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论文(6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论文(6篇)

第一篇:水利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提炼出水利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与技术优化策略。

关键词: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技术要点;优化策略

引言

混凝土浇筑在建筑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对传统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上的拓展,其技术原理简单且易于操作,主要利用碾压式土石坝施工工艺对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振动,完成混凝土材料的压实与修筑过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机械化水平的要求高,高度机械化的操作不仅简化了土石坝的施工流程,更缩短了施工工期,有效控制了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

一、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则实现了混凝土流水化、大面积的连续浇筑,提高了原有混凝土施工配套系统施工效率而有效缩短工期(1/2~1/3),高度机械化程度则在减轻劳动力投入的同时降低了人员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对于混凝土原料的配置过程可大量使用掺合料,减少了水泥的使用量,整体上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与项目的投资收益。但是该项技术仍然存一些问题,例如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实际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往往追求工程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材料选取上过分注重成本因素,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原料,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埋下隐患;此外,忽略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为缩减施工成本与加快工程进度,在施工设计工作展开之前未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与研究,对工程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及气候温度等因素对施工技术的影响考虑不足。

二、水利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摊铺碾压

完成混凝土的拌制与运输工作后,接着就是汽车卸料、平仓及碾压等连续过程,利用平仓机、推土机等将设计好配合比的混凝土均匀的摊铺在工程基准面上,铺料厚度要均匀并尽量避免骨料分离现象的发生,薄层混凝土料摊铺均匀后就可以进行充分压实,未达到压实度的要进行二次碾压。通仓薄层浇筑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无需适应冷却水管),仓面作业得以简化并减少了模板的使用量,但必须注意层间施工间歇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发生冷缝、骨料分离、拌合料过干等现象。

2、垫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垫层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一般采用常态混凝土进行浇筑就能保证建筑物的强度,对一些易陷落的部位采用变态混凝土浇筑则可以保证建筑地点的平整性与牢固性,避免变形或塌陷情况的发生。水利工程的垫层混凝土施工直接在坝体基岩上进行,这种直接的浇筑方式将坝体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保证了施工的进度。

3、模板安装与拆卸

混凝土碾压提升过程需要进行模板的安装与拆卸,安装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并对重要结构加设控制点,需要有固定设施保证模板不会发生倾覆,模板支架的支承点要稳固。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成型后若出现偏差,要检测偏差值是否超过了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范围。模板的拆卸时间必须根据施工设计要求、现场气温及混凝土强度检测情况予以确定,要求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卸模板,而对于承重模板要求达到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4、重复灌浆技术

水利工程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采用单回路灌浆技术,灌浆系统的构建简单且资金投入较少,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不高,因其效率高且操作简单在筑坝过程中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应用。该技术实现对诱导缝、横缝等的有效灌注,在重复的灌浆过程中逐步提升了水利工程坝体的强度,增加坝体稳固性的同时不会因为灌浆压力而导致裂纹的产生。

三、水利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策略

首先是严控混凝土材料与施工工序。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粉煤灰、粗细骨料及外加剂等,材料进场之前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对于不满足技术规范与施工要求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重视水泥标号、粉煤灰质地、骨料粒级、外加剂品质等的检测。此外,碾压混凝土施工在施工工序上具有严格要求,从骨料筛分、配料、混凝土搅拌与运输到平仓、碾压、造缝,再到后期的冲洗与人工铺砂浆等全过程均需要按照施工工序严格实施。然后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水利工程中碾压混凝土坝体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长期经受高强度水压、水流冲刷、冻融作用及干湿循环作用等,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坝体的耐用性、牢固性及安全性,因此,我们在设计混凝土混合比时需要根据坝体结构特点与施工设计技术要求,在保证原料质量的前提下,选定水灰比、单位用水量、最佳砂率等进行性能试验,选择最优强度、耐久性、和易性及经济性的配合比设计。最后是落实混凝土养护技术。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混凝土特性做好日常养护工作,主要是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保温保湿处理,采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全覆盖并定时洒水保湿,让水泥与水分实现充分融合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以达到预设值,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达到安全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中坝体的修筑中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通过大型机械碾压设备压实干性混凝土材料,该项技术是对传统混凝土施工程序的简化,只需要完成混凝土入仓、薄层铺筑、碾压等工序就可实现筑坝高度、拱坝比重的逐步提升,且坝体在稳定性、强度上都具有良好的表现,满足水利工程坝体防渗、防裂和抗冻融等主要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翠艳.水利工程中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204.

