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修复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建设的现代化重点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建设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改善民生生活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从以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可知,不当的经营及管理将引发更多地问题。例如: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后续应该把更多地精力放在如果在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防止水土流失。本文讨论了环境修复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和策略,以及水利和水电项目的环境修复策略,主要目的是为相关人员在后续的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利水电;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引言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受到水土保持问题的制约。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相关单位在追求经济发展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在大多数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我国水电项目建设中水土流失的根源,减少因水土流失引起的肥沃土地的侵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环境问题。提高在水土资源利用建设和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有效解决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所谓的环境修复技术通常是指人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的修复规律,通过人工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来达到加快生态修复的速度的技术。但我们所说的生态恢复并不是直接的功能恢复,而是生态状况的改善,保护植被的多样性以及集中精力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组,管理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不能直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但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为自然恢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可以加快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将环境修复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环境修复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利用丘陵地区的水土资源来提高土壤的修复能力,并充分利用土壤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土保持建设要求通过造林改善土壤资源的利用并改善环境条件。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可能会涉及地质学科、生物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所以整个环境项目的建设非常复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做好环境规划,促进积极的生态系统循环,加强水土流失控制,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水电行业开发建设的目标。
3水电水利工程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3.1以点、线为分布特征的水土流失
在水电水利工程中,典型的线性项目包括灌溉项目、输水渠道项目等。这种类型的项目通常具有相同的特点,即项目的线路相对较长,最短的项目也应持续数十公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地形影响,施工过程可能要穿山越岭,通过峡谷以及丘陵等地形,这直接增加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复杂性,并且水土流失也会呈现出线性分布的特点。在建设水电水利项目时,员工通常必须提前进行场地修复,有的项目在相对狭窄的地区(如山脉和森林),交通非常封闭,这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因此,正式施工前的修整工作量比较大。实际上,这样不仅会导致水和土壤的平衡以及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并增加发生土壤侵蚀问题的可能性。如果要避免在水电水利项目的施工中遇到上述问题,则需要适当地进行施工准备,确保场地平整,彻底清除场地污染并为正式施工创造适当的条件。
3.2对植被长久的破坏性
水利水电项目一般占地比较大,所以对该地区的植物一般不能很好地保护,其次在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中,大部分土地用途都是永久性的,这代表着该土地被长久征用。同时,高强度的建设项目还将在土壤底面进行破坏从而引起硬化,这将使土壤参与到生态平衡的过程变得复杂。此外,在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也会影响该地区的土壤,降低土壤肥力,从而影响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平衡的自我修复。长期的占用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土流失后续的修复工作的困难程度以及不可修复问题。
4甘肃省疏勒河流域基本情况
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西侧就是疏勒河流域所处的位置。疏勒河流域总面积为20197km2,作为甘肃省的主要内陆河,经过数年的开发和创建水保护项目,最初创建了主要的工程系统,该系统主要基于存储,实施,修复和排出。如今,在昌马,双塔和赤金峡灌区,共有三个水库,总容量为4.722×108m3。整个流域共计20条主干河道450km,沿线分支河道14条,总长度达123.55km,下属斗渠总计634条,总长度达1.25km,6247条农用渠2950km,现阶段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灌溉系统,这是甘肃省灌溉的主要区域中的一个。5水土保持的现状分析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继续刺激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伴随着经济发展,增加了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但是大需求开发与建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为了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国家生态环境部了一些指导方针和措施,例如:加强水土保持,同时加强管理和监测。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就必须对地表土壤进行稳固,那么水土流失就必须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是关乎全国人民健康生活的依托,并不仅仅只是政府部门应关注的问题,所以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样才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发挥出人的领导和管理作用。
6生态修复在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6.1提高人们水土保持意识
相关施工人员应科学地选择一种环境恢复方式来控制水土流失,以实现改善和恢复环境的目标,这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吻合。此外,施工人员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需要可观认识到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或土壤造成巨大破坏,并消耗更多地土地和水资源。因此,在创建水利工程项目时,应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工作,以不断改善土地资源,并利用水资源。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并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环保意识,制定更加科学的水土保持计划,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6.2生态修复主要技术途径
6.2.1退耕还林还草从我国目前的水土流失情况看,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耕地类型。如果坡度高于25°的坡耕地不采用农田退耕还林和种草的措施,那么现阶段的土壤侵蚀状况将不会出现改观。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诸如将耕地恢复为草皮树林,以及进行一定的粮食补贴等措施。一方面,这可以增加陡坡上的耕地转变为森林和牧场的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国家退出的相关政策来支持环境修复工作的实施。因此,我们需要加快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并做好保护水利水电生态建设的保护工作。
