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裂缝水利施工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裂缝水利施工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裂缝水利施工论文

1裂缝成因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是影响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温度的影响程度最显著,主要由温差造成。对混凝土材料而言,当外部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较易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由于材料内外部分的收缩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多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和温差变化较大区域的水工结构中,裂缝形式无固定规律。温差裂缝主要分为3种情况:

①施工初期,大量水化热产生,形成内外温差,裂缝产生;

②拆模前后,结构表面温度急速下降,裂缝产生;③混凝土内部温度一旦到达极限,由于热量散发慢而产生温差,导致裂缝产生。

2裂缝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形式,考虑其不同的产生原因,为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以期水工建筑物长久、稳定地运行,施工过程中对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也有所不同。根据裂缝产生原因,水利施工过程中主要从材料控制、设计优化、施工工艺选择及环境控制等方面入手进行裂缝的防护及处理工作。

2.1材料方面

在保证施工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材料的合理选择,不仅可以避免裂缝的产生,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也有显著效果,具体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及等级(尽量选择中低热水泥、低含碱量水泥)。同时应适当减少水泥的用量,为减少水化热量,水泥含量尽量控制在460kg/m3以下。

2)实际施工前,应根据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水灰比。由于混凝土的收缩随水灰比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水灰比。

3)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骨料。其中,细骨料以中、粗砂为宜,保证清洁、坚硬,细度模数在2.4~2.8范围内,含泥量控制在1%内;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热膨胀系数小的骨料,以降低温度应力。

4)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掺入,可以减小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放热速率,从而极大限度地降低裂缝产生的可能。水利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水工结构的工作形态及不同位置选用适宜的掺合料和外加剂。

2.2设计方面

1)在确定各种混凝土的允许裂缝宽度后,根据其裂缝宽度要求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合理进行配筋设置,选用适当的钢筋直径和间距。水工建设过程中,采用直径细且间距密的钢筋配置方案,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3)加强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

2.3施工方面

水利施工过程中,因操作流程不当、施工工艺选择不当、后期维护不及时等因素,极易产生裂缝,对裂缝的防护及处理措施有:

1)搅拌过程严格按照材料配比及投料顺序进行,并合理控制搅拌时间,避免混凝土发生分离现象。

2)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入模板,且保证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3)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浇筑过程中,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实际施工过程中,须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竖向结构高度若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且竖向构件的底部应先填50~100mm厚的与混凝土中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针对不同水泥,做好不同的湿润养护工作。普通混凝土多采用自然养护(覆盖浇水养护、喷洒塑料溶液养护、用塑料薄膜遮盖封闭养护等),自然气温高于5℃时,在浇筑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足够湿润。

5)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可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

2.4环境控制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是影响混凝土质量、避免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施工环境的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工程地质条件方面,施工前监测地质抗压程度,保证水工结构的整体性;②气象条件方面,应及时关注施工前后温度情况,以便对水工结构进行及时养护;③对施工现场周边的水文条件进行监测,保证水质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结构的防渗处理作出估计。从上述分析可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应的处理措施也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3结语

1)材料特性、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因素均会对裂缝的产生造成影响。

2)原材料选择、合理的设计配比、严格的施工程序及有效的环境控制是水利施工过程中防止裂缝产生的重要措施。本文虽然对水利工程中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对应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初步总结了影响水工结构裂缝产生的因素,并分析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但具体到工程实际中,则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作者:吴睿 单位:镇江市华源建设监理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