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田水利建设研究(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田水利建设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田水利建设研究(3篇)

第一篇:杂木河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杂木河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对策

杂木河灌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中游的武威市凉州区东部,祁连山北麓。灌区位于东经102°01′~102°59′,北纬37°22′~38°06′,流域总面积851km2,灌区以渠灌、管灌为主,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麦、洋芋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果树、胡麻、瓜菜、甜菜、葵花、药材、烟叶等,在行政区划上包括14个乡镇的112个行政村,8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18万人。

1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现状

1.1现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

近年来,灌区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流的工程管理、一流的建设速度、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节水效益”的要求,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建一处、成一处、收效一处,深化“四制”管理,从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狠抓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1.2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

截至目前,建成渠首枢纽工程1座,干渠4条,总长60km;支渠52条,总长186km,干支渠已全部进行了衬砌;斗、农(井)渠4291条3440km,已衬砌2338条1235km;改造农田机电井488眼。建成低压输水管灌面积0.053万hm2,滴管面积0.04hm2,渠系水利用系数由20世纪60年代的0.47提高到现在的0.622。田间渠系建成后,大部分由建设单位移交农民用水户协会管护,协会根据农户受益范围划段包片由农户自行负责渠道日常清淤、养护,水管单位提供技术指导、检查督促。机井由群众自建、自管,对破损严重的机井由群众自行组织进行更新,运行完好率在80%以上。杂木灌区注册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80个,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了644个用水户小组,主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斗、农(井)渠建设与管理工作。

2当前杂木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粗放,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已建设的工程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二是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超期运行,虽然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对灌区部分渠道进行了改建,但还有较大数量的斗农渠道仍维持土渠运行,田间配套标准低,设施不配套,配套建筑物少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三是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劳动力匮乏。四是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权责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影响工程后期运行。五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落实困难,对已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维修养护资金。

3对策措施

3.1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

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因此应尽快扩大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以引导和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受益农户的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3.2实行“先建后补”和“以奖代补”的建设项目补助方式

以国家投资为引导,以项目实施主体投入为前提,充分发挥项目实施主体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于由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项目法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联合体或经营大户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并由国家投资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行“先建后补”管理方式进行补助。

3.3积极维护用水户参与工程管理的管理模式

完善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作用,通过协会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3.4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

为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各级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平台,健全完善项目建设全过程公开公示机制。

3.5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

一是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二是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大中小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作者:樊作科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杂木河水利管理处

第二篇: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依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资金缺乏、管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分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当前农业发展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对策

1引言

农村的发展首先体现在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后者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水平[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既是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因此放大了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虽然近几年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加大、工作不断加强。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2.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

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于20世纪50—70年代兴建,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益衰减严重,难以为继。其中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的灌溉面积,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除,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2疏于管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理论下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特性,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需要政府集权制度的有效干预,政府既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主体,又是产权主体,政府理应提供必要的维护[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若缺乏必要的维护投入,造成基础设施“有人用无人管”,降低基础设施的更新速度、老化失修和工程效益递减,从而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必然浪费水资源,但目前这种疏于管理的情况已经成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普遍现象。

2.3水利结构失衡

农村水利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功用各异的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但目前我国政策的重点倾向重大型水利设施建设,而忽略了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关系最直接相关的沟、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的建设与投入,注重平原区和大中型城市水利设施建设而忽略了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和投入。导致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水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2.4农业科技薄弱、灌溉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有2/3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应用系数仅为0.49,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体质、组织缺位和资金不足,综合运用滴管、喷灌等节水技术,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科技兴农措施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和运用,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依然未能实现。

2.5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实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机制,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收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取消农业税有利也有弊,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来说,取消农业税使得其失去了资金来源,但却没有相应的替代措施,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对于吸引多渠道社会资本加入农田水利建设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从而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

3.1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既存在疏于管理导致的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现象,也存在投资不足导致的增量缺乏现象。所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4]。要明确投资管理的主体,确定其权责,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运用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基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同时要调动农民群众维护和管理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以保障水利设施功能能够有效发挥。

3.2强调水资源利用,科学调整水利设施结构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中小型设施之间缺少配套衔接,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各功能的衔接。因此在加强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兼顾好直接关系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水利设施之间的配套体系。

3.3加强宣传力度,大力推广现代灌溉技术

我国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一些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以井保丰”,而由于农业用水短缺,形成了依靠超采地下水实现农业丰产的恶性循环,已经威胁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应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3.4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制

毋庸置疑,有限的财政拨款固然是导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但长期依靠政府这一唯一投资主体也是使该问题愈来愈严重的关键因素。应扩大政府预算中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专项投资,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构筑以政府为投资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除政府财政支持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有序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加入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领域。

4结论

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1).

