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水利建设创新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河流及险工现状
1.1河流的基本情况
潘河发源于方城县城北约16km处的七峰山南麓,属长江流域唐河支流,自南向北流经方城县的杨集、方城县城、券桥,至社旗。潘河流域西部为岗坡、山丘区,中部及东南部为平原地带,北部环山为长江、淮河的分界线,也是桐柏山与伏牛山和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的分界线。潘河在方城县境内主要支流有清河、三里河。在县境内全长41km,流域面积347km2,河道比降1/300,河道较弯曲,弯曲系数1.20,凹岸冲刷切割严重,一般河槽宽约80~150m。
1.2险工现状
潘河城区险工段全长5000m,以县城东西轴线的风瑞路上的潘河大桥为界,南北各2500m,是新老城区的天然纵向分界线,左岸垂直切割形成3~7m高的直立陡岸,泥沙淤积形成大面积的河滩。局部河段过水断面窄,阻碍洪水宣泄,形成4处卡口。
2危害情况
2.1潘河流域方城段洪水灾害频繁
据历史记载,洪涝灾害自1543-1912(民国)元年的369年间,曾出现较大洪涝灾害年份12年,平均30年一遇,其中特大洪涝灾害发生5次,发生在1554、1593、1708、1896、1912年。据县志记载发生灾害的惨状是:“众流汇集,河水横溢,禾稼尽伤。平地水深数尺,一望如湖。”建国以来,潘河发生洪涝灾害10次,平均十五年一遇,特大水灾3次,1955、1964及1975年,1975年8月降雨集中,8月5-7日流域内3d降雨量850mm,致使山洪暴发、河水漫溢,损失惨重。据统计,洪水冲毁沿河机电灌站32处,冲毁村庄5个,减少有效灌溉面积646.60hm2,沿岸冲毁耕地800hm2,房屋倒塌1.20万间,淹死大小牲畜2300余头,减收粮食150万kg,冲毁林木60万余棵,通讯及电力线路全部中断。重灾区城区段洪水严重冲刷河岸,造成河岸坍塌30多处,长约1200m。约20hm2耕地成为河道,机关办公、居民住房、商业门店倒塌500余间。在全县淹死冲走的178人中居住在城区潘河两岸的居民占22人之多,连接城区东西交通的唯一一座上世纪修建的5孔石拱桥荡然无存,造成城区东、西交通中断数日之久。
2.2环境现状
城区段现有防洪工程不能满足城镇建设的需要,大部分险工段仍没有采取任何工程措施,有效防洪能力较低,且水资源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上城区管理不到位,两岸居民和企业的生活污水、垃圾和工业污水、废渣直接排向河道,致使城区段潘河河道日益淤积,河内杂草丛生,河水变得又脏又臭,水环境日益恶化,形成汛期影响洪水下泄,非汛期藏污纳垢。
3.1统筹布局,前瞻规划
以经营城市和生态水利的双重理念对潘河城区段的险工、环境进行统筹安排,实施前瞻规划,使该项工程成为惠及当代、荫及子孙的民心工程。
3.1.1创新思路,高端定位
在勘测、规划、论证的基础上邀请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及有关水利、环保、城建等有关知名专家对潘河城区段生态水利建设目标的规划成果进行高层次的研讨论证。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水利,生态水利、人文水利及人水和谐的总体目标,特别是城市河道险工治理公园化建设的治水新思路。
3.1.2统筹布局,综合治理
治理与开发相结全,由单一治理为综合治理,由单纯的治理为开发性治理。根据水文计算结果,在满足行洪需要的前提下修建防洪堤防。在潘河城区段上止许平南高速公路,下止八里桥上游300m处,全长6.60km距离内,进行梯级开发从上到下修建4座橡胶坝,一级橡胶坝位于城区瓦房庄挑流坝下游20m处,坝长120m,坝高6m,回水长度2000m,水面积35.80万㎡,蓄水量87.10万m3;二级坝位于潘河文化路漫水桥上游80m处,坝长85m,坝高2.40m,回水长度930m,水面面积11万m3,蓄水量13.30万m3;三级坝位于鲁姚路潘河大桥下游180m处,坝长90m,坝高4m,回水长度1900m,水面面积达19.70万m3,蓄水量为40万㎡;四级坝位于潘河与三里河交汇处下游100m处,坝长135m,坝高4.70m,回水长度1750m,水面面积达13.50万m3,蓄水量为30万m3。每座橡胶坝均采用尼龙坝袋,坝袋为二布三胶,坝袋与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双线锚固,两岸采用直线锚固,同时建设橡胶坝控制室。从2006年4月二级坝开工修建以来,至目前已完成一、二、三、四级坝的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额6570万元人民币,完成水泥块及浆砌块石沿河迎水坡护岸长度15.60km,开挖土石方约79000m3。修建堤顶宽度达到20m、高5m的护河堤9200m。已建成的一、二、三、四级坝已形成回水长度6.60km、蓄水近187万m3、水面面积88.70万㎡的人工湖和66.67hm2的湿地,呈现出碧水蓝天、微波荡漾的湖光水景,吸引水鸭、鸥鸟等水生动物前来栖息戏水,已初步显现出水城的端倪。