[2]关文浩.分析水利施工中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11:117+120.

[3]孙海燕.浅谈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5,14:27-28.

[4]谢鹏.水利工程中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5,46:242-243.

[5]刘鑫,何浩严.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2:62.

作者:汤平民 单位: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利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其施工的过程中,受混凝土裂缝的影响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和国家带来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当然,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缝,例如原材料的质量、中间产品、工程监督管理力度、气温影响以及后期混凝土养护等等。混凝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对混凝土制作水平、施工质量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水利施工;工程建设;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

混凝土裂缝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严格的控制,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要加强力度,尽可能的在工程建设初期消灭安全隐患,从而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

1.1气温影响

混凝土的质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湿度和温度,如果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开展混凝土施工,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从而使表面收缩,当混凝土自身约束力小于收缩力的时候,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外界的温度是降低亦或者是升高,都会使混凝土产生拉引力,一旦混凝土限定的抗拉能力小于拉应力,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自身特性的发挥。在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对现场环境温度的变化要时刻保持警惕,如果施工时的季节是在夏季,为了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相应的降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2材料的原因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配料,因此如何选择水泥就成了重中之重。在水利工程当中,应严格按水灰比控制,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差的抗裂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水泥水化反应的过程中,大量释放的热量容易升高混凝土内部热量,如果这时外界没有较大的温度变化,无疑会增加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力与拉应力就会产生冲突,从而造成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配料当中,混凝土收缩性会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极容易发生混凝土坍塌的现象。混凝土原材料不恰当的配合比主要包括含砂率控制不当、不符合要求的粗骨料石子粒径、混凝土预搅控制不当等等。混凝土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制作标准,作业人员在制作混凝土的时候如果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来执执行,混凝土的配比就跟规定就会有很大的出入,造成混凝土裂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含砂率和水灰比,会引起混凝土诸多的问题,例如保水性不良、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沁水等等,造成混凝土收缩。在混凝土制作的时候,由于需要掺进去的外加剂种类比较多,所以选择外加剂就成为了关键环节,不同的外加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果作业人员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但是却忽略了混凝土的实际需求以及外加剂的自身特性,不恰当的添加外加剂依然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在冬季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抗冻复合添加剂的恰当使用时非常重要的,减水型外加剂适合在常温条件下使用。

1.3后期养护

在混凝土后期养护的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很容易因为养护工作不到位而产生。在后期养护中,由于施工场地多数处于露天的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一些日晒风吹,水分散发的就比较快,导致混凝土产生形变、裂缝。因此务必要重视浇筑混凝土之后的养护工作,这一时期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多数是由于养护不周导致的。

1.4监督管理

水利工程加强工监督管理工作,对制作混凝土的流程要严格监督和控制,保证施工操作人员都可以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增加其规范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缺乏监督单位,即便是有监督单位,其从事监督管理的人员无论是自身素质还是业务技能都比较低,没有深入的了解水利施工工程的诸多工艺流程。如果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监督人员连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无法及时的发现,那么监督单位也只是形同虚设,既没有发挥监督的作用,同时还有可能恶化问题。此外,农民工在施工队伍中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大多数情况农民工不具备专业的素质,即便水利工程中有明确的施工流程,可能由于人为的因素也无法真正的贯彻落实,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产生混凝土裂缝。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有序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混凝土制作流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

2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气温条件

在水利施工工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条件的调整要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温度情况为基础,兼顾实际情况与混凝土自身的特性,对施工方案的改进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质量。例如,模板变形或模板移位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看护人员要及时的发现这些问题,混凝土浇筑工序应该立刻停止,只有修理好模板才能够继续浇筑混凝土工序。如果混凝土施工是在夏季的时候,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超过25℃;如果混凝土施工是在冬季的时候,浇筑混凝土的入模应该不低于10℃,混凝土施工条件的条件必须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温度为基础,这样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够得以确保。

