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利建设研究论文(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利建设研究论文(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利建设研究论文(4篇)

第一篇:水利建设对提高水资源保障体系意义分析

摘要:千里淮河发源于桐柏县,为此保护水源地建设不但是桐柏县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惠及千里淮河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十三五”期间,桐柏县县委、县政府制定方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防止面源污染,采取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对水污染源实行监管,建立和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促进和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利设施;生态建设;保护水源地

1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好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水资源的多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随着桐柏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建设一个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是实现桐柏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生态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2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桐柏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旱灾频繁。全县虽然水资源总量大,但水质性缺水区域日趋扩大,“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三五”期间是桐柏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态县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桐柏发展实际,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全县水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完成生态县的建设任务。桐柏县地处淮河源头,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复杂,是我国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区域。虽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愈显突出,其保障能力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2.1防洪标准偏低,洪涝灾害频繁

全县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标准较低。目前境内三夹河干堤和淮河干堤总长145km,仍有65%以上堤防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多数河段行洪能力达不到规定要求,安全建设严重滞后;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普遍不能达到10年一遇标准,淮河流域约有40%的农田排涝能力不足3年一遇标准,全县的16座城镇中,只有少数符合国家防洪标准的下限;中小型病险水库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2水利保障体系不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水利管理工作仍较薄弱,水利基础工作条件、信息采集、防汛调度、技术培训、技术研究等方面亟待加强,重建轻管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扭转。水利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水利投融资、水价格、收费体系尚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3指导思想

依据河南省和南阳市总体规划对桐柏县的生态功能定位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以防洪减灾为中心,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着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严重制约桐柏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及其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工程体系及水利保障工作体系;努力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重大转变,全面提升桐柏县的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为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基本原则

4.1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

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镇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各方面的关系。

4.2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的原则

加快水利法制建设,提高执行力度,协调水事关系。坚持按自然和经济规律办事,把强化管理作为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强调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及时建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防汛指挥系统,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的监测评价工作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4.3生态建设与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建设是基础工程建设的保障,二者是桐柏县水资源保护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压力,提高桐柏县生态安全水平。而水利工程建设是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生态安全不可缺少的工程措施。

5水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

5.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的蓄水、防灾能力

桐柏县水资源的特点是地表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天然降雨,因此,水资源量受年降雨量多少和季节的变化影响显著,加之桐柏县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的起伏较大河流多。为此,一方面要保障河流畅通和提高疏水能力,确保防洪和生态安全,另一方面为了保障桐柏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要,必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地表水的储蓄量和调控能力,为桐柏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5.2加强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桐柏县是淮河源头,加强桐柏县的生态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调控能力不但是桐柏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惠及千里淮河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为此,要继续加强小流域治理,加强矿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在绿化工作方面,要全面推进淮防林、水源涵养林、小型公益林建设,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和提高林分质量。加强库区及河流沿线湿地保护,实施退耕还水重建湿地,改善蓄水条件,提高蓄水、涵养水源的能力和生态安全水平。

5.3加强水污染源治理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十三五”期间是桐柏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经济增长,必然对资源与环境带来新的压力,污水的排放量也将随之增长。另外,随着桐柏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桐柏县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同样会不断增加。为此,首先,要确保所有工业企业污水的达标排放。其次,要强化污染大户的治理,要关、停、并、转那些难以治理的重点污染企业,对县城城区及水源周边地区现有的污染源要限期治理,严格监管,严禁新上污染项目,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最后,要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5.4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事实证明,农业面源污染与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相比治理的难度更大,而且随着点污染源的治理不断深入和发展,面源污染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农业面源污染物主要是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由于淮河源头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在桐柏县,桐柏县的重要生态功能之一是水源涵养。为此,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积极开发和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对畜禽养殖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处理率和利用率。

6结语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桐柏县的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水资源保护深入每一个家庭。在以后的水利建设工作中,桐柏县将一如既往的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的需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水利法规体系,促进和保障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作者:李杰 单位:桐柏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

