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田水利建设论文(共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文献的分析,对于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体来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工程建设随意盲目。在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前期的科学调查与研究分析,缺乏必要的科学实践论证,很容易出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盲目建设的现象,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出现浪费,甚至出现工程建设之后出现水患以及缺水问题。(2)重复建设、烂尾较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重复建设极为常见,由于缺乏计划性,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工程很容易出现工程停滞现象,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工程管理人员,最终导致大量的烂尾工程出现。(3)融资缺乏市场机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类似,有着施工困难、周期长以及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加上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金融措施,金融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支持力度不够,大大的影响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阻碍着信贷与金融业务向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与倾向力度。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策略
2.1提高建设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
政府是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大支持者,毕竟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由政府进行引导与支持的。政府需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支出的重点向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向进行倾斜。深刻做好关于农业的综合开发,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确保每年都有一部分财政支出可以运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还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每年列出重点的工程项目,同时安排出足够的资金进行农业生产设备的投入,对于存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3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有步骤、有重点的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完善。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尊重农民的意愿,可以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的形式,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不断放活,最大限度的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者、农民以及生态环境利益最大化。
2.2施工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
图纸会审属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之前的工作,主要指的是施工单位通过与设计单位、组织单位合作,对施工图纸进行检查以及核实的工作。施工单位在接收到技术性文件之后,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学习,进而在正确掌握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从而降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错误发生率的重要举措。在技术交底中,技术交底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洽商以及工程技术交底,通过工程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向相关负责人的方案交底,负责人向质量安全监察、职能人员、施工方案、注意事项、方法以及质量要求的内容交底;施工单位向作业人员以及班组长的交底。技术交底作为整个工作的核心,在工程技术管理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根本上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场技术管理效益。
2.3水利工程使用管理与维护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水利工程使用管理与维护也是必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我国基层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工程使用管理与维护,可以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工程使用管理与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安全管理。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水法》的宣传,避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以权谋私、蓄意破坏问题出现,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力度。第二,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第三,水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水土流失防治,加强江河湖泊水环境保护,配合县职能部门,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执法,坚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活动,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浪潮之下,要积极的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及新机制,开创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的新格局。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以及维护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益。为此,深入研究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策略,是今后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
作者:尤丽燕 单位:安徽省地矿局322地质队马鞍山测绘技术院
第二篇: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
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比较复杂,水资源在国土的分布极其不均,相对来说,我国的水资源一直是比较匮乏的。千百年来,旱涝灾害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古有大禹治水、李冰修都江堰等,今有红旗渠、三峡工程等。我国的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付出的智慧和资金并不少,但是我国的农田水利问题依然不少。
1.1资金短缺。在普通农村并没有较为完善的水利设备,大部分农民浇水排水还是靠从水井中汲水,耗费人力物力。这个问题的出现原因追根溯源还是资金问题。资金的短缺一直是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大问题,投资渠道的狭窄以及我国具体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不清晰是出现该问题的缘由。
1.2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农田的水利建设中,人力资源也起着不小的作用。在1960年到1970年中,农闲的人们都会被动员起来修建沟塘渠堰,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可后来实行分产到户政策,就没人去维护这些设施,国家的水利投资也大都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于是到了现在,许多山区丘陵的水利设施都起不到储水作用,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现在呢,大部分农村的年青壮年们都外出打工,而留在村里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很难担负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维修任务。
1.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在“三农”问题得到重视之后,我国政府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是由于规划不合理,出现了农田水利建设太过盲目随意的问题。一些地方本不需要却有了多余的设备,真正需要的地方却被忽略。而且在施工技术、开发程度和综合效益等方面不能统筹兼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协调不到位,出现工程纠纷、施工拖延或遗留半拉子工程等现象。
