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发展方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作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技能型美术人才。当前部分高职美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尤其体现在素描教学上,难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该文探讨高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
一、高职美术素描教学现状
20世纪80年代,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教育工作。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催生了美术商业市场的繁荣。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成为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但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出现了产业化、功利化的倾向,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一些高职院校美术专业近年来自主招生,开展专业课考试(即单独招生考试,也称美术校考),若单招生被正式录取,则不必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推行单招政策,初衷是为了招收更多的美术特长生,但这样也让一些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进入美术专业。他们缺乏自信、耐心和毅力,觉得素描枯燥乏味,不知如何提高自身的素描能力。
2.素描课时少
高职美术专业学制三年,美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三年时间里要学习很多的专业应用类课程,分配给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课时较少。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组织学生开展深入的素描训练。部分学生接触的素描范围比较狭窄,对素描表现方式一知半解,素描创作构图不当,画面过于饱和或画面空洞,重心失衡,把轮廓线画得过虚,不知如何进行轮廓线转折,把透视面画得过大,突出素描对象的亮部而不重视明暗交界线,刻画素描对象时主次不分、缺少变化。
3.部分学生缺乏对美术理论的深入学习
目前,部分高职美术专业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过美术专业理论。一些学生在素描创作中出现透视错误的问题,把画面画得怪异、扭曲,不知严格掌握比例关系,研究透视规律。一些学生不知如何表现人体的骨骼、肌肉、动态、比例。部分学生不善于把握素描的形体、结构、透视、明暗、质量、线条、空间、虚实等方面的规律,习惯于盲目作画,缺乏思考和相应的理论支撑,部分教师不重视理论引导与分析,导致部分学生也难以用理论指导实践。
4.学生创作雷同
当今是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十分丰富,一些学生直接借鉴网络资源,在写生课上临写;一些学生在素描创作时无视对象的具体特点,马虎应付,以致出现了素描作品雷同的现象。造成创作雷同现象的原因,可以归咎于长期以来高考前美术集训实行的封闭型单向灌输美术教学: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把标准的素描流程背得滚瓜烂熟,按标准流程进行应试性的素描学习。这种素描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探究新的绘画技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二、高职美术素描教学的发展方向
素描泛指一切单色的绘画,是西方绘画的基础骨骼。离开了素描,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创作能力与审美能力。因此,高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必须得到加强和发展。
1.向兴趣化教学方向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热情地投入素描学习,享受素描创作的乐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世界著名素描作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些佳作:让学生欣赏达•芬奇素描中的典雅、平和、细腻、虚实变化的表现,米开朗基罗素描中的内在张力,鲁本斯素描的雅致,布拉沃素描的写实之美,等等。教师用素描佳作之美征服学生,便可以告诉学生:西方美术史上的大师大多是从素描开始走上成功之路的。素描是西方美术的灵魂,许多西方艺术大师一生都在坚持素描训练。优秀的素描作品具有大师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画家的气质、修养。通过欣赏素描佳作,学生会对素描逐渐产生兴趣与好奇心。
2.向个性化教学方向发展
黄宝国曾提出“差点教育”理论。他指出:每名学生由于先天素质、家庭环境的差异,在心理、生理、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承认、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消化新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开展千人一面的标准化教学。素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面,素描教学非常适用“差点教育”理念,教师要开展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唤醒学生蕴藏的艺术潜力。
3.美术教学应与时俱进
(1)不要死守苏派素描教学模式苏派素描追求严谨造型与光影的完美结合,20世纪50年代后对中国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教师在高职美术课堂仍然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苏派素描的保守训练,注重写生能力、模仿能力的培养,会压抑学生的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教师以苏派素描为标准评判学生的素描作品,往往会把学生的作品引导到“千人一面”的“标准答案”上。而从古到今乃至未来,艺术创造绝对不存在标准答案,“千人一面”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不应死守苏派素描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艺术不是模仿,而重在创新,重在表达独一无二的内心感受与情绪。教师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素描造型观念,鼓励学生在素描创作中以生活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依据,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在素描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追求素描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强调素描有法而无定法,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眼中可信的形象,创作出体现自己审美趣味的作品,表现感受到的对象的内在美。(2)更新造型观念学生初学素描时,教师往往让他们先严格按照大小、比例、位置进行造型,强调比例必须精准,这会让学生纠缠于画面的局部比例、形体特征,而忽视画面的整体效果,更严重的问题是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绘画本能,他们注重完整描绘物象的典型特征,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但较少考虑物象的客观比例。因此,美术教师应更新造型观念,不能一味苛求精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凡•高的《樵夫》,让学生了解物象只是画家意识的载体,画家可以不受写实风格的束缚,用略显夸张的造型表达内心的激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素描形象,追求适宜的造型感觉。(3)探求新的素描观察方法传统素描观察法强调观察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美术教师应在继承这种观察法的基础上,强调对对象形体、结构的观察与分析。对象的形体、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明暗、光影变化,只有表现对象的结构、形体才能反映它本身的光彩。此外,过分强调明暗、层次、虚实、光影,会让一些学生只重视造型手段,却忽视了对形体结构内在的观察与表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郎等大师都重视形体、结构、解剖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着重观察对象的形体、结构,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4.向综合、创意素描教学方向发展
目前,高职美术专业更多的是培养从事美术设计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不是培养画家、艺术家。这就要求素描课程不仅是一门造型基础课,而且是一门创意设计基础课。在教学中,教师可先采用传统素描教学的模式,按照静物、风景、人物、动物等内容,分类别进行教学;后期可逐步加入综合性的创意素描训练,通过综合运用、打破现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基础的造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单纯的素描基础课程与后期专业设计类课程紧密挂钩,才能与专业能力挂钩。要做到对素描的综合和创意表现,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招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敢于创新的美术教师,还可以聘请知名画家定期或不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美术创作,参加各级美术展览和比赛,促使教师增强专业基本功,提高教学能力。
结语
艺术之所以富有生命力,在于它蕴藏着激情。美术教师要勇于改变素描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让学生触及艺术的灵魂,在享受素描创作的过程中提升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使高职美术素描教学迎来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与实践.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1).
[2]魏一凡,杨薇薇.高职院校美术专业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品格的对策.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0).
[3]李妍.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当代教研论丛,2018(10).
[4]夏天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高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4).
[5]赵红星.高职素描教学中个性语言培养初探.美术教育研究,2018(5).
[6]郑惊涛.传统素描教学与现代素描教学的分析与比较.美术教育研究,2015(23).
[7]李博.浅析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才智,2014(34).
作者:袁泉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