第二篇:水利建设档案对水利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

摘要: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水资源具有不可或缺性,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是当前环境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引导社会能够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部门在区域规划工作中,需要对水资源整改机制建设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更好的实现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这必然会需要利用到水利建设档案,通过水利档案的应用,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新时期水利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好的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科技档案;档案管理;开发利用;水利建设

在水利管理活动及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文件,及对整个水利活动进行的真实记录,这些共同构成了水利档案,由于水利档案作为水利科学技术的储备的一种形式,所以需要做好水利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确保水利档案能够更好的为水利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

1水利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水利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由于水利建筑项目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即是档案管理工作,其贯穿于水利建设的整体流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种流程、原材料、质量分析及质量验收等信息作为水利建设档案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试运行的资料。通过对水利建设档案进行不断完善,不仅可以为人们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时带来较大的便利,而且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做到有据可查,能够为水利施工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加强水利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为水利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2利用水利科技档案为新时期水利建设服务

2.1健全档案文档材料是提高科技服务的前提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档材料,而是这些文档材料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对建设前期、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及维修保养等工作的真实记录,从而使这些文档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而且对以后一些新建工程也能起到有效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这就需要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文字、图表及声像等多种形式来科学、规范的进行记录,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保存,加快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2加强档案开发利用是提高服务效果的关键

水利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一系列工作的实话,其最终都是为了能够实现档案的有效利用,而且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也能够对水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工作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水利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水利工作者通过收集工作中相关的文件材料,并对其进行归档,从而将这些资料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档案资源通过档案工作者又提供了水利工作者进行利用。在水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需要及时将档案信息提供给相关水利工作者进行利用,从而将水利档案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出来,这也能够促使水利工作者更好的配合档案部门的工作,有利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中,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向各部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资源,能够更好的将水利档案的价值发挥出来,使其在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工程技术人员在获取档案信息并对其进行利用过程中,也能够促使其主动配合档案室的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水利档案的完整性,对水利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发水利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

3.1要加强做好水利科技档案资源的基础工作

对于水利事业的领导人和负责人,要依法加强对档案业务指导的监督,特别是对水利科技档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要完善档案管理办法,建立标准体系,使档案的管理、归档和利用做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很好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要使历史记录变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要有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方法论,有敏锐的眼光,有精湛的档案工作技术,还要有运用现代化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2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

要做好水利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就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档案工作的法律体系,在档案保管过程中,档案库房管理、密级管理是注意的重点,在档案利用过程中要制定档案利用监督措施,要依法利用好档案,其次,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应及时做出新对策及新规定,防止档案文件材料的流失。

3.3提供多途经的服务方式为经济服务

为提高服务质量,档案人员要努力做到;积极主动上门服务,从封闭型的被动服务转向开放型的主动服务,要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科研动态等,对水利科技档案资料信息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判断、整理、编写有关材料;有针对性地为决策、工程及科研人员提供超前信息服务;从立项论证到组织实施,从研究成果到最终验收,提供利用对口的科技档案,还要进行跟踪服务。

3.4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水利科技档案管理的范围和要求,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应该比一般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全面,他们不仅要懂文书档案,还要懂科技档案以及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类别档案。因此,为达到水利科技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应对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工作中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5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在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通过进一步强化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工作,能够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水利档案是水利工作者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收集和归档使其成为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对水利档案信息进行的开发利用,可以为水利者工作者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使档案信息的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这对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论

水利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在当前大力开展水利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水利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为水利工作者工作中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为推动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而使其更好的为水利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毅.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和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2]肖向明.浅谈如何做好水利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

[3]曾崇东.浅谈水利建设部发档和档案利用研究[J].经营者,2014(7).