1.4旧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都是在1960年前后修建的,当时都是农民自己投入资金,政府给予补贴,这些工程的质量不是很好,加上缺乏及时的管理维修,许多设施到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效力,情况好点的还将就能用,但还是会有排灌效率锐减的现象,严重的则不能供农民使用。导致人力成为排灌的主要力量来源,粮食产量下降。
2.5农田水利设施科技含量低,效力差。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也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我国早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总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并不是说我们不对,只是有了科学理论基础的奠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
2.6人们不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在如今的中国农村,人们对农田水利建设并没有深刻的了解,由于时代的发展我们都渐渐遗忘了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要性,这更造成了我国农村的水利建设发展缓慢而且没有太多针对小地方的科研型的农田水利建设。
二、简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系统化、具体化的规划安排。
2.1国家加大投资并扩展资金来源。根据历史经验,20世纪60年代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农民自身为主,国家只是给予补助而已。农民的资金能有多少?于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修的那些农田水利设施,第一不完善,第二质量差,再加上后来人们疏于管理,许多都宣布报废。如今来看,国家才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力军,只有国家加大资金的投入,才能起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龙头作用。另外,村、镇可以与农田水利建设公司等方面商量,说服这些公司投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2加大对农民的补助力度,吸引年轻人务农。农田水利的建设离不开人,而现如今,留在农村的人们一般都是老弱病残,大都没有什么劳动能力,所以国家要努力让出外打工的青壮年们返乡务农,城乡工作的区别在于收入的差别,务农收入低是青壮年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所以,吸引年轻人务农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
2.3完善管理制度。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不当曾引发了不小的问题,比如说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等,如今,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政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
2.4修理或拆除旧田间水利设施。旧的农田水利设施效用退化或消失,对农民的作用也不太大,同时可能会影响到新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造,所以,我们应该适度地清除掉那些阻碍新发展的旧设施,对那些还能用的,我们就尽量节约资金和资源,对其进行修补工作。
2.5努力研发农田水利建设科技。科技是进步之源,农田水利建设自然不能少了技术,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农业型人才,让技术也融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这样更有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快速进步。
2.6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农田水利建设具有巨大的经济保障和环境保护功能,因此其也同时属于全民和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可以类似全民植树造林一样,加强宣教育,动员全体国民、社团、企业出钱出力,共同办好农田水利网络体系,造福国家,造福人民。
作者:杨立波单位:宾县水务局
第三篇: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研究
一、关于政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机制
1.1.1规划不足,缺乏统筹。农田水利的建设事务繁杂,所牵涉的部门较多,由于水利、财政、国土、农业、扶贫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缺乏有力统筹,农田水利项目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亟待整合。另外,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前缺乏有效规划,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诸多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布局不合理,工程类型和规模不科学,工程管理不便,造成了无谓的损失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1.1.2责任不清,主体缺位。后税费时代,我国农村社会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农田水利工程由谁负责来建成为最大问题。目前的情势是,国家主要注力于大型水利项目的建设,不可能全面地介入农田水利的治理;税费与体制改革后的乡村集体名存实亡,基本无力再进行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水利的流动性及准公共品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农民必须通过合作才能解决农田水利供给问题,而事实上,由于当前农民人力资源和财富的流动性以及组织、协调成本的高昂,依靠农民自发的合作也是不现实的;又及,由于种种原因,依靠农田水利的市场化改革来解决问题也行不通。“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市场管不住”,“市场失灵和国家缺位”,成为当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所陷入的组织机制困境的真实写照,新的乡村水利组织机制亟待重建。
1.1.3新型配套制度的流产。为了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作为配套制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为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而实行的“一事一议”制度,为解决农田水利的农户合作问题而实行的“农村用水户协会”制度,为解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问题而实行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政策等等。事实证明,这些新型配套制度在一时一地尚能发生作用,但从长久和全国的大环境来看,这些制度缺陷重重,且不存在连续性,在执行的过程中大多失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1.2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
1.2.1资金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国家对现行的农田水利的投入机制已经做了诸多改革,但仍然诟病较多。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所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与投向不合理并存”。分税制改革以来,对于农田水利的建设投资问题,中央及省级政府“有力无心”,基层政府是“有心无力”,而农民则是“无力无心”;然而即使是有限的资金也并没有得到真正地合理利用,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结构不合理,“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现象极为严重,“最后半公里问题”突出,严重滞后了农田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发挥。另外,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使用不集中,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有效的资金整合利用体制和机制没有最终建立,导致有限资金未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1.2.2劳动力投入不足。劳动力投入的不足也成为农田水利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之一。税费改革后,“劳动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制度也随之取消,而新的投入制度并未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失去了制度保障,本就薄弱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动力投入愈加不足。另外,在种粮比较效益降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建设劳动力投入的机会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农民作为直接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的积极性,加剧了农田水利建设劳动力投入的不足。
1.3关于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体制
