项目位于大坝下游右岸某河河床,为新建项目。属较重要工程建设项目。根据评估原则,由于评估区地势起伏大,以一级分水岭为限。评估区东西宽约2km,南北长约1km,评估面积约2km2。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水文
平谷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云雾,温度较大。该移民安置点项目用地,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某河大坝下游右岸,该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清水河一级支流某河上游左岸的一小支流。
2.2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处云贵高原中部、苗岭山脉中段,属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最高点在评估区南东部边缘,高程1378.2m(1956年黄海高程系),最低点在评估区北西部边缘,地势低洼处,高程为1140.5m(1956年黄海高程系),相对高差237.7m。项目区内地势平缓,北面临河,南面靠山,东西两面沿河延伸,海拔在1140.5~1148.5m之间,相对高差8.0m。
2.3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3.1第四系(Q)灰、灰黄色粉质黏土及冲洪积层砂卵砾石。分布于地势低洼处,厚度1.0~6.0m。2.3.2泥盆系(D)(1)上统高坡场组第三段(D3g3):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白云岩,厚度大于0~79m。分布于评估区北、南面山顶区域。(2)上统高坡场组第二段(D3g2):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白云岩,厚度大于0~750m。分布于评估区中部斜坡区域。(3)上统高坡场组第一段(D3g1):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块状晶洞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厚度大于0~244m。分布于评估区中部河床较低区域。根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评估区地震活动相对不活跃,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工程区无挽近期地震活动,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工程区构造稳定性较好。
2.4其他因素
评估区孔隙水分散且随季节变化大,富水性弱,多分布于地势低洼处;岩溶裂隙水的富水性强,为相对含水层。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较发育。评估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如房屋建设、水库建设等)较强烈,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建设项目用地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
3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由于项目建设用地位于岩溶槽谷地带,下伏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第三段(D3g3)、第二段(D3g2)、第一段(D3g1)地层内的白云岩,工程建设以挖、填方为主。因此,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滑塌、泥石流,其次为岩溶塌陷等。
3.1地质灾害现状
通过对评估区内斜坡、沟谷开展现状地质灾害调查,共发现崩塌(BT)地质灾害1处,除此之外其他斜坡及沟谷地段未见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崩塌位于某移民安置点项目南面山体上部陡壁区域,危岩带发育于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第三段(D3g3):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白云岩,岩层产状:276°∠5°~8°,裂隙产状:185°∠80°~85°,卸荷裂隙及节理面发育,导致岩体破碎,中上部存在松动块石,为横向坡。该崩塌呈带状分布,近东西向展布,宽约40m。岩体受层面、卸荷裂隙、节理三组结构相互组合切割形成不稳定岩体,位于陡壁区域,稳定性较差,形成危岩带;但植被发育主要为灌木林,如没有它,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较大。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该移民安置点项目工程建设活动遭受现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较大。
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某移民安置点项目建设,主要由:6栋住房(+2F或+3F)、卫生、文化室(+1F)、篮球场、污水处理站、高位水池等建筑物组成。(1)工程建设中存在永久性挖、填方边坡,最大挖方高度4.0m,最大填方高度4.0m,建设工程自身遭受永久性挖、填方边坡和崩塌(BT)危岩带引发崩塌、滑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较大。(2)某移民安置点项目后缘山体边坡在极端天气下岩体不稳定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较大。(3)某移民安置点项目工程建设施工爆破振动对南面山体上部陡壁区域崩塌(BT)危岩带的影响较大;工程建设加剧现状地质灾害崩塌(BT)危岩带的可能性较大,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较大。(4)评估区均为可溶岩地层,在工程建设中、建成后遭受溶沟、溶槽、岩溶洼地等引起岩溶塌陷的可能较大。
4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4.1地质灾害危险性量化指标与综合评估原则确定
4.1.1危险性量化指标某移民安置点项目建设用地平场工程活动主要为平整场地的挖、填方活动,综合按挖、填方边坡高度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指标,危险性分为三个区,挖、填方边坡高度≤4m为危险性小区,4~8m为危险性中等区,>8m为危险性大区。崩塌(BT)危岩带对该移民安置点项目的危害为危险性中等区。
4.1.2综合评估原则确定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成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差异,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就大不就小”的评估原则,进行危险性评估分区。
4.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4.2.1危险性中等区(Ⅱ)主要分布于6栋住房(+2F或+3F)、卫生、文化室(+1F)、篮球场、污水处理站。评估区南面山体中上部陡壁崩塌(BT)危岩带及后缘边坡因风化差异及覆盖层厚度不同可能存在的滑塌区域,必须进行清危、挂网固定、支挡等有效可行的处理措施后,该移民安置点内的各项工程建筑,方能适宜建设。
4.2.2危险性小区(Ⅲ)分布于高位水池,危险性小区内各项工程建筑,适宜建设。
5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5.1挖方边坡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确定合理的开挖坡比,自上而下采取阶梯状放坡分级、分段开挖等工程措施,(2)必须及时清除边坡上方的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危石,不留隐患。(3)对由于挖方形成的高边坡及建设场地下方的高边坡进行描杆喷锚。(4)建基面应置于中风化岩体中。(5)做好对边坡截排水沟设置。
5.2填方边坡引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填方边坡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对土石方进行分层碾压、夯实,同时建设好挡土墙工程。
5.3防止不合理弃渣堆放成为泥石流物源
弃渣场使用应做好规划,避开滑坡体等不良地质地段,不易在泥石流易发区设置弃渣场,开挖区与弃渣场应合理调配,防止不合理弃渣堆放成为泥石流物源。
5.4做好挡排水措施
某移民安置点项目位于大坝下游某河右岸河床,地势较低且平缓,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需对安置点北面某河加高、加固河堤,对周围较大冲沟做好挡排水措施,防止该河河水及四周冲沟水对安置点项目造成危害。
5.5工程勘查措施
工程建设前,按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和要求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场地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深度、地下采空区范围等,为工程建设选择适宜的基础类型和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工程地质资料,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必须严格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和“先治理,后建设”的基本原则。
6结语
通过评估,该项目在建设与运营中,对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加快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防止拟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避免和减少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达到减灾防灾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强.论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4):45-49.
[2]李洪卫.管线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评估———以辽宁省某供气工程建设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5):118.
[3]陈克名.渝东彭水县摩围山某疗养基地地质灾害评估[J].科学技术创新,2019(10):31-32.
[4]张丽艳,赵林,刘芙荣.输水线路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评估———以毛湾水库工程建设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S1):122-124.
[5]王喆,王振华.某住宅楼地质灾害评估[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7(3):41-43.
作者:张丽艳 高立业 赵林 单位: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