3.1.3一龙治水,多龙参与
河道险工治理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休闲娱乐互溶互补携手联动,从规划论证到建设施工邀请城建、旅游部门的专家、领导一同参与,使河堤填筑与城市道路、城区绿化、美化、靓化紧密结合起来。从2004年开始城建及旅游部门陆续投资近亿元已在四坝至二坝之间高标准硬化水泥路面约10km,河堤内侧安装大理石护栏15km,安装不同款式的地埋线景观路灯10.60km,沿河栽种垂柳、玉兰、塔松等不同规格的木本风景树木1.20万余株,桂花、万年青、百日红、黄杨等名贵树木5400余棵;栽种各类草坪9600多平方米;栽种木本花卉1.35万株,草本植物花卉6300余株,其中名贵花卉2300余株。铺设彩色地砖人行道3.20万m2,建设卵石人行休闲曲径小路80条3500m。在三坝坝址上游200m处的右岸,延伸建设成面积2.10万㎡的公益性、开放性的虹桥公园1处;5000m3的宇济公园1处。在人口居住集中的主城区,二坝坝址上下游处,右岸延伸建设成集休闲、健身、聊天、乘凉、会友、娱乐为一体,功能设施齐全的面积9600m2的文化广场、1.95万m2的琴韵广场各1处。修建标志性雕塑7座。在二坝下游80m处原文化路漫水桥上投资300余万元修建一座宽6m、长115m的人行景观斜拉大桥,同时在湖水深浅适当,地势平坦的岸边开辟4处有30只小型游船的水上游乐场。
3.1.4开发治理,和谐共荣
河道险工治理与环境保护、土地开发相统一;市容市貌整洁相得益彰互为添彩。河道裁弯取直后在左右岸形成的7.33余hm2国有河滩统一规划,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首先保证公益性项目开发的使用,合理规划以夜市小吃为主的餐饮、娱乐、休闲、健身购物等功能小区,限量拍卖土地使用权,严格商业用地,严格建设商住楼房。为使橡胶坝人工湖永保一池清水,在河道险工治理,建设橡胶坝的同时开工建设排污管道,使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已建成直径30cm的排污管道20km,实现了雨污分流,保证了河水的清澈透明,并在蓄水前结合河底清淤对河底杂草等杂物进行了彻底的清除。
3.2加强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减缓山洪暴发的强度和频度
3.2.1完善提高生态林
对七峰山现有273.90hm2的幼林、疏林地采取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等方法,提高林的郁闭度,柞坡留林,并套种火炬松、107杨树等优良适生速生树种。在25°以上的坡耕地上种植作物的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规划营造水保林434hm2。2002年以来,每年利用水流域治理项目营造水保林50hm2,累计达到300hm2。
3.2.2适度发展经济林
首先规划发展经济林286hm2。采用抽槽、水平阶方式,建设以板栗、花椒、优质梨为主的经济林基地。2004年以来,每年栽种30万棵,到目前已累计栽种各类各种规格的果树150万棵,面积100hm2。部分果树已到结果盛期,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3.2.3修建谷坊、塘、坝等小型水利工程,对原有小型一、二类水库除险加固
层层截流拦沙,节节消洪蓄水。使全流域85%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测算,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每年减少沙化耕地5km2,并使原有沙化耕地得到有效治理,减轻了下游河道、水库的淤积。原有的5座小型一、二类水库通过除险加固,有效增加蓄水100万m3,不但有效蓄积雨水,减少下游防洪压力,也成为橡胶坝的可靠备用水源。
3.3多渠道筹措资金
一是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1999年以来争取上级河道治理专项资金590多万元,用于河道险工建设;二是县级财政支持,2000年以来,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50万元,累计投入治河资金达1000余万元,用于潘河城区段治理;三是动员县直干部职工、城镇居民集资投劳,2004年以来,县城的干部职工累计集资400余万元,利用节假日投入义务工12万个,加上居民投入的义务工累计达到30万余个,修建河堤、河道清淤等治理项目;四是对有限的商业用地进行公开拍卖,所得的300余万元全部用作河道治理;五是接受社会损赠。2007年5月湖北省宇济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一次性捐赠人民币750万元,专款用于三级橡胶坝建设。
作者:王森玉 贾付增 曹道魁 单位:方城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