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不合理活动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此,论文针对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与水土资源。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1引言
我国的地理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加之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导致我国成为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甘肃省境内,该问题表现得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因为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也非常容易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而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故此,应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护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
2甘肃省疏勒河流域基本情况
疏勒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流域总面积为4.13×104km2,年降水量平均为47~63mm,年平均蒸发量为2897~3042mm,年平均气温为6.9~8.8℃,是一种典型的内陆干旱性气候特征。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岗格尔肖合力岭冰川,经青海省天峻县、甘肃省肃北县等地区,自东向西流入罗布泊内,是甘肃省内主要的内陆河流。历经多年的发展与水利工程建设,已初步形成以蓄、引、调、排为主的骨干工程体系。如今,在灌区内有昌马、双塔、赤金峡3座水库,总库容为4.722×108m3。有干渠17条445.86km,支干渠11条116.77km,支渠120条548.10km,斗渠619条1105km,农渠6247条2950km,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溉系统,是甘肃省大型自流灌区之一。
3水土保持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经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进一步促进了各个行业与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且因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从而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强化水土保持,并同步加强管理与监督。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必须缓解水土流失情况,这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1],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每一位公民都应积极、主动参加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自身的监督与管理作用,贡献自身的力量,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的价值
4.1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二者相辅相成,只有确保土壤得到固定,才能保证其具有充足的蓄水能力,以此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如果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无法得以保持,水循环也无法保证,导致水利工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应合理采取生态修复技术,推动水利工程的持续性发展。
4.2提高相关行业的经济收益与工作效率
所谓水利工程,主要指的是利用人工方法,改造原有的水循环,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应用。但是,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后期,非常容易对水土造成影响[2],所以,应开展生态修复技术,弥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不仅能实现水利工程的施工目的,还可以提高相关行业的经济收益与工作效率。
5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5.1保护生态环境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已经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环境的建设,使人们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对于水利工程,工程的开展会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落实与执行水土保持理念,以此实现水利工程的绿色化建设。首先,在水利工程开展前,应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分析,结合植被情况进行设计与规划,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工程开展中,必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以提高施工质量与水平;最后,在竣工阶段,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避免污染物破坏水体,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5.2做好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
对于目前的生态修复情况,最重要的是土壤资源的修复与保护,土壤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生态修复的结果。在以往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通常采用比较粗放式的施工方式,如开挖弃渣的方式,从而使土壤遭到破坏,同时,在施工后,将工程弃渣回填到土壤中,导致回填土地中无法种植植物,而且植物也不能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3]。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土壤保护工作,施工技术容易使表层土壤遭受到破坏,而施工废渣会使地表植物受到破坏,对此,必须保护好表层土壤与地表植物,以此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
5.3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基数也非常庞大,每个地区内的水域情况也有所差异,对于水土流失情况,地区与地区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应结合本地区内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将区域内的特点与修复技术进行结合,确保修复计划设计与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因为水土流失种类有所区别,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采用针对性措施。在生态修复技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应合理引入科学技术手段,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将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进行结合,使其能够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与优势,建立层次性分明的生态系统,以此促进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和谐发展。
5.4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
为了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提高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运用水平,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使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实际工作中,应做好主干河流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力度,完善监管网络的建设。同时,应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深化水利工程改革制度,研究建立高效的监测平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监管体系必须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水土质量、植物情况、年平均降水量以及温度等,以此提高监管的质量。此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杜绝出现监督不到位等情况。
6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环保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水土流失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程度,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以此促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文武.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0):145-147.
【2】张东亚,王浩,常毅.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电站设计,2019,35(3):24-26.
【3】陈锦清,单峰.城市地表水体生态规划设计技术梳理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6):50-51.
作者:何丽霞 单位: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