2.2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恰当的选择。在制作混凝土的过程中,水泥时常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裂缝就这样随之产生,因此在选择水泥的时候应该具备水化热较低的特性,而且在混凝土制作时能少用水泥就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用量,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硬性水泥和强度过高的水泥的不利影响。此外,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来选择混凝土骨料,同时制作混凝土的时候要严格遵守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来进行。

2.3加强混凝土后期养护

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与否。在混凝土后期养护的工作中,保持内外温度的平衡至关重要,这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内外温差,使混凝土的外表面可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如果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会造成混凝土干缩变形。此外,在制作混凝土中要很好地散发水泥水化热能,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内外温差较大的问题,施工单位可以延长后期养护的时间,增加保湿保温的方法来阻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2.4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有助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同时,施工人员、监督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也至关重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此外,加强施工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够上岗就业。

3结论与建议

目前,混凝土裂缝现象在水利施工中经常出现,只有不断地提高制作混凝土的水平,严格管理施工质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频率,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应用策略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5(18):80~80.

[2]任长军.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3(12):18~18.

作者:李飞越 吕菊艳 邢卫环 朱彦芳 单位:安阳市幸福渠管理处

第三篇:水利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及后期养护

摘要:水利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和后期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做好这些工作可以保证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作用得以正常发挥。文章对混凝土的制作、浇筑过程以及后期养护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浇筑;后期养护

混凝土的性质非常优越,因此,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混凝土的浇筑和混凝土后期养护对混凝土的功能有重要作用,做好这些工作对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混凝土材料配合与拌制

要配制出符合标准的混凝土,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原料符合标准。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主要有砂、碎石、水泥。对于制作混凝土的各种成分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砂要选择中粗河沙;选择的碎石为人工碎石;水泥要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强度等级要满足要求。水泥的种类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在选择好混凝土的原料之后的工作是根据材料取样,然后进行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各种混凝土原料的配比直接对混凝土的性质造成影响,混凝土配合设计是混凝土制作的重要环节。配合比要按照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要求,遵守相关规定。在初步的设计完成以后,需要进行试配实验,检验配置出的混凝土是否符合标准。在配合比设计完成之后要上报监理人,在监理人审批以后才能应用到正式的施工中。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计量管理,原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按照规定称取,对原料的含水量也要特别注意,保证其符合要求。

2混凝土浇筑的过程

2.1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混凝土的准备阶段的工作要做好,为下阶段的浇筑工作奠定基础。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检测、原料的准备、人员的安排,施工现场的布置等。例如对支架、模板等进行检查,保证其能够符合图纸的要求。如果模板内有杂物,要清理干净。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是在防水材料上,那么需要注意要让基面保持平整,在保温材料上的浇混凝土浇筑和防水材料上情况的一样的。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是在原渠面上进行的,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把渠面打扫干净,然后喷洒素灰水和凿毛。在进行混凝土的运输与储存也要按照规定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能太长。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时间和施工条件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并要保存完整。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经常对工具进行检查如模板、支架等,保证其稳固,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变形、位移等,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对正常的浇筑工作造成影响。

2.2混凝土的捣实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以后需要及时进行捣实施工,振捣要全面,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和均匀。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一般要都会优先使用机械振捣,机械振捣的优势是节约水泥、保证质量、效率高。振捣机械通常选用振捣器,在振捣器施工时,混凝土向四面流动,进而使整个模板内的空间都充满混凝土,振捣后的混凝土其均匀度和密实度都得到提高,振捣的效果好,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混凝土振捣的种类很多,常用振捣器类型有插入式、外部式和表面式。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其特点不同,适合不同施工类型。例如,插入式振捣器常用于水利工程中。在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振捣器与钢筋、预埋构件等结构接触,因为振捣器会对这些结构造成破坏,而且振捣器也会受到损坏。插入式振捣器又分为两种:垂直插捣和斜向插捣。垂直插捣的施工方式是把振捣棒垂直插捣到混凝土内,斜向插捣就是振捣棒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插入混凝土,角度的要求保持在四十到四十五度之间,在采用斜向插捣时,要注意不要让插入深度过深。振捣器的操作要符合规范,振捣器的插入和拔出时,速度要控制好,不能过快。为混凝土能够振捣充分,振捣器需要插入到下层初凝的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为五到十公分比较合适。