[2]郑风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反思:问题、困境及出路[J].湖南农业科学,2011,(2).

[3]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8).

[4]余利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7).

作者:王明东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水利局工程管理总站

第三篇: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及技术创新研究

现代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十三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以及可持续发展。于此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还是农业用水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部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具实际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总用水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地方,占到地区生产用水的七十以上,但是农业用水效率并不高,在用水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农业人员素质不高、农业水利建设水平低等问题,所以,就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各地不断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实现节水灌溉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今天就是基于农田用水率较低的背景下展开对节水灌溉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农田水利技术应用的现状,并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水利建设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实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措施。

1.对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1.1.首先,我们先来探讨下水资源输送中的节水技术。我们知道,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进行灌溉需要一个疏通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是最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地方,所以,在疏水过程中采用相关的方法与技术来进行节水,效果非常明显。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传统的土渠将水引入农田,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本文经过研究分析后总结出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技术,第一,我们有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要在水渠上下工夫,即采用混凝土结构来改造水渠,防止水渠输水中的渗漏问题出现。其次,我们也可以采用管道输水的方法来实现节水,采用管道输水即可以避免水的渗漏,有可以避免水资源的蒸发现象。

1.2.其次,我们再来探讨下几种有效的节水技术及适用环境。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中采用的节水技术有微灌溉、喷灌、管道输水、水渠输水等技术,其中不同的节水技术所适用的灌溉环境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节水技术进行建设。下面,我们就对常见的节水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下。首先,微灌溉技术,微灌溉技术主要有滴管、脉冲灌溉等,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农田灌溉中可以有效地控制好用水量,实现从源头上节水。其次,喷灌。喷灌技术的实现需要依靠大量的基础设备来完成,其中主要包括加压水泵、动力机械设备等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中,之后在通过喷嘴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现阶段,喷灌技术已经是一项应用最为广泛的节水技术之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农作物对水的吸收效果,来实现节水。

1.3.第三,我们再来探讨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系统。现阶段我国建设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系统主要包括两种,即不完全灌溉系统和水稻浅湿晒灌溉系统,其中不完全灌溉所指的就是当农作物出现干旱时,为保证产量而进行的灌溉系统,但是这种节水系统的节水效果并不是很高,其主要目标是保证农作物的产量。而水稻薄浅湿晒灌是现代水稻灌溉技术常用的措施,能够有效的保障水资源最大程度上得到节约。这一节水灌溉系统制度主要是利用了水稻的生长原理:水稻在早期生长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较为深层的水资源,采取漫灌、串灌等方法进行灌溉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而通过薄、浅、湿、晒等制度进行灌溉,是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的。

2.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注意的事项

2.1第一,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上,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因为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应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农作物时所发挥出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因地制宜的选取节水灌溉技术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下,如在应对水稻这类农作物时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供应量上,我们可以采用管道灌溉、缓凝土水渠灌溉等,只有在保证水量的情况下才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那些不是很重要的项目,就可以适当的向后面排一点,在运用的资源及技术上可以适当的让出一些给那些重要的项目。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选择上,我们要分清重点,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安排。

2.2其次,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上,我们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地形、环境、农作物等因素。即针对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地形环境来灵活的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如针对地形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压缩粮食作物的面积来扩大经济作物的面积,也可以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业、草地的面积,来扩大节水灌溉技术功能的最大发挥,提高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匮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对此,实现农业用水节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应对农业用水节水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学会和创新节水灌溉技术,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这样才能实现节水最大化,才能有效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总之,只有科学、合理的采用节水措施、节水灌溉技术才能在最大限度节水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守民 单位: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