1.3.1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不明,管理分散。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品性质尚存争议,其产权归属不明,是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的一大难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并不能像其他生产资料那样分割、移动,所以仍归集体所共有,由集体负责使用和管理,但是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者的缺位,使得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使用陷入无秩序的混乱状态,造成管理分散,并一度出现大量农田水利设施被破坏私分的混乱状况,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应有效用的发挥。
1.3.2设施失修,管护不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方面也问题重重。当前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30年前的老本,由于资金投入与基层水利管护、农民积极性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管护不善,“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顽疾。在多数关注农田水利困境尤其是以地方农水为视角的文献中,都曾首要谈到这一问题,解决设备失修问题成为农水建设工作顺利进展的前提。
二、关于政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建立有效的农田水利建设长效组织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问题的解决首先要确定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主体。由于农田水利是准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流动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已毋庸置疑;而农民作为农田水利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因此是农田水利的基层参与者,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家介入是保障农田水利得到有效供给的重要前提(罗兴佐,2005年),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诉求,积极引导农民(熊主武,冯广志,2011年),“建立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效机制”[则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重要保障。综观现有文献和现行的中央政策,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建立起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介入与组织为主导,并借以激活乡村基层组织体系,发挥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的长效组织机制。
2.2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等具体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优化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建立合理、稳定增长的投入体系至关重要。由此,很多研究者都将视点放置在投入机制上,创新和改革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运作方式,也成为促进农田水利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资金投入制度方面,应继续创新财政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机制,现时期所推行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财政支持制度以及“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项目”,有利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应继续大力创新改进财政支持手段,发挥财政引导功能。在资金投入主体方面,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应以公共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导,并合理确定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增加投资渠道。应改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模式,破解小型农田水利融资的难题,合理统筹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关系,投资应以政府为主,以市场为辅,并加大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目前,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规定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要求“从土地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应该说,只要能保证这些资金来源,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是也有专家认为,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这项政策的具体实施还存在一些阻碍,需要进一步细化。在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应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整合,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实行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2.3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不仅有利于解决农田水利发展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有利于规范现行的农田水利政策,并能够使大量成功的经验做法得到立法推广,由此,农田水利的立法工作也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邢攸三(2007年),张广修(2009年),杨永华(2011年)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内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机制、可行性及必要性等进行了关照,柳长顺,丁慧英(2010年)则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农田水利法律体系及相关规定进行了分析,为农田水利的立法工作提供了事实依据。另外,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已进行了《农田水利法》的立法前期研究,并草拟了《农田水利法》的具体条文,为农田水利法的制定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
2.4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提出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而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同样也是研究者所集中关注的问题,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是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题中之义。在农田水利的产权改革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不明晰,利益归属模糊,抑制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因此,应该进行农田水利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确定利益归属来带动受益人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而在归属的主体方面,产生了分歧意见:有些观点认为,应该把农田水利的产权归属市场,由市场决定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有研究文章认为,明确农田水利的产权问题是小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的基础,但不能将产权全部归属市场,应建立多元的产权归属体系。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在组织机制和资金投入问题解决以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工作的重点,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农田水利工程审批不严、规划混乱、统筹不当、验收不严等具体问题,诸多研究者尤其是地方水利管理负责人也提出了相应较为妥当的对策。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方面,也有的研究者认为,现有的农田水利管理单位的体制是造成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主张对现行的农田水利管理单位的体制进行改革,保障管护资金来源和水管单位的职工生活,以期更好地为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广大农民服务。其中李国祥(2011年)的观点较具代表性,他认为,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有效机制,应成立专门的水管机构,除了增加政府补助管护经费外,还要进行水费改革,即建立农业用水配额制度和水权交易市场,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提高用水效率。
三、结论与展望