作者:马婧如 单位:黑龙江省水文局

第三篇:农业发展中水利建设发展滞后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民对农业生产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农业中的水利工程建设。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不能持续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的水利工程在使用中功能不断退化,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加之偏远地区严重缺乏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技术和人才,因此导致水利建设发展工作严重滞后,没有跟上我国其他方面的发展。基于此,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发展;水利建设;发展滞后

发展农业水利建设,不仅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合理调配水源,提高我国在抗洪抢险方面的处理能力。此外,在发展现代化社会中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先解决好农村、偏远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问题。

1农业发展中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

1.1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我国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改革之前农村集体组织是管理在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责任方,但在改革之后,其主体地位逐年减弱,但在其减弱过程中社会上也没有一个责任方来接管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归属不明确,即使党中央下达了管理文件,但落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谁都没有绝对的权利,但是管理工作、建设工作和水利工程以后的发展工作就这样被一拖再拖,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导致当前水利建设滞后,跟不上时展的步伐[1]。

1.2资金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后期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保证,但国家的能力有限,由于小型水利工程众多,而国家又都要照顾,因此只能投入少量的资金。在工程建设中,之前都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分析,农村税费改革后,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农民投入的资金和劳动急剧下降,因为所有农民都有公家的水、自家的地的心理,加之很多农村的青壮年劳力都到大城市外出打工,导致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劳力投入不足,致使农村的水利工程功能急剧下降,还维护不到改革之前的水平,这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1.3缺乏相关的建设维护人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创造的价值有限,而且其比较分散,因此投入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有限,而且这些人员很少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之改革后对其的维护和经营每况愈下。因此,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严重缺乏技术人才和维修人才,致使很多水力工程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在不断使用和损坏的过程中,其功能逐渐退化,如果得到及时维护,那么水利工程还可以正常运行几十年。但是,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其功能受损严重,可能在几年后就需要完全重建,那么投入的资金会更大,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也就更加有限。再加上灌溉方式粗放,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2农业发展中水利建设发展的措施

2.1各级领导要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无论是财政人员还是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各个部门都要加强交流和协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不要把问题扩大化。要加强领导和协调,对于该地区一些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都要纳入到议事日程上。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对各个部门人员的责任都要落实好。此外,水利部门的领导还应科学确定本年度的建设目标,明确目标后先动员周围的人民群众,提高其参加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然后筹集相关资金。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监督控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当前政府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该工作,在农村设立了水管站,同时也建立了农民用水协会,甚至有些地区还有了渠管会等,这些部门都是专门负责农村用水问题的,对水源进行协调管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才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之路。

2.2加强资金投入力度

各个级别的财政部门必须依据《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在本年度的财政预算中把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性资金纳入进来,从而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积极配合,可以调动农民自愿集资来建设自己使用的水利工程,或者组织农民朋友参加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样和改革前相比,将会有本质的区别。同时,坚决做到专款专用,坚决不能出现擅自挪用和浪费资金的问题,一经发现就要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2.3积极培养和使用水利建设维护方面的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后期管理和维护的质量,必须培养和使用水利建设维护方面的人才。因此,中央要组织培训班,从基层选拔业务骨干,进行专业的、系统性的培训,培训后派发资格证明,然后委派到地方进行基层指导工作,然后再对下一层的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此外,针对现有的灌溉系统的老化情况,应该积极进行维修和加固。

3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坚定信念,相关领导按照每年的计划和目标开展工作,不断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建设现状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王顺乾.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其解决措施[J].广东科技,2014(24):103-104.

作者:敖健鹏 单位:江西省永修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第四篇:蒙阴县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研究

【摘要】介绍了蒙阴县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建设生态水利的做法。通过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蒙阴县;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近年来,蒙阴县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水利理念,按照“打造生态蒙阴,建设美好家园”总体思路的要求,在工程建设中突出了生态、景观、城镇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改善和恢复了河流、水库、塘坝等的自然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兴水之路。

1基本情况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年平均降水量为793mm,属干旱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886亿m3,人均占有805m3,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2/5。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无论从水资源的现状看,还是从县域科学发展看,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为前提,加强水利建设,保护水质安全,发展生态水利。近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效益才是最大效益”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生态治水理念,突出生态建设涵养水源,强化工程建设存蓄水源,实施严格管理保护水源,建设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民生,形成了现代生态水利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主要措施

