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政教育融入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是目前国家教育大力倡导的内容,本文介绍了将思政教育融入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探索与应用。主要步骤是:先探索分析该课程的内容特点,研究与专业课相关的思政要素,然后再探索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研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无缝引入思政要素,最后将前两个步骤相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的每一次授课中,科学、合理、有趣的融入思政教育。从而在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专注、精益的工匠精神;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建筑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工程制图;思政教育;工匠精神;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是近两三年来国家倡导的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要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就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努力探索发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将其引申扩大,与优秀的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精神、劳动教育等要素相结合,利用案例导入或情景分析等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落实课程思政有关要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是绝大多数工科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要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们已经逐步地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中去,通过演示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主要知识点,利用动画的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复杂空间形体的投影形式,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为了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工程制图课程还借助各种线上学习平台,建设线上课程内容,并将其与线下课程融合起来,普遍开展工程制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对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的探索思考
要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首先就得探索分析该课程的内容特点,研究与专业课相关的思政要素。然后再探索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研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无缝引入思政要素。最后将前两个步骤相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的每一次授课中,科学、合理、有趣的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水利工程制图是水利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除了要学习手工绘图的知识来绘制基本体以外,还要学习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读图和绘制,因此可以从工程制图和水利工程两个方面着手发掘其涵盖的思政要素,恰当地将其融入课堂教授内容中去。经过以上对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探究与设计,故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以我国的典型水利工程建设案例为引子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小组讨论展开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以课堂练习作为知识点巩固手段,培养学生专注、精益的工匠精神;以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建筑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学习通平台为载体,运用大数据分析统计,对每节课迅速做出学情分析,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从而在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技能培养有机统一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对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设计及其应用
结合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其授课特点,本文将围绕“结合实际建筑物,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并绘制基本体投影的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设计及其应用。首先要抽象化常见水工建筑物为工程图学知识,以便于在工程案例导学部分顺滑衔接到课堂讲述知识概念中去;然后教授学习绘制简单体的三视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知识理论的实践应用;最终将其与实际建筑物联系起来,回归实际这一方式来实现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在课堂教授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这一目标以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学以致用的思维引导等都应该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堂实施过程如下:课前,教师先通过上次课的班级学习数据分析,调整完善课堂设置内容。然后在学习通平台上建设本次课要应用的课堂环节,准备并上传相关资料,布置任务。课中,一般情况下主要设置五个环节:情境导入环节、概念导析环节、方法导学环节、“学以致用”环节及“查漏补缺”环节。(1)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签到通知,同时组织学生们观看提前设置好的课前导学视频,比如,可以通过介绍三峡大坝引出基本体的投影特性这部分知识,还可以通过京张铁路的修建历程引出标高投影这部分知识内容,也可以通过“规和矩”的来历传说引出正确使用尺规的重要性以及尺规的正确使用方法。观看结束后,可以设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总结回答本小组的课前讨论结果,各小组依次发言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就对学生们渗透了一些课程思政教育。(2)概念导析及方法导学环节:教师讲解部分课堂学习内容,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归纳,然后各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讨论,总结出重要知识点的结论。比如在《立体的投影》这一节课中,教师介绍基本体包含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平面立体包含棱柱体、棱锥体和棱台体,曲面立体包含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和球体。然后让同学们观察分析各种立体的三视投影图,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交流并总结出这七种基本体的三视投影图的投影特征,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还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学以致用”环节:教师在讲解完本节课理论内容之后,结合相关典型例题,讲解本次课的具体作图方法。随后课堂习题练习,让学生作图完成,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还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练习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在培养学生有规有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同时,也尽可能的减少了学生的作图陋习。(4)“查漏补缺”环节:教师在总结完课堂学习内容之后给学生课后作业,用以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学习通平台,通过平台智能打分功能,分析课堂知识薄弱环节,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下次备课时再次巩固加强学生对薄弱知识点的掌握。课后,教师根据学习通平台统计的本次课程学习数据分析情况,及时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置。
三、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设计特色及其实施情况反馈
以上对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实施过程主要有四条特色:(1)使得课堂教学环节丰富而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求知积极性;(2)在工学课的教授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每节课的内容流程均设置为“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顺序,既能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4)依托“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学习平台,利用大数据处理功能,及时分析教学反馈信心,不断优化完善教学过程。教师课后根据学习通平台统计的课程学习数据分析以及统计的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对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实施较为成功。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活跃,配合教学活动程度较高,总体掌握知识内容情况良好,课堂检测练习题正确率处于较高。作业完成率达94%。通过统计课后的课程反馈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此前课堂学习环节的满意度较高。
四、结语
要实现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思政化,就必须从工程制图和水利工程两个方面着手发掘其涵盖的思政要素,恰当地将其融入到课堂教授内容中去。本文围绕“结合实际建筑物,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并绘制基本体投影的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设计及其应用。主要结论有:(1)合理设置教学设计环节,能使得专业课程思政化过程更加流畅和自然,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丰富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求知积极性。(2)通过工程案例故事导学,不但能与课程内容知识完美衔接,还容易吸引学生产生共鸣的情绪,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将每节课的内容流程设置为“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顺序,既能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能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不再脱离实际地学习只是概念。(4)依托“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学习平台,利用大数据处理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施报告反馈情况及时进行学生的学情分析,不断优化完善教学过程,这不但能对学生展开更好地教授,还能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与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进程接轨。
参考文献:
[1]孙寅璐,姜宏月,熊英.“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分析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以色谱教学为例[J/OL].大学化学,1-4[2020-05-07].
[2]陈燕.“工程制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9(18):187+186.
[3]刘尊英,孟祥红,辛华龙,董士远.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38-239.
[4]张青瑞,陶旭梅,王许云,杜蕾.《现代化工导论》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76-77.
[5]胡水玲,张团结.“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03):23-24.
[6]隆院男,聂小保.《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35-36.
[7]马宁.高职院校以学生各类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上)[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2):102-103.
[8]崔馨丹,李平川,吴佩年,李楠.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途径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8):73-74+81.
作者:赵珍 戚丹 马琳 陆静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