2.3施工缝混凝土的浇筑

施工缝上混凝土的浇筑比较特殊,施工缝上浇筑的混凝土量一般较小,缺乏整体性,很容易出现渗水和漏水现象。因此,针对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在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其具体的步骤为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喷涂一层柠檬酸,其目的是防止混凝土表面的一层混凝土凝结,接下来使用高压水进行冲毛,并去除乳皮,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先铺上一层水泥砂浆,在垂直缝处刷一层净水泥浆,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新浇筑的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结合的更加紧密。另外,注意混凝土浇筑的过程要连续,中间不能停顿过长的时间。

2.4混凝土表面的修整

在拆模以后,如果出现混凝土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等不良外观时,需要对其进行修整,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外观的线型流畅,光洁,颜色一致。如果无法通过简单的修整达到要求,需要进行重新浇筑。

3混凝土浇筑的后期养护措施

3.1后期养护的一般要求

为保证混凝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正常气温下,采取养护措施的时间一般要等到表面收浆之后。具体的养护时间要根据使用水泥种类和温度来决定。

3.2洒水养护

混凝土养护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养护措施就是洒水养护,混凝土表面需要频繁洒水来保持表面的湿润。洒水养护使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要一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不能干湿循环。洒水养护要根据气温情况而定,并且要掌握准确的养护天数,养护的天数最少是保持七天,具体的天数要根据工程师的建议。如果气温低于五摄氏度时,不能进行洒水养护。

3.3高低温季节养护

在低温季节,要注意减小混凝土表层温度梯度和内外温差,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通常采用覆盖保护,来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在高温季节,需要防止外界高温对混凝土的性质造成影响,也可以采取覆盖的措施进行保护。通过覆盖的作用防止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过快。覆盖所采用的材料一般是双层麻袋。另外,高温季节还要进行经常进行洒水,使混凝土保持湿润,可以起到增加抗裂强度,减少裂缝的效果。

4结束语

混凝土材料配合与拌制要符合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首选要做好准备工作,浇筑的过程主要内容有混凝土的捣实,施工缝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表面的修整。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后期的养护措施也很重要,后期养护要严格按照养护要求来实施,主要的养护的种类主要包括洒水养护和高低温季节养护等。总之,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的浇筑要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以正确的工序进行,重视后期的养护,保证混凝土发挥其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侯磊,王殿磊.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浇筑养护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15):109.

[2]马延庆.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201.

[3]王静.对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0):181.

[4]申峰.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过程及后期养护探讨[J].工业b,2015(7):142.

作者:万卫东 单位: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

第四篇: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其自身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是确保水利工程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保障,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防止水利工程裂缝情况的产生,加强对水利工程各项施工工作的管理,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承载力。混凝土裂缝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并结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对策

前言

混凝土施工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常会产生混凝土裂缝情况,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了工程的施工寿命,将低了工程的耐用性及承载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水利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混凝土施工裂缝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问题,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制约着水利工程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收缩现象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出现凝固之后,会受到冷空气的或者周围较低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的内外部存在较大的温差,受热量不均匀,会使混凝土产生收缩现象,进而产生混凝土裂缝情况的产生。同时,由于在混凝土施工时,会受到水利工程中较大压力的影响,受重力影响较为严重,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弯曲现象的产生,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1]。

(二)地形不符合规范产生裂缝

水利工程的施工地形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由于水里工程的资金供给不到位,造成资金匮乏情况的产生,无法对施工区域进行有效的掌握,缺乏对施工地形的勘测工作,导致地形资料信息与工程的施工质量出现较大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企业重视经济效益,在工程施工钱,没有投入资金来考察施工地的地形,导致混凝土的结构与地质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裂缝现象频出,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较差。

(三)温差影响产生裂缝

温差对混凝土的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且温差贯穿于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是现阶段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混凝土施工受温差影响较大,水利工程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温差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混凝土的温差不能满足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并且施工的成本相对较低,过于重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差相对较高,水分蒸发的速度相对较快,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尽管在混凝土施工中也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但是释放出来的热量无法与混凝土造成的影响进行抵消,导致混凝土施工问题频出,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2]。