目前,关于政府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困境与对策的研究,从理论发展的轨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机制、投入机制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构成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理论、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总体看来,现有文献多是对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领域单一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系统地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研究文章,尚停留在理论阶段,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另外,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创新改革的文献很多,但经数据检索,目前尚无风险管理理论角度的研究文章。而事实上,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既遭遇着组织、投入、管护等方面的各种困境,同时也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样大的背景下,针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所普遍存在的风险,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风险管理,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构建农田水利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为下一阶段的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提供相应理论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对于实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力争5年到10年扭转水利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建设目标,对于兴水利、除水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王姣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四篇: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一、农田水利建设对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农田水利建设是近些年来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并不是因为它刚出现,而是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的。因此,要想让我国并不多的水源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就要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开发,从而实现用最少的用水量来换取最大的粮食产量。现代农业是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以合理配置水利、交通等资源,形成农作物、畜禽,鱼类、果树,林木和农产品加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农业环境为特征,水利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总而言之,实现农田的有效灌溉和有效排涝,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耕地产出率的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剖析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早在很久就已经开始建设了,有一些设备已经运行了很多年来,下面,我们来具体剖析一下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陈旧,不能满足现代需求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是作为农业大国的身份出现在人们视觉中的,因此,那时候国家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也十分看重,于是,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批水利设施。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的那些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了。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跨区域特点,目前镇村一级经济薄弱,资金匮乏与农业生产最为密切的灌溉渠道,硬化建设无力投入,政府的投入也是有限的,由此造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
2.2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
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个管理制度才能够做好,农田的水利建设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会使得该工作变得十分混乱,甚至是难以进行下去。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都是建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水利设施在运转水平上较低并且设计落后,但是由于体系较为完备还能够支撑农业水利的运转这些设施多是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强制动员进行建设的,国家依靠行政命令,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水利设施的整治和建设上。
2.3用于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不合理
我国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一般都是由国家政府来出,按照正常国家规定来说,每年都会有一大笔钱用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很多用来建设水利的资金都被用在了别处,使用嫉妒不合理。现在的农村主要施行的是土地承包制度,这种制度分散了生产资料,因此水利设施的建设就无法再适用传统的模式,因而需要去开拓新的方式,其中,最先要考虑的就是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三、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改进意见分析
3.1政府加大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
要向提升农田的水利设施的建设,首要条件就是拥有大量的资金,也就是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从而吸引农民的注意力,让大家积极主动的参加进来。要想扩大政府预算中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专项投资,就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积极协调中央有关部委的工作,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以此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3.2提高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的素质
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水利设施建设工作也是如此,也需要一些懂得水利方面的专业人士对水利建设工作给出相应的意见,并从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因此,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必须注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搞好人才的基础教育,加强人才的培训,适应岗位的需求,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明确分工,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胜任管理工作。
3.3完善管理体制
拥有了管理人才还不能完全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工作,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设计的内容十分复杂,因此更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操作才对。虽然说,目前我国相关部门也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是,那些制度普遍都具有缺陷,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农田水利建设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完善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制度,从而保障工作高效的进行。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农村田地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机械来完成了,让原本以脏累著称的田地工作,变成了现在的轻松、快速的耕种,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光光在劳作方面提升,还不足以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还要进行田地的水利设施建设。任何一种农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因此,做好田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孙怀庆 单位:宾县二龙山灌区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