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利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利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利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运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运用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河流开发利用时建设了多种多样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在给人们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权衡利弊真正发挥水利工程的价值,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点。本文研究了当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和运用策略,以期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建设概况

1.1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对水土资源进行全面控制,促进水资源利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二是防洪、排涝,兴利除害。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控,针对洪涝进行储蓄,杜绝洪涝造成的灾害。修建水利工程后,可以控制水流,预防洪涝灾害,同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节,满足人们生活用水以及生产用水需求。三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修建水利工程不仅防止了水土流失,也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提高航运、水运能力。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提高水域交通能力,保证水路运输的安全性及高效性。

1.2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水利工程的区别

一般来说,常规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实现有效分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只考虑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实质需求,只注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长期水利工程带来的生态伤害性。传统水利工程主张经济性,忽视了环境保护。生态水利工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本,使人与水能够协调发展,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兼顾生态系统,还需要担负起河流生态修复的任务,实现经济节约、环境友好的效果。

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后,原有的陆地变为水体,存水量大幅增加,水分蒸发导致当地气候更加湿润,降水量增多。此外,还可能造成气温上升。

2.2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地水文形势,导致天然水文状态受到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附近水体的水流速度、水域深度、水流边界等都会产生变化。如在河流上游建设水利工程,上游的水流速度就会减慢,污染物扩散能力就会变弱,降低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如果水利工程在天然河道上建设,就会破坏长期形成的生态环境。同时,局部的河段水深及含沙量也会发生变化,不仅会给河流上游带来影响,也会给河流下游的泥沙及水文带来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河流水质以及水文情况。

2.3对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后,水位会慢慢升高,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迁徙类水生生物无法原路返回,部分死亡,降低水生动物繁殖率。

2.4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蓄水期水位上升导致土壤形成沼泽。此外,由于库岸渗漏然后补给地下水,再通过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当水分不断蒸发后,水中的盐分在地表面上聚集,最终形成土壤盐碱化,如果盐度过高植物就会出现干旱甚至死亡。

2.5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施工场地进行改造,相关的施工材料和修建也会使原有地貌发生变化。此外,在修建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噪音以及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水利工程施工量大,施工面积广、作业时间常,也会对交通形成阻碍,影响人们出行。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3.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须遵循的原则

首先,需要遵循经济性、安全性原则,保证工程设施的安全、耐久及稳定性。其次,严格遵循设计标准,承载洪水的侵蚀,以及干旱、冰冻、风暴的荷载。一个水体系统包含了地下水、地表水,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做到保护地下水,同时不能破坏地表水,实现双重保护[1]。

3.2环境工程与生态水利有效整合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既无法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也无法避免经济损失。因此,在河道改造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统筹规划,预想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为满足我国当下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传统工程设计理念与当下实际工程技巧有效结合,优化水质、水量的配置,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经济水平。例如,针对河道改造设计过程中常会出现的水生动物及动植物污染、植被破坏、大气污染等现象,应做好河道改造周围的绿化保护设计,有效保护周围环境。总之,生态水利建设需要建立在水利工程和环境生态之上,将水量和水质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水利建设的生态平衡[2]。

3.3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科学发展观

水利建设需要在生态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不以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来促进水利工程发展。应结合生态环境因素,合理修建水利工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水利工程满足人们对水利形态的需求,也更重视了水利工程建设后生态环境的美好,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环保意识贯彻在设计的各个阶段[3]。

3.4加入新型生态技术和材料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落实生态理念,加入新型生态技术材料。例如,利用先进的水闸技术或者翻板闸技术,操作简单、结构精简、作用效果极好。此外,在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也可运用其他新型材料,如护岸材料,具体分为植草专用砖、石笼、膜袋等。未来,应不断深入研究新型材料技术,真正将生态理念运用于水利建设过程中[4]。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极为重要,设计人员需要打破传统设计方式,提升生态设计目标的敏感性,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的标准,实现生态水利和环境工程相结合,坚持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创新技术、工艺、材料,满足当下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推动水利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李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分析[J].陕西水利,2018(6):275-276.

[2]马洪海.试论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2018(8):82.

[3]陈育昌.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103-104.

[4]刘正茂,吕宪国,武海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1):28-30.

作者:曹珊珊 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