二、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一)优化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原材料是确保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工作高效开展的保证,需要结合工程的施工情况和施工地特点,去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在采购完成后,应该进行搅拌工作,为了确保搅拌工作的合理性,应该尽量较少水泥用量,在搅拌过程中加入Ⅰ级粉煤灰,水胶的使用应该确保在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原材料配比的规定进行原材料的配置工作,煤粉灰的比例要适宜,主要功效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少混凝土收缩性,对提升混凝土的抗腐蚀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防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需要在混凝土周围放置一些斜筋,增加混凝土的承载力,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防止混凝土裂缝情况的产生[3]。

(二)强化混凝土养护措施

混凝土养护工作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混凝土拆模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对遮盖在混凝土上面的蒲草进行浇水,能够起到良好的锁水作用,确保混凝土的湿润度。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质地相对较脆,需要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加强对混凝土养护工作的重视,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效的防治混凝土裂缝情况的产生,确保混凝土的承载力和强韧度。因此,需要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防止一切气体的进入,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增强混凝土的抗氧化性。

(三)优化水利工程施工项目

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水利工程工作的高效开展,必须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项目的优化,将其作为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确保施工项目的合理性和优质性,并对混凝土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检查在混凝土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强化混凝土施工效果,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几率。面对混凝土施工产生的裂缝问题,需要运用钢筋对裂缝处进行加固,防止裂缝现象的产生。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勘察工作,运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工作的管理,降低水利工程裂缝情况的产生,优化水利工程施工项目[4]。

(四)提高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质量

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是确保水利工程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要结合水利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和施工地地形,去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质量。为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工作的高效开展,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定期的施工检查工作,遵守相关的水利工程施工要求,选择适合的混凝土,确保水利工程各项施工工作的高效开展。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解决,确保施工材料使用的合理性,按照相关的施工程序去开展各项施工工作,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五)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对水利工程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将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运用合理的招聘制度与培训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在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招聘时,需要选择一些高水平的施工人员,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招聘工作的管理,展现出施工人员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要想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对施工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运用,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5]。

(六)采用合理的降温措施

合理的降温措施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情况的产生。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自身的散热能力较差,要求施工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降温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散热能力。施工人员应该采用合理的降温方法,对较厚的混凝土散热,防止由于过热的太阳暴晒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施工人员需要运用温和的降低手段,减少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数量。

三、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水利工程整体施工水平的提升,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导致工程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完整。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优化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强化混凝土养护措施,优化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提高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质量,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采用合理的降温等措施,来减少混凝土裂缝情况的产生,促进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尔肯•阿布力米提.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J].珠江水运,2014,14:43-44.

[2]周阿妮.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湖南水利水电,2016,02:82-83.

[3]王伟.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32.

[4]常小佩,路发金.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河南建材,2012,03:20-21.

[5]杨白军.浅析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科技风,2011,16:186.

作者:李太平 单位:四川信德建设有限公司

第五篇:水利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分析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加,水利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多,也进一步推动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现象,这一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水利施工的工程质量。为了提高施工质量,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文章首先探讨了水利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其次提出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技术,旨在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

混凝土是各项建筑施工的必要材料,同样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施工不当,极易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影响水利施工的整体质量[1]。因此为了保证水利施工的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还需对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作高相关的技术控制措施,以实现裂缝的问题的有效解决。

1水利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

1.1混凝土自身的因素影响

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水、砂石、外加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经过搅拌处理形成的复合型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配比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难以达到满足要求,此外混凝土混合料在搅拌过程中搅拌不均匀、掺水量过多,都会导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收缩性裂缝。综上分析可知自身因素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是:①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各项材料的配比与设计要求不相符,难以达到施工要求,从而导致的裂缝。②水泥的收缩量的大小与要求不相符,不同的施工项目,对于混凝土的收缩率要求不同,当实际收缩量与设计不相符时,极容易产生质量问题。③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水灰比设置是否合理。④材料配比设计之后,搅拌过程中是否在要求的时间和温度下进行搅拌工序。上述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当混凝土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较快,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最终导致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