6.2.2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在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基础上,再辅之封山育林,禁止放牧等措施,从而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周边植被,逐步恢复生态。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人工培养管乔木及草混合的植被覆盖工程,通过加强山体的自身固水固土能力,通过封山禁牧,围栏喂养,轮牧休牧,圈养等方法,也是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的一种措施。加强畜牧业的控制对于生态建设和半农半牧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2.3综合治理(1)沿河环境修复技术。引入该技术的目的是减缓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并确保水平连通性和垂直河流连续性。此外,可以在河岸上建立生物隔离带,不仅可以防止对河面的污染,而且可以丰富河流水生物的营养来源,并为生物栖息地和植被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2)经济发展过渡环境修复技术。通过一项种植果树和谷物的立体种植方式,并积极利用山区的自然坡度进行发展,从而增加土地利用率,促进作物轮作制度并提高生产力。(3)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对于正在开发的水利水电项目,如果对环境造成破坏,应立即停止该项目的建设,重建该项目,并使用具有高生存能力和高适应性的植被进行环境修复,以便更好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取得更好的水土流失控制收益。
6.3做好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
在目前环境恢复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土壤资源的恢复和保护,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环境恢复的结果。过去,在水利水电项目中使用了相对广泛的施工方法(例如开挖弃渣)来进行施工,就会导致土壤遭到破坏。同时,工程矿渣在施工后被倒回到土壤中,导致回填土壤中无法再种植植物,植物也无法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注意水土保持,施工技术容易破坏土壤表面施工残渣容易破坏地表植被。为此,我们必须保护表层土壤和地表的植被,以防止发生水土流失问题。
6.4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开始水利水电项目时,必须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并保护原始生态系统,这才是最有效地生态恢复方式。水利保护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破坏区域,这会导致原始表层植被受损,失去了自身的生态修复功能,肥沃的土壤被裸露的施工场地所取代,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还增加了植被恢复的复杂性。尽管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在土地分配红线内进行,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在红线范围内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开植被良好的区域,对施工用地进行严格监督,从而对土地的有效利用率进行提高。
6.5强化机制,加大投入水
水土保持工作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必须发动广大群中进行积极参与。很长时间以来,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很少关注防治技术性土壤侵蚀,特别是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减少对土壤和节水手段的投资。在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开始之初,有必要要求施工单位将保证水土流失的保护金以保证金的形式转交给地方自治政府的有关部门。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水利水电建设费用应包括在水电建设项目的总预算中。
6.6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人口基础庞大。每个地区的水域也不同。水土流失也显示出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因此,应针对每个地区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制定恢复计划,并结合该地区的特点和相应的恢复技术,以确保制定出的恢复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由于水土流失的类型不同,我们必须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战略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应该采取适当的科学和技术手段,以有效地利用环境恢复技术,并应根据生态学运力充分利用环境治理措施的重要性和作用,将树木,灌木和草等植被结合起来,使其各可以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优势,从而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的生态系统,从而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7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的注意事项
首先,水土保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广大人民的普遍参与和支持。但是,在目前的水电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施工环节常常忽略了水土流失的问题,特别是在施工时间相对较短和施工资金较小的情况下,更会减少水土流失防控的投入资金。鉴于上述情况,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增加资金投入,为环境恢复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国家要完善有关水土保持活动的法律法规,将水土流失治理费用纳入水电和水利工程预算,以切实落实专项资金。其次,选择环境补救措施进行土壤侵蚀的原因主要在于改善和恢复环境。在创建和管理节水项目时,有必要做好项目保护工作,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最后,在水利和水电工程的建设必须在我国的有关法律允许的框架下进行。在正常情况下,工程项目通常对水土保持有明确的规定,在施工期间应考虑这些规定。施工部门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统一维护和处置废渣,及时绿化坡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同时还需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从而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化发展。
8结束语
综上来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不仅要充分利用水电项目,还必须确保其环境效益。运用环境修复技术,加强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监测和管理,增强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在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及时履行保护环境的相关职能,在建设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出水利水电项目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京.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73.
[2]宋晓峰,洪振华,景湘婷,郭垚鑫,何刚.水利工程中生态修复的拟自然理念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34):233~234.
[3]雷世清.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26):38~39.
[4]侯涛,王丹,黄滔.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1):288~289.
[5]贾生元.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恢复与监测评估的思考[J].人民珠江,2018(6):50~53+57.
[6]廖承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7):136~137.
[7]赵云朋.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16.
[8]谭经平.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J].科技风,2016(22):121.
作者:张丽丽 张光宝 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