2.1涵养水源措施

蒙阴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4%。按照总体规化,将流域治理作为水利建设的源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路、村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治山增绿为主线,坚持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流域,累计实施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环境整治等各类流域治理项目216个,其中治理小流域49个。建设500m3以上小型蓄水工程951座、拦沙拦水坝3.2万余座。目前,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90%,荒山绿化达到75%,植被覆盖率达到70%。通过治理,极大地改变了蒙阴水土流失状况,加快了全县水保生态建设的步伐,建立起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防护体系,形成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新模式。

2.2蓄水工程措施

以水库、河道为重点,以“生态带、产业链、风景线”为标准,加强水系全面治理。在河道治理方面,注重城乡统筹,全面协调推进,摒弃传统治河理念,坚持生态治河,在确保实际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积极提升生态治河景观效果,根据河道原有河道宽度,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貌的不同,合理布置河岸线,宜弯则弯、易宽则宽,尽量保留河岸的原始形态。在工程措施上采取工程防护为辅、生态修复以及美化绿化为主的多种治理方式。因地制宜,能用天然石材的用天然石材,能用乔灌草结合的注重做好结合文章,坝底栽植水生植物,坝坡栽植灌木、草皮,坝顶栽植乔木,沿河两岸建起高效农业示范园;另外,实行节节拦蓄,层层设防,最大限度地提升河道蓄水功能。在蓄水工程建设方面,兼顾生态、防洪和灌溉功能,注重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工程造型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大中型工程与五小水利工程相结合。

2.3水资源监督管理措施

在水源保护上以建立水系生态保护带为目标,重点抓好水源水质保护,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区环境质量优良率、城市地表水达标率连续10年达到100%。一是完善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分别设置了水源保护区、源头水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农业用水区保护管理的界碑、界标和界桩,明确了水源保护区范围和水质保护目标,公布了保护范围禁止事项,实行了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对河流、水库等水源地采取绿化带建设和湿地建设,用生态措施来恢复水资源。同时,实行了严格有效的保护措施,清理了污染水质的养殖业。二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督查。对已存在的排污口进行登记,明确污染物的排放种类及排放量。并建立了排污口巡查制度,杜绝了在水源保护区内擅自设置排污口和偷排污水的现象,全县饮用水源达到Ⅲ类以上标准。三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结合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研究制定了各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监督各行政区域、行业及重点企业按分配的指标取水用水,确保了区域及行业用水控制在“红线”之内。同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开展了水资源论证,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4饮水安全措施

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民生工程优先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规模化发展。从蒙阴县情出发,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通过总体布局和分步实施,既为管网延伸清除了障碍,也为区域联网整合留足了空间。二是标准化建设,打造精品工程。按照全县水资源规划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精心做好水源工程选址,在新建的水源确保达标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饮水工程全部配备消毒设施,应用管网优化计算、自动控制运行、信息化管理等建设,实现了农村供水技术的历史性突破,初步达到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三是健全机制,加强运行管理。坚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持续发挥效益的原则,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对单村小型供水工程,倡导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对规模大、跨村供水工程,倡导租赁、承包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了工程建得成、用得起、长受益、良性循环持续运转。

2.5宣传教育措施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水生态知识,提高人们的水患意识。增强全民生态水利建设和保护意识,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激励和动员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生态水利建设和保护工作。

3建议措施

3.1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发展生态水利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全社会参与意识,同时增加投入,多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水生态建设中来。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经济结构调整意见,提出合理的初始用水水权分配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调节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用价格促节水。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用水权、水价、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监督。

3.2全方位建设节水型社会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对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节约用水是一种有效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增加水环境容量的战略性对策,具有双重效益。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节水用水的宣传力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水知识和技能,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秦蒙 赵西虎 单位:蒙阴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