1.2外界因素的影响

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外界因素包括收缩、温度、后期养护等,以下针对这三方面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分别阐述。①收缩的影响。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掺入适量的水,在一次成型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水分不断蒸发,带走了大部分热量,混凝土收缩强度加大,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承受能力时产生裂缝[2]。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能够承受这种收缩力,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差的存在,致使收缩应力相叠加,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实际承重力加大,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②温度的影响。温度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直接原因。浇筑混凝土施工工序时,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外部和内部之间存在温度差,当温度差较大时,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此外水利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采用一次成型浇筑,由于混凝土体积较大,内部水泥水化热量大量聚集,难以及时向外散发释放,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远大于外部温度,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水泥会发生膨胀或者收缩,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③后期养护的影响。后期养护措施采用不当也是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另一原因。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浇筑工序完成12h内,为了避免热量的大量散失,需要在混凝土土体表面加上覆盖层,并保湿养护,如果未采取这些措施,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凝土内部的水分被迅速蒸发掉,从而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水利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技术

2.1温差裂缝治理技术

温差裂缝是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温差裂缝的防治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处温差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界温度的差值,差值较大主要是由于各项材料的配比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相关质量和控制工作。

2.1.1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的质量控制

水利施工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施工方案主要斜面封层、分段分层、全面分层三种[3]。选用不同的浇筑方式,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采用全面分层法,对于混凝土强度要求最大。选择浇筑方式时,根据施工结构物的尺寸,混凝土的供应能力,混凝土的捣实情况确定。当前水利施工过程中,斜面分层浇筑法使用较为广泛。

2.1.2混凝土密实度的控制

控制混凝土密实度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避免因温度差异出现裂缝。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捣实。混凝土灌注入模后,要将混凝土铺满整个模板,并多次振捣。以排出其内部的水分和空气,从而满足密实度的要求。

2.1.3混凝土的初始温度控制

控制初始温度,防止在拌合过程中混凝土用温度过高,导致混凝土成型后内部温度较高,从而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时,做好混凝土拌合物和出料口的温度控制工作,在夏季温度较高,尤其要做好混凝土的降温工作,一般采用冷水喷淋、水利工程坝体内埋设冷水管,风冷骨料等措施。

2.1.4混凝土拆模时间的控制

混凝土成型后,在条件允许下,为提升混凝土强度,拆模时间越晚越好。拆模之后还需要进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控制工作,一般情况下表面温度控制在15℃左右。

2.2收缩裂缝治理技术

2.2.1水泥质量的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水利施工的施工质量,一般选择塑性和强度优良,发热量低的混凝土,对于特殊施工环境还需要使用特质水泥,水化速率,收缩体积、水化热、土体强度等作为混凝土性能的判断指标,要跟据施工要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水泥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做好质量检测工作。

2.2.2水泥用量的控制

控制水泥用量以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水灰比的配制要按照标准进行配比,此外还要在满足混凝土流动性的条件下,做好水分控制工作。

2.2.3砂石骨料质量控制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骨料选择过程中,要选择膨胀系数较小、弹模低,表面清洁的骨料。并将砂石骨料汇中的石灰粉用量控制在16%左右。

2.2.4掺和料和外加剂

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掺和料和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强度,掺和料一般要求在粉煤灰的含硫量、含碱量、含水量较低。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可有效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引气剂或者减水剂,可以在混凝土经过硬化后仍具有较高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3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影响整体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质量控制工作,防止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雪刚,赵娜.水利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06):46-47.

[2]张瑞芳,魏武强.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2(07):84.

[3]侯智安.浅议高温干燥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抗裂缝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J].大陆桥实业,2012(18):154.

第六篇: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的数量以及规模都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是其中所使用到的主要原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如何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并对其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止裂缝的出现,保证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出发,对混凝土裂缝对工程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措施策略。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施工运用到的主要原材料,对于工程质量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一定的控制。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对于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就混凝土产生的裂缝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对整个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混凝土出现裂缝主要由三个原因组成,即温差、混凝土自身的温差以及沉陷问题。温差主要指的是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混凝土内部以及外部之间的温差是很大的。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变形情况的产生。一般来说,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外部水分蒸发的速度是很快的。但由于内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导致的水分蒸发速度不快,因此,混凝土内部的湿度在短时间内没有较大的变化[1]。混凝土外部与内部的湿度差异会导致其表面出现干缩变形的状况。最终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使得其表面产生一定的裂缝另外,由于混凝土表面湿度降低,使得水泥干缩加强,进而增加产生裂缝的可能性。由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差导致的裂缝还会导致其抗渗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混凝土自身所存在的温差主要指的是由于混凝土所存在的自身特性,导致其浇筑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其气温降低,则其表面不仅会出现拉应力,还会出现收缩力[2]。当这个收缩力大于混凝土本身产生的约束力的话,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而当外部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还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当这个拉应力大于其抗压力,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由于沉陷问题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地基的土质不够均匀,或工程地基过于松软导致的。另外如果工程中模板的刚度和标准不符,那么当天气温度升高时,工程中的冻土解冻后,就会导致出现沉降,进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3]。产生的这些裂缝类型大多是深进性或是贯穿性的裂缝。一般来说,裂缝的产生方向与结构发生沉降的方向是紧密相连的。若混凝土表面出现了较大的裂缝,还说明工程结构中可能出现错位的现象。

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危害分析

若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产生裂缝,则有可能对工程的这些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首先,导致工程中的建筑结构受到影响。若水利工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那么将会导致整个工程中的建筑结构出现受力不均的现象。这时,由于力学的原因,不仅会导致水利工程的结构出现变形,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工程出现坍塌,对于工程的安全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其次,容易造成其使用寿命降低[4]。在水利工程中,若出现混凝土裂缝,久而久之,则会导致裂缝越变越大。这样一来,混凝土的抗渗性也被很大程度削弱,导致混凝土中的碱度降低,从而使得工程中钢筋的纯化膜受到破坏,进而使得工程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最后,容易使得混凝土出现碳化的现象。若混凝土出现裂缝,其中的氢氧化钙就会对软土中的水以及二氧化碳进行吸收。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形成碳酸钙,使得混凝土出现碳化现象。混凝土出现碳化现象后,产生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不仅使得工程建筑的内部结构受到破坏,还会导致整个水利设施受到严重影响。

三、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工程的队伍建设

为了使得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质量得到保证,就需要从源头进行治理。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队伍做好建设工作,对于相关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行有效提高,并注意培养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正式施工的时候,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来进行,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对参与施工的人员培训。随着现今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开始出现,相关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对这些新设备、新技术的学习使用,避免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二)注重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并科学配置混凝土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选择。在选择的时候,需要选择优质的水泥以及砂石[5]。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其水化热度以及水泥的强度。一般来说,水泥的水化热度要低,强度要与混凝土的强度相一致。另外,砂石料要选择强度高、粒径大以及级配好的,从而使得混凝土之间的空隙率得到有效降低,从而对水泥的用料进行有效降低,防止出现裂缝。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在进行正式配置的时候,应该使用相关原料进行试拌。通过不断的实验,从而得到最佳的配比。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中加入适当的一级粉煤灰。这主要是因为粉煤灰能对混凝土的温差进行有效收缩,并且,还能对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进行有效的增强。另外,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添加剂进行合理的使用。在常温下,配置混凝土时,应该采用的是碱水型的添加剂。当气温较低时,应该使用抗冻性的添加剂。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大大减小。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的数量以及规模都得到了迅速的扩大[6]。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混凝土产生裂缝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对于工程结构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都将产生严重影响。同时,混凝土裂缝也会对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混凝土裂缝引起重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并注意混凝土的配置比,减少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配置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添加剂,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参考文献

[1]柴惠军,周剑飞.浅谈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城市建筑,2013,06:72+84.

[2]蔡安顺.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326-327.

[3]徐妍,金枝萍,严永富.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6:210+316.

[4]何良,胡平,胡海涛.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浅议[J].低碳世界,2014,17:129-130.

[5]陈章辉,赖添锦.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35:168-169.

[6]李炳荣,刘晓峰.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04:84-85.

作者:宋秀海 林波